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谈谈自学中医的方法

导读:刘老说:“自学是每一位科学工作者的必由之路。因为我们不能跟老师一辈子,应该走自己的奋斗之路。”“自学有三忌,一忌浮,二忌乱,三忌畏难”。(编辑/张亚娟)

现在谈谈自学的问题。自学是每一位科学工作者的必由之路。因为我们不能跟老师一辈子,应该走自己的奋斗之路。

但是,自学必须讲求方法,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必要时还得有人指点一二。

自学也需要条件,主要的要有时间保证,要争分夺秒,爱惜光阴,要有必要的工具书和参考书,如果有上图书馆的条件,那就再理想不过了。

01

自学也有三忌

一忌浮:指自学之人,心不专一,不能深入书中,只是浮光掠影地浏览一下,当然这种学习是没有什么结果之可言;

二忌乱:指自学之人,没有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和步骤,一会儿看这本书,一会儿看另一本书,好像蜻蜓点水。这种杂乱无章,没有系统的学习,也必“学无所成”;

三忌畏难:指自学之人,在自学过程中,有的内容看不进去,发生了困难。孰不知,凡是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也正是知识贫乏的具体反映。如果不以钉子精神向深处深钻以求解决,反而畏难自弃,必然枉费—番心机,半途而废。

记得古人鞭策人们学习,说出许多的格言和警句,如什么“石杵磨锈针,功到自然成”啦,“精神一到,铁石为开”啦,“不经一翻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啦,都说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只有坚持学习两不畏难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本着这种精神,我刻苦自勉,寒暑不辍地学习中医知识。我阅读了很多的医学名著,如金、元四家和清代的伤寒注家、温病学家以及明清其它有代表性的作品,使我的眼界大开,学识随之不断提高。

02

谈谈“学”与“用”的关系

学中医理论,目的是指导临床去解决防病和治病的问题。因此,在学习中就贯穿一个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问题。清人陈修园为什么主张白天看病,夜晚读书呢?不过是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罢了。

我很喜欢《三国演义》舌战群儒时孔明对东吴谋士程德枢所讲的一段话,他说:“若夫小人之儒,唯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发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孔明在这里嘲笑了那些读书虽多,而不成其经济学问,尽管终日吟咏,而于事实无所补的人。学习中医也最忌纸上谈兵。应该看到,不论任何一家名著,也都有一分为二的问题,也都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和在实践中发展的问题。

如果离开实践,就很有可能造成盲目地崇拜或者粗暴地加以否定。而对这种学风,我们是坚决反对的。

02

学中医,不要怕难,要有一点精神

归纳一下我以上所讲的内容,那就是:

一是学中医先从学习经典著作入手,不要怕难,要有一点精神;

二是对于中医学的重要原文和汤头、药性及歌诀,既要明其义而又要背其文,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功夫可言的;

三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自学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一生奉行;

四是要树立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这对中医来说更为重要。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陕西中医函授》1981年01期。作者/刘渡舟编辑/张亚娟,校对/张术强、闫奇峰。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 本公众号分享文章及视频,仅供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

(0)

相关推荐

  • 人人可自学中医,精心整理!

    中医针灸推拿 11月1日 今天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是 一份价值千元的中医入门教程 课程已帮助近10 万人调理好身体 没中医基础的人也能立刻上手 今天我把它免费分享出来 是希望能为大家送去简单有效的健康调理 ...

  • 【刘渡舟】谈谈自学中医的方法

    现在谈谈自学的问题.自学是每一位科学工作者的必由之路.因为我们不能跟老师一辈子,应该走自己的奋斗之路. 但是,自学必须讲求方法,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必要时还得有人指点一二. 自学也需要条件,主要 ...

  •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值得收藏并反复阅读)

    导读这篇文章讲述了刘老一生的治学精华,完全干货.无论初学中医的学子还是临证几十年的医生,都能从中大受启发.最后的总结,更是言简意赅,谆谆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 在旧社会,师带徒 ...

  •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

    刘渡舟 (1917~2001),辽宁营口县人.毕生致力于<伤寒论>的教学和研究,成绩卓著.主要著作有<伤寒论通俗讲座>.<伤寒论选读>.<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 ...

  •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转)

    <伤寒论>第 28条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医宗金鉴>认为去桂是去芍之误.从此,遵其说者大有人在,形成了去桂和去芍的两种观点而纠缠不清.我想通过以下两个病例,证实桂枝去桂加茯 ...

  • 刘渡舟先生与中医江湖

    转自 沐心医论 中医伤寒大家刘渡舟的成长之路 人物简介: 刘渡舟(1917年10月9日-2001年2月3日)中医学家,原北京中医学院教授,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原名刘荣先,1917年出生于辽 ...

  •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值得收藏并反复阅读)

    导读这篇文章讲述了刘老一生的治学精华,完全干货.无论初学中医的学子还是临证几十年的医生,都能从中大受启发.最后的总结,更是言简意赅,谆谆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 在旧社会,师带徒 ...

  • 刘渡舟谈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

    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 在旧社会,师带徒的方法因人而异,大致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老师采用浅显的读物,如<汤头歌>.<药性赋>.<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 ...

  •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

    在旧社会,师带徒的方法因人而异,大致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老师采用浅显的读物,如<汤头歌>.<药性赋>.<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等教材,向学生进行讲授 ...

  • 【名医】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值得收藏并反复阅读)

    这篇文章讲述了刘老一生的治学精华,完全干货.无论初学中医的学子还是临证几十年的医生,都能从中大受启发.最后的总结,更是言简意赅,谆谆教诲. 在旧社会,师带徒的方法因人而异,大致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