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3所双一流大学获批前沿科学中心,身价大涨,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29018年4月,第一批获批是复旦大学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
2018年10月,教育部同时下发6个文件,决定对6所顶尖名校的6个前沿科学中心进行立项。这6个前沿科学中心分别是:清华大学量子信息前沿科学中心、北京大学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浙江大学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四川大学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同济大学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
2020年1月,立项建设的7个前沿科学中心的依托单位分别是东南大学移动信息通信与安全前沿科学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超循环气动热力前沿科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前沿科学中心、北京理工大学高能量物质前沿科学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武汉大学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

这两批前沿科学中心中,四川大学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同济大学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前沿科学中心、武汉大学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等6项直接涉及当前抗击疫情方向。
四川大学
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瞄准恶性肿瘤(如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老年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围绕“疾病生物医学大数据库建立及智能解析应用”“疾病关键基因功能、蛋白结构及调控网络”“疾病相关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分子调控网络”“疾病单细胞多组学与分子调控网络研究以及基于疾病分子网络解析的转化”等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围绕“疾病生物医学大数据库建立及智能解析应用”“疾病关键基因功能、蛋白结构及调控网络”“疾病相关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分子调控网络”“疾病单细胞多组学与分子调控网络研究以及基于疾病分子网络解析的转化”等研究方向开展研究,有望提供新的临床防治策略,在国际疾病分子网络研究领域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天津大学
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合成生物学是继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第三次生物科学革命”,其科学研究兼具基础前沿性、技术颠覆性、产业革命性等显著特征,是国际科学研究的最前沿领域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
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前沿科学中心将聚焦于化学键的选择性活化、断裂、可控性重组和分子组装等核心科学问题,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促进科学进步,实现行业技术引领或改变人类生活”为目标,集中交大优势学科,以变革性小分子、大分子、超分子为研究主线,基于先进的超快原位表征技术,力争在药物分子的创制、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细胞内分子机器的组装和功能等领域实现突破。

同济大学
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
使用人脑类器官模型模拟人脑早期发育以及建立小头畸形症这一神经发育疾病的模型,并且开拓建立多种神经疾病和脑肿瘤模型。运用类器官模型研究天然免疫反应,应用干扰素治疗寨卡病毒效果的评估;此外,他还介绍了其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筛选结合人脑类器官模型得到小头畸形症相关调控基因,证明了潜在致病基因对神经前体细胞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并导致小头畸形的分子机制。
华东理工大学
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前沿科学中心
中心对接“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化学、材料等“双一流”建设学科,整合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等优势资源和力量,围绕“材料生物学与生命过程动态化学机制”这一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开展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前沿基础研究,目标实现从“0”到“1”的原创突破,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
武汉大学
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
实现免疫与代谢研究引领性原创成就的重大打破,引领学科成长;在免疫与代谢相关重大疾病的形成机制规模,取得一系列重大观念性打破;针对相关疾病研发多种颠覆性治疗手段及创新药物,成为免疫与代谢相关疾病优质创新药物的重要起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