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杨絮飞扬

张作连/

一不小心养成的习惯,早上睁眼第一件事是看手机。今天首先发现的是一条短信:“某某某(真是我的名字),送份相册你欣赏tcn/rqqtrkv···”。零时50分发的。哪个摄友发的?一边想,一边准备打开。不对,这号码不熟悉,放放吧。先去他处看看:新闻、微信、qq····没有多少值得深读的,浏览、点赞、留言。老婆在厨房里喊:好了!这是通知早餐做好了,不敢磨蹭。起床,拉开窗帘,忽见窗外飘满雪花一样的东西,顿时心情不好。

这是本市近年的一害。不知是变异的还是新引进的杨树上来的。每年五月,这变异或新引进的杨树果实将要成熟开裂,里面的杨絮便四处飞扬。与此同时各种言传或谣言也四处飞扬:这杨絮会引发火灾;会引发呼吸道疾病;会引发过敏;更吓人的还说这杨絮会致癌,政府要空中喷药。紧接着,又有人说不会的,没那么严重,不要信谣传谣。再传,请你去喝茶!

和很多事情一样,没有人解决问题,没有权威的解释。于是质疑、抱怨、解释、谩骂、无奈···伴着杨絮继续飞扬。

洗漱、用餐。一边用餐,一边听老婆布置任务。

老婆今天布置的任务是给车子做保养,一般来说没有强有力的理由,自然要领下来的。

“下午吧,上午脑子清楚些,把那本书看完。”除了工作,这算是强有力的理由了。老婆不出所料地同意了。从上一辈始,这家里,只要说看书、学习、写作业之类,小孩家务事即可免做,成人非做不可时起码可以延时。多好的家风啊!尽管不时被懒人利用,依然被传承下来。

“那本书”是《孟子》,不知是哪一年买的,一直放在书橱里。不知受了什么刺激,日前忽然拿出来很认真地读起来,借助注解和白话译文竟然还能读下来。今天终于读完,一阵兴奋。稍后,忽然想起什么,那一段:“天降大任于斯人···”怎么没有读到?查阅、核对,发现那段名句所在的《告子(下)》这本书漏印。最后确认:这是本盗版书!

下午两点,开车进4S店。

接待员:要换变速箱油吗?要换空调滤芯吗?要清洗节气门吗?

我就是基本保养。

接待员顿时心情不好,就像我看到满天飞扬的杨絮一样。

在休息室等待,闭目养神。忽然想起那个短信。翻出来,犹豫着,打开看吧,是不是病毒?不打开吧,会不会错过精美的图片?打电话给发短信的人吧,如果是熟人,多尴尬!忽然灵光一现,决定这样试探一下:向对方发出了两个问号。不一会儿,对方回复:手机中毒了,我也不知道发给你呢?请不要打开。

好险!幸亏我机灵一下。只是不明白:这两个短信是不同的号码。

休息室里正在播一个连续剧:一个善良的女人在自家门口捡到了一个弃婴,经过全家(当然包括她的丈夫)反复讨论决定收留。她却不知道这弃婴是她丈夫和另一个女人的私生子···

保养结束,回家。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对面驶来一辆“苏K”牌照的轿车,里面有人对我喊了一声。我认为这是要问路,经常出差感受到出门在外不容易,便在路边停下,希望能提供帮助。车里走出一位半老女士,为了遮掩不白的肌肤白粉敷得有点厚;着装不算华丽还算得体,像是薪资不高的白领···我打开驾驶座一侧的车窗玻璃,等待发问,她却绕到副驾驶那边,我下意识地只把车窗玻璃打开一点点,仅让声音能进来。

“说起来不好意思,我们出差准备回家,身上没有钱了,差四、五百块钱过路费,明天就还你。”

“对不起!”我的声音和车几乎同步发出。能够助人带来的一点点好心情立即消失殆尽。烦人的杨絮裹着劣质化妆品浸过的汗味却趁机钻进了车里。

2016/5/8

张作连,我的同学、好友兼文友,职业经理人、摄影发烧友兼文学追梦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