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视点-002】腾模:我的藏獒绘画语言(2017年10月23日)

【艺术视点-002】腾模:我的藏獒绘画语言

腾模【全球艺术家编码186-002】

(2014年7月4日,北京兴隆万象,左起:腾模,赵梅阳)

在我的《藏獒》作品里,有明显的“工”和“写”的两类不同的表现语言,在此称之为硬笔多层积墨法和散锋破笔泼墨法。

一、硬笔多层积墨法(工笔、小写意类)

在中国工笔画里用丝毛法来表现动物的皮毛,古往今来一直是画家们常用的技法,要熟练的掌握这一绘画技巧也是有一定的难度,不同的人表现不同的动物其丝毛所用的技法也不尽相同。有单笔丝毛法,破笔丝毛法,劈笔丝毛法,散锋丝毛法,干丝,湿丝,生(纸)丝,熟(纸)丝等等。在此不一一论述。

藏獒不同于狮虎等猛兽,身上没有斑纹和太大的长短毛变化,浑身清一色的漆黑(要么清一色的白,要么清一色的红/黄),一方面要表现皮毛的质感,另一方面还要兼顾结构的变化,更主要的是要通过外在的皮毛来表现藏獒那种内在的美,相对就更难一些。藏獒深处高原,气候寒冷,浑身生长有多层不同质感的披毛,脊背和脖颈上有针状的鬃毛(硬毛),身下有抵御风寒的长毛(软毛),长毛下面有柔软的短毛(绒毛),面部和四肢则是更短的毛。显然,用传统的丝毛技法是表现不出来藏獒那种特有的皮毛质感和精神气质的。

(2011年,乌海獒展《东方战神》,腾模)

硬笔多层积墨丝毛法是我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来画藏獒的一种技法。硬笔就是用硬些的板刷(排刷)当笔来表现,板刷虽然含墨少但硬度强,更适合表现藏獒外层的毛质。首先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笔”,先蘸浓墨画出藏獒身上大体的皮毛走向和结构,留出一定的空白,按结构运笔衔接自然,要运用腕部、肘部的力量用挑,摆,转,拖,涂等多种变化手法“刷”出毛感(一定要对藏獒的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在接近半干时用略软些的排刷淡墨破开(暗部或虚的部分也可先用淡墨“刷”出大的结构关系趁湿用浓墨“破”出毛的不同结构)。最难掌握的是多次积墨后的层层丝毛,在第一遍画面干透后用更重的墨在原来的基础上一遍遍的丝毛,多次叠加直到完成。积墨作画本身就是绘画的一道难关,弄不好,脏,死,板,腻一塌糊涂。这种画法以前经常用于山水画,易传山水浑厚苍茫之气,画面耐看,但很难于掌握,在硬笔丝毛上就更不好运用了。总之,一定要掌握好先干后湿的墨色基本规律。对不同的浓淡层次,有的以湿笔为主,有的则以干笔为主。最主要的是不能涂死,要留出一些开始时的墨迹。我的藏獒丝毛虽然有工笔画的意味,但更多的融入了“写意”的笔法。用生宣把写意和硬笔丝毛结合起来层层积墨,应归到小写意一类更准确。

二、散锋破笔泼墨法(泼墨、大写意类)

写意是相对工笔而言的,工笔画的精细确实让人感到真实物体的质感和惊叹,但过于追求面面俱到的精细和繁琐势必会丧失所表现物体的精神一面和画面的美感。散锋破笔法又是我在画写意藏獒时的另一种理解,就是借用书法“写”的用笔方法,中锋、侧锋、逆锋互相运用,拖泥带水、八面出锋、笔笔生发、得意忘形。这样“写”出来的藏獒才具有“獒性”。这种“见笔”一次性(书写式)的画法是中国花鸟画表现的一贯技法。所不同的是表现的对象——藏獒要有极大的张力,这些只有到汉代的艺术作品中(画像石和雕塑)中去寻找答案。用浪漫夸张的造型加上肆意破笔及浓重的墨块才能够表现出藏獒那种浑厚凝重,威风霸气的神韵。

(2008年3月2日,獒展现场作画,腾模)

2015年10月5日于北京东郊墨獒堂再稿

本文作者系当代国画家腾模【全球艺术家编码186-002】

(2010年8月29日,青海玉树,腾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