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狂生和狐狸成为酒友,他落难时,狐狸装成官差解救了他
宋太宗时期,有一个名叫宦从心的狂生,目空一切,放荡不羁。他这人好酒,常常吹嘘自己是李白转世,李白斗酒诗百篇,他虽然不能诗百篇,但是喝一斗酒后,面不改色,谈笑风生,自然不在话下。
有一天,宦从心和几个文友正在酒楼上喝酒,隔壁桌上有个独自饮酒的酒客,是个白发老者,听不惯他吹嘘自己的酒量,提着一坛酒过来,要和他斗酒。众文友顿觉有趣,撺掇宦从心应战。

宦从心喝酒,从来没有遇到过对手,当即答应了老者的挑战。两人坐定,换上大碗,一旁站着一位斟酒的书生,剩下的书生呐喊助威。喝到最后,两人都把速度放慢了下来,每喝一碗,众人都鼓掌叫好。叫声把所有的客人都吸引了过来,挤在屋里观战。
最终,老者丢下酒碗,一头栽倒在桌子上,睡了过去。宦从心大笑着站起来,指着老者说道:“你,你,你,输了!”说罢,身子往后一仰,幸亏文友们手疾眼快,将他扶住,搀扶着送回了家。
两人都喝了将近两斗酒,酒量旗鼓相当。宦从心回家睡了两天,才缓过劲来。他后来听酒楼掌柜讲,老者一直睡到掌灯时分才醒过来,站起来就走,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过,经过这次斗酒,宦从心名声大噪,亲朋好友但凡家里来了贵客,都会请他来陪客。

过了一段时间,宦从心正在书房里读书,守门人来报,有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自称是公子的酒友,要求面见。宦从心赶紧出门迎接,果然是斗酒的老者。两人相视大笑,然后携手进入客厅里坐下。
老者自称姓霍,因为佩服宦从心的酒量,特地来结交。宦从心大喜,当即吩咐摆上酒宴。两人欢快地畅饮。宦从心本来尊敬他为长者,以叔相称。霍老者大笑着说:“别整那些虚的,我俩脾性相投,大家爽快一点,干脆以兄弟相称。”于是,宦从心唤霍老者为霍兄,霍老者则称他为宦老弟。
两人一直喝到月上柳梢才散去,霍老者拱手告辞,飘然而去。自此后,霍老者隔三差五地来和宦从心一会,有时候会带来几样下酒好菜,或者挑两坛好酒来。时间一长,两人越发熟了,有时候喝多了,两人便同床而眠。

有一天晚上,两人喝到将近三更才睡去。到了四更天,宦从心口干舌燥,起来喝水,猛然一惊。窗外的明月透过窗户照进来,正好射在霍老者的脸上,竟然是一颗狐狸头!
宦从心自幼读过许多怪书,对于各种狐狸的传说,几乎耳熟能详,所以见怪不怪,惊讶过后便坦然面对。他喝过水后,没有睡意,便坐在床边的椅子上,静静地看着狐狸。
天色微亮的时候,狐狸醒了过来,发现现了原形,赶紧下床,单膝跪地,多谢宦从心的不杀之恩。宦从心笑着说:“你我虽不是同类,但也未必至于起杀心。”
霍老者笑着说:“几千年来,我们涂山氏,死于人类之手,不计其数。宦老弟是善良之人,故此我才幸免于难,也是我的造化不浅,此番恩情,他日必当相报。只是,我已经显露真身,恐怕不方便往来了,就此一别,他日如有缘,兄弟俩再相会。”
说罢,拱手告辞,任凭宦从心苦苦挽留,霍老者依然飘然而去。自此后,霍老者再也没有露面。

转眼间五六年过去,宦从心参加了两次乡试,都名落孙山,渐渐地对科举失望,经常口出怨言。一百多里外的高山上,盘踞着一伙贼寇。匪徒头子燕笑三打听到宦从心对现实不满,便有心招纳他为军师,派出两个得力心腹,带着重礼,深夜拜访宦从心,劝说他入伙。
宦从心怎肯反叛朝廷?这是一条不归路,一旦为匪,便再无出头之日。他婉言拒绝,客客气气地把说客送走。
但是,消息被一个多嘴的仆妇传了出去。别人听了,也就听了。偏偏通术文记在心里,起了祸害宦从心的心思。通术文本是世家子弟,不学无术,举子身份是靠人脉弄来的,曾经被宦从心当面讥讽,从此记恨上了宦从心。
通术文跑到官府密告,官府连夜派出马步捕快,包围了宦家,将宦家十几口人,全部抓了起来,捕快们趁机将宦家家财抢掠一空。天亮后,捕快们押着人犯回官府。

走到半路上,迎面过来几名骑着马的官差,自称是府衙里的差役,奉知府之命,来押解犯人。捕头很是疑惑,人犯才刚刚抓获,上司衙门就知道此事了?可是,疑惑归疑惑,官差带来的文书上,知府的大印却是真的。捕头只得把人犯都交给府衙官差,让他们带回去。
官差们押解着人犯,走了两里多路,突然往山上拐去。上了山,领头的官差往脸上一抹,露出霍老者的面目。原来,捕快包围宦家时,霍老者就得到了消息,连夜赶到府衙,盗取了公文,盖上知府大印,然后带着几个同类,假装府衙官差,将宦家老小拦截下来。
宦家跟着霍老者,来到高山上,从此隐居在深山里。一直到宋太宗去世,宋真宗继位,大赦天下时,宦家才回到原址定居。

大凡喜欢喝酒的,都是性情中人,狐狸也不例外,值得交往。人生在世,能够结交肝胆相照的朋友,实属不易。能够在落难之时,伸出援手的好朋友,更是寥寥无几。如果遇见,一定不要错过。如果有,一定要珍惜!本故事采用了狐狸精的元素,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与封建迷信无关。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推荐评论,每天都有更新,明天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