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

(0)

相关推荐

  • 俱感于邪

    俱感于邪: 故俱感于邪 在上则右甚 在下则左甚 天地阴阳 所不能全 故邪居之 因而同样 感受外邪 在上是,右耳目疾病,表现更明显 在下是,左手足疾病,表现更明显 这是由于 天地阴阳的偏 继续解读 阴阳 ...

  • 西北方阴

    西北方为阴 东南方为阳 下为阴,上为阳 肢体为下 耳目为上 西北阴盛,而阳不足 肢体强盛,耳目偏弱 感邪时,耳目甚 东南阳盛,而阴不足 耳目强盛,肢体偏弱 感邪时,肢体甚 人的左侧 耳目为阳之阳(为主 ...

  •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笔记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在中医里就是究竟的道,互补对生,生生不息. 治病必求于本. 治病,不能就盯着病,而是要解决根本问题. 故积阳为天,积阴 ...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30: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30: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太空不空日月行,繁星点点似精灵.精气寒热起风云,四季循环有节令.天阳地阴生万物,精气无形化有形.清浊升降气聚散,万物生灭复归静. 阴阳 ...

  • 《淮南子》卷7精神训诗解3精神内守均和通达

    题文诗: 天地之道,至纮以大,尚节章光,爱其神明, 人之耳目,曷能久而,熏劳不息?精神何能, 久以驰骋,而不既乎?故血气者,人之华也; 而五藏者,人之精也/夫血气能,专于五藏, 而不外越,则胸腹充,而 ...

  • 颊针疗法|从《黄帝内经》“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思想谈颊针穴位运用方法

    颊针班开课了 18年9月道生15.16期颊针精品班(西安) 18年12月道生17.18期颊针精品班(广州)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报名参加 颊针疗法案例 我们先看一下几个病例: 病例 ...

  • 今日春分,善用节气灸祛阴邪,事半功倍

    艾学堂 2021-03-20 春分 英 文 名:Vernal equinox 别      名:仲春之月 代表寓意:昼夜几乎相等 气候特点:春旱.沙尘.倒春寒.低温阴雨 后一节气:清明 风俗活动:春祭 ...

  • 漫谈“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徐灵胎的<杂病源>说:"生 气于精,从阳引阴也,引火归原,纳气归肾,从阴引阳也."血汗同源,都是水谷津液所化生.求汗于血者,即必须在营血(阴)充盛的基础上进行,如服桂枝 ...

  • 漫谈中医:“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徐灵胎的<杂病源>说:"生 气于精,从阳引阴也,引火归原,纳气归肾,从阴引阳也."血汗同源,都是水谷津液所化生.求汗于血者,即必须在营血(阴)充盛的基础上进行,如服桂枝 ...

  • 从阴引阳

    ​从阴引阳: 针灸治疗 原则之一 -- 阳病从阴治 阴病行阳 阳病行阴 在病的性质上 有阴证和阳证 的不同 -- 在病位上 有五脏和六腑 有在上和在下 的区别 -- 人体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 阴平阳秘 ...

  • ​夜读经典之【从阴引阳】

    夜读经典之[从阴引阳] 作者:端木文 求汗于血,生气于精,从阴引阳也: 引火归元,纳气归肾,从阳引阴也. --明·张介宾<类经·论治类> 阴阳互根,互为转化.要从哲理--医理--辨证论治- ...

  •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 <灵枢·根结篇> 针刺治病的关键在于掌握如何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阴阳调和则精充气足,形气相合,神气内藏. 阴阳是中医的重 ...

  •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俞穴和募穴(附语音)

    原创彭鑫医师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昨天 彭鑫博士讲解:"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俞穴和募穴 音频: 00:00 / 06:26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 ...

  •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俞穴和募穴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九十四.(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裏,以觀過與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