孙伟:爱莲君的演唱艺术

请欣赏介绍爱莲君的演唱艺术节目完整录音
1930年冬天,气候特别寒冷,万物肃杀,寒风刺骨。一个叫九英的又瘦又弱的小女孩,上身只穿着一件夹袄,下身只穿着一件短裤,抖抖索索地随在一个人的身后,走进了赵大炮特为外国人开设的妓院里。她是被人转卖到这里来的,连自己生身父母的姓名也不记得。

一个年仅八九岁的女孩,从此就在这个社会上最悲惨、最下层的人间地狱里,开始过着挨打受辱、端茶送客、劳动繁重、连牛马都不如的生活。她实在忍受不了这身心的双重摧残,也许是出于她从小在音乐上的天赋爱好,也许是出于她天真的向往,认为艺人生活是幸福美好的,她双膝跪在窑主面前,苦苦哀求,”别打我了,让我唱戏给你们挣钱吧。”十三岁的时候,主人总算答应了她的恳求,把她送到莲花落老艺人赵月楼那里去学唱评戏,并改名为爱莲君。

爱莲君便照

赵月楼是位严师,加上爱莲君天资聪叨,学习刻苦——老师上场演戏,她总是站在一旁边看边记,边听边学,时间不长,就能登台演出了。十四岁时,和爱令君组成”爱莲社”,独立领班演出。
但她未能脱离苦海,学戏期间,还要伺候主人,干繁重的家务劳动,直到深夜。几乎没有睡过一回囫囵觉,吃过一回安生饭。稍有不慎,主人就用皮鞭沾上水打得她遍休鳞伤。痛苦的折磨,使她更加下定决心,把戏学好,渴望着总有一天能跳出火坑,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于是她细心钻研李金顺的唱腔,吸取其精华,根据个人嗓音条件,革新唱法,在弦师赵月亭的帮助下,创造了许多优美动听的唱腔,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俏巧玲珑、华丽多姿的所谓疙瘩腔新流派。十六岁,就在天津唱红了。可是她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当她到烟台演出时,又虚心向京剧演员学习《贵妃醉酒》的身段,使自己的表演艺术大有进步。一九三五年,爱莲君到上海演出,和白玉霜、钰灵芝同台合作,博得了南方观众的好评,从此,她就成了当时唱做俱佳、富有才华的著名年轻女演员,声震南北。

可是,她仍未能摆脱领班的魔掌,她的艺术成就,恰恰成了他们压榨她的新手段,他们变本加厉地剥削她,使她在台上台下,白天黑夜,得不到一刻安静。她被折磨得骨瘦如柴,最后用扎吗啡针强支撑起自己上台演出,赵大炮仍不饶她。在她二十岁的时候,最终未能盼来她那向往已久的”幸福自由”,含恨而死。天津的观众都惋惜地说:”还没听够呢,她怎么就死了!可惜,她才出名就离开了我们,一个多么有天才的青年演员呀!”观众哪里知道,当年在台上扮相那么漂亮,唱腔那么俏丽,身段那么飘洒的艺人,在后台却是滴着血和泪生活的。

爱莲君与白玉霜、钰灵芝三班合演戏报

她死后,有的观众到她坟上,为她高唱她生前的名唱。
爱莲君悲惨屈辱的一生,是旧社会评剧艺人苦难命运的缩影。
爱莲君的死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是评剧事业的很大损失。她从开始学戏剧到离开人间只有七年,在这暂短的七年中,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竟能创造出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新颖抒情的爱派艺术,足见她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惊人的毅力。她为丰富和发展评剧唱腔,做出了贡献。今天我们介绍她的演唱艺术,不仅是一次评剧艺术的学习和欣赏,也是一次生动的新旧社会对比的教育课。
爱莲君的嗓音,初期,如轻云遮月,淡雾朦胧,通过一段舞台实践,锻炼出来了一股亮音,渐渐变得宽亮脆俏,柔美清醇。她定调高,通常定降B调,但演唱时,多走低腔,风格有些地方与白玉霜相似,如低音起唱,鼻音较重,行腔婉转等。她突出的贡献是创造了俏巧玲珑、活泼多姿的疙瘩腔。她把唱腔润色、装饰得纤细精巧,娇柔秀丽,花哨抒情。和同期著名演员刘翠霞相比,如果说刘腔如碧海波涛,一泻千里;那么爱腔就像潺潺溪流,清澈见底。
爱莲君的表演艺术也极有特色,和她的演唱艺术谐调一致,她的水袖和身段飘忽敏捷,仪态俊美,感情深刻细腻,真实动人。

她年岁虽小,戏路很宽。既善于演悲剧,凄楚哀怨,催人泪下,也善于演喜剧,伶俐活泼,招人喜爱。她演过老旦戏,也演过时装戏,各种不同行当的角色,都演得贴切、可信。

爱莲君便装照

她的代表剧目有《于公案》、《烧骨计》、《三赶韩梨花》、《打狗劝夫》、《庚娘传》等。下面,通过对她演的几出戏的分析,介绍一下她演唱的艺术风格。
《于公案》也叫《刘翠屏哭井》,讲的是刘翠屏的丈夫李金禄,家中失火,一贫如洗。刘翠屏的父亲刘诚嫌贫爱富,想把女儿另嫁高门,遭到女儿的反对。有一天,李金禄到舅父家借来马匹银两,回家途中,住在了岳父家里。刘诚见财起意,将李金禄杀死,把尸体扔在了枯井里。刘翠屏告到公堂,于公审理了这个案件,最后处置了刘诚。爱莲君在这出戏里扮演刘翠屏。有一段唱极有名,开始两句:
早先,《于公案》里没有这段唱腔,它是爱莲君在艺术成熟期,根据剧情需要,即兴创造出来的。提起这段唱腔还有一段故事:当爱莲君在烟台演出时,她事先请一位老艺人为此剧”思子”一场写了一段唱词,她仅用一夜的工夫就把唱腔创造出来。转天,她对弦师赵月亭开玩笑地说:”你常说,无论你唱的什么腔儿,我的弦都能跟上,拉得严丝合缝,今晚演《于公案》,台上见分晓吧。”当演到婆母娘思念儿子时,饰演刘翠屏的爱莲君突然叫起唱来:”婆母娘啊,八月中秋雁南飞....”这段唱一经唱完,台上台下赞不绝口,就连弦师赵月亭也惊讶得目瞪口呆,对爱莲君的创造天才十分敬佩。
爱莲君用顶板起唱,在”总有三不归”的后面,用一个顿挫附点的疙瘩腔,唱出”啊这个”三个虚字,和下面的”头不归”有机地连结起来,听起来,委婉流畅,新颖别致。立时成了三十年代脍炙人口、广为流行的名唱。不仅当时演员争相仿效,后来演员也很喜欢,经过多次沿用和改编,效果依然很好。
“头不归,二老面前不能够行孝;二不归,床前的(呀)妻子无人陪;这三不归,病在了(这个)招商旅店,端茶捧(啊)水无人(哪)陪。”
爱莲君用三种不同处理方法,唱出了这”三不归”。”头不归”用一个上下起伏的行腔,在”孝”字上使用了一个跳跃的小切分音;”二不归”顶着板唱,伸延一小节;”三不归”在”旅”字上用一个短促的休止,加了一个华丽的小腔:整段唱腔有层次地表达了刘翠屏对出外不归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也充分显示了疙瘩腔的特点。

爱莲君在《打狗劝夫》一刷里,扮演张氏。她唱”人逢喜事精神爽”一段,与前人花莲舫、李金顺的唱法就不同。她运用自己的独特演唱风格,在做针线的”做针”二字上,用了两个附点疙瘩腔,在”原来是赵二老爷到在我们门旁”后,夹进一个小代板,唱出”我说赵二老爷啊”,在”又因为茅屋草舍特意的肮脏”后,延长两拍,由上向下滑,抓住重点字,尽情发挥;最后的锁板,使用一顿音疙瘩腔结束。她灵巧地用闪展腾挪、棱角鲜明的演唱技巧,烘托出张氏爽朗、善良的性格和她对负义的赵连芳善意嘲笑的神情。

爱莲君在浙江大戏院演出戏报

疙瘩腔是评剧唱腔的一种形式,也是润腔的一种技巧。既然叫疙瘩腔,顾名思义,就知道曲调是不平直的。它的结构如同一条彩带,打了一些不同花形的结,显得更加美丽。爱莲君惯常使用的疙瘩腔,表现为五种形式。

第一种,顿挫的附点,使曲调节拍长短不齐,活泼轻巧。

其中”把”字、”相”字、”孩子”和”且”字都用的是顿挫附点疙瘩腔。

第二种,短促的休止。在唱腔进行中间,突然停顿,若即若离,似断非断。

在”府上”二字后,突然停顿,用的就是这种形式。

第三种,跳跃的音程。在唱腔中经常出现四度以上远距离的大跳,幅度越大,跌荡越强。五度的有

七度的有

,声波上下翻腾,甫上峰顶,又落涧底,特别显得生动有致。

其中”路”字和”二”字,就是用五度上跳和七度下行的处理方法。
第四种,跳荡的切分音和用虚字和小腔润色唱腔,使它玲珑秀丽,俏皮多姿。前面曾经例举的”三不归”唱段中,”不能够行孝”的”孝”字和”啊这个”三个虚字,就是用的这种形式。
第五种,用强弱倒置的方法,使曲调顿挫鲜明,优美好听。这种方法,一般是把一句唱腔分成几截,断开唱,按老唱法,在需要用强音唱的地方就弱着唱,在需要用弱音唱的地方,她反强着唱,显得特别新颖。

在《三赶韩梨花》一剧中,有一句:

在”春风啊”三字后接着再闪板唱下去。

把第二个”哥”字放在弱板上。总之,爱莲君创造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疙瘩腔,把唱腔雕琢得细腻精巧,把前期的”奉天大口落子”唱法,在抒情方面大大推进了一步。她喷口刚劲有力,吐字真着,字重腔柔,喜用小辙韵。

爱莲君便装照

人常说:”好花必须绿叶陪,好腔必须好弦配。”爱莲君的琴师赵月亭与她密切合作,托腔严谨。即便垫个小过门,也很有特色,弦音俏丽不俗,为爱腔锦上添花。
爱莲君虽然唱腔华丽,但很善于演悲剧。她在拿手剧目《三赶韩梨花》中扮演韩梨花,唱得悲切感人。清朝余成龙立了军功,被封为汉中总镇,结识了妓女香君之后,把自幼与自己相爱的梨花母子赶出家门。韩梨花母子到汉中拦马寻夫,又遭成龙策马践踏。后来,沿街卖唱为生。余成龙受香君欺骗后,才醒悟过来,冒着风雪,追赶梨花,夫妻破镜重圆。
韩梨花被丈夫赶出家门时有一段唱,搭调开始转慢板,爱莲君与众不同地在搭调后半部加一个花腔,如波澜起伏,由下而上,然后用长哭音大放悲声。在慢板中,叫到”想起来当年太不该”的”太不该”三字,用低回婉转的小腔,在”谁承想遇见这个样的狠毒(哇)豺”,用附点疙瘩腔,强调”这个样的”四个虚字,把韩梨花悔恨愤懑的心情尽情表达出来了。
在”忽听得谯楼鼓打二更”一段,吸收了河北梆子的溜板,改革成从弱板起唱的”代板”,以表现韩梨花回忆往事,思绪万千,难以入睡的不平静心情。

爱莲君创造的反搭调,不像正搭调一开始就引吭悲歌,而是先低声吟唱,在后半部从高音区向下递进;平静下来后,加一个连珠顿音做为过度;最后,悲声大放。她吸收京剧反二簧,丰富评剧的”哭迷子”,听来凄凉悲壮,催人泪下。

爱莲君便照

她演唱的《庚娘传》采用的就是反搭调转反调慢板再转正调哭迷子等板式,庚娘和丈夫、父母在逃难的路上,遇见歹人王十八,王十八为霸占庚娘,将她的丈夫、父母推下河去,并强迫她成亲,她假意应允,将王十八灌醉,杀死了他,当她自己也要悬梁自尽时,被人救起。庚娘是一个很有心机,性格刚烈的人。爱莲君用反搭调、反调、哭迷子等悲壮的曲调来表现她五内俱焚,誓死报仇的心情是很恰当的。
爱莲君逝世已经四十多年了(编者按:1980年),可她的艺术青春常在。和她同期的演员,像著名的刘翠霞和白玉霜等人,都很器重她,并把她的唱腔吸到自己唱腔里去。后辈的演员,更是推崇她的艺术,认真刻苦地学习和发展她的流派。目前在全国各地都有爱派艺术的继承者,并取得了新的可喜的成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