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双一流,武纺大推进国家实验室,武科大、武工程

近年来,湖北省多所高校对双一流开展了冲击,其中武汉纺织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进展明显。

投稿冯煜晖

武汉纺织大学先进纺纱织造及清洁生产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

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武汉纺织大学阳光校区内

国家工程实验室设置高性能纤维团队工作室、纤维测试实验室、高技术纤维成型实验室、高性能纤维团队工作室、纤维测试实验室、特种纤维改性实验室、纤维物理性实验室、纤维基复合材料实验室等。

中试中心设置纺纱装备试制中心、大型数控加工中心、3D打印加工室、针织面料加工室、织造小样机加工室、服装功能性检测室、人体工效学设计中心、环境模拟实验间等。

产业孵化大楼设置校企大数据合作开发中心、校企合作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一站式服务中心、语音识别等技术研究中心、知识产权评估中心、数字媒体技术等创意创新园区,双创成果展示区等。

武汉纺织大学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相继承担国家基金项目、“973”、“863”项目和重点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近200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艺术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近几年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学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是“欧洲纺织大学联盟”第一个中国大陆成员、“英国纺织学会”“美国纤维学会”理事成员、建有教育部首个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纺织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学校拥有湖北省第一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新建内科综合楼项目

项目新建一栋集门急诊、住院、医技、科研、教学等功能为一体,兼顾“平战结合”的内科综合楼,设置床位500张,主楼地上19层,裙楼地上6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 50968平方米,其中:内科综合楼地上建筑面积 41300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9600平方米,门房建筑面积68 平方米。

学校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创办于1958年,先后历经武钢医学院(1960年)、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65年)、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医学院(1995年)和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1999年)。

医学院现有预防医学和医学(临床)2个湖北省名师工作室。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人文社科基金37项,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58项,承担湖北省卫生计生委项目和各类企事业委托项目112项,发表科研论文466篇,其中,SCI收录138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6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6项。

武汉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项目

总建筑面积4014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194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设置170个停车位。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智能光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感知技术研究中心、智慧(化工)园区支撑技术创新中心、智能新材料创新研究中心等。

武汉工程大学被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USNews2021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列中国内陆高校92名,湖北省属高校首位。

拥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化工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化工、医药、石化行业(化工工程)咨询甲级资质,特种设备设计(压力容器)设计资格,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建武汉化工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近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