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审金额”与“审定金额”有哪些重要区别?

2020-07-20

在工程结算中,送审金额即为由施工单位编制,投交建设单位进行审核的工程合同价款结算金额;

审定金额即为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文件审核后,确认的工程合同价款计算金额。

在竣工决算中,送审金额即为建设单位编制,提交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的工程项目总投入金额;

审定金额即为审计部门对建设单位提交的竣工均算文件审计后,排除纠正相关不合理资金投入,最终确定的工程项目总投入金额。

送审金额与审定金额的差异原因在实务中,无论工程结算还是竣工决算,送审金额与审定金额几乎都会有所差异,具体而言即是送审金额会高过审定金额。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送审金额与审定金额,二者的计量人员与规则不同。

送审金额,一般由工程造价人员通过专业造价知识计算而出;

而审定金额,则通常由会计师、审计师计算而出。

两者由于角色位置、专业知识不同,对相关费用金额的计算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如许多审计人员由于出身会计事务所,对于工程建设并不了解,在对量对价过程中,往往会被核减很多工程量,导致最终审定金额大大降低。

2、建设施工单位的内部经营管理不重视、不规范。

由于项目部不重视造价员的作用,项目经理及总工不重视结算资料的过程收集管理,最终导致在审计过程中因无法提供相关数据资料,最终被核减。

3、建设、施工双方承包工程合同签订不规范。

在签订合同时在建筑规模和中标价方面,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现象,给工程计价取费留下活口,目的是为了竣工后高报工程结算价格打下伏笔,使原本十分严谨的合同失去约束力,建设单位失去了对施工单位工程报价的有效监督,容易造成决算价格偏高,最终导致送审金额大幅度核减。

4、当然也存在施工方故意虚报送审金额,或一些基建项目中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出现经济上的瓜葛,从而在送审金额上虚报作假。

综上,送审金额与审定金额之间出现差异,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行业市场现象,只要核减数额不超过一定的概率范围即可,一般工程决算核减额在10%以内可认为是正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