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心相篇》:20句话,看清人心,看透人性

《心相篇》是北宋的陈抟老祖所作。

所谓“心相”,意思是相由心生,但这本书并不是相面之术,而是指点人们认清人性人心,劝人去恶扬善,读之耐人寻味。

1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相貌的根本是内心,一个人的相貌如何,大概就能看出他的内心如何。

而行动是内心的表现,看一个人的行为,就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相由心生,一个人的内心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刻在脸上,人到中年,脸就是你的心。

善良不是口号,一个人行善才是真的善,才能得到福报。

2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

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一个人如果遇事不慌张,心平气和冷静对待,那么可以预见,将来他的子孙一定富贵繁荣。

如果一个人性格偏激执拗,听不进别人的话,总是要一意孤行,那么他的子孙一定会招祸,哪怕无祸,也很贫穷。

唯有控制好情绪,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无法控制情绪的人,将来会祸延子孙。

3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

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一个人不懂感恩,翻脸无情,那么终究会贫穷短命;

一个人懂得感恩,发迹之后还不忘旧时朋友的人,富贵绵长。

“滴水之恩,当思涌泉”,懂得感恩的人,才是厚道的人,和他们相处起来踏实放心。

人们也愿意在必要的时候帮他们一把。懂得感恩,是报答,也是福气。

4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

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一个人有一点小成就就开始得意忘形,那么这个人的前程终究是有限的。

如果一个人有了大成就依然不骄傲自满,那么这个人将来一定福报深厚。

权势富贵是一个人的试金石,只有不被权钱蒙蔽双眼、定力深厚的人,才有资格驾驭更多的财富。

5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

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一个人如果常常动不动就拿自己性命保证,那么这个人一旦遇到大事,肯定第一个逃掉。

一个人如果朋友很多,见一个就称为自己的知己,那么这个人一定没什么真朋友。

喜欢信口开河的人一般都靠不住,他们的承诺太多,太易,一般很难履行。

而急于交朋友的人,往往太轻佻,也不值得深交。

6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

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如果一个人经常说一些违心、违规的话,那么他定然心情郁结,很难长寿。

如果一个人不喜欢报恩,却一点小怨也不放过,那么这样的人,一定无法考试中举。

不留口德,最终会报应在自己身上。有恩不报,终究没有功名富贵。

7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

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把别人卖的宅子田园压低价格购入,后代都是败家子。

尊师重道的家庭一定有贤良的人才。

出卖自己宅院的一般都是情况紧急,这个时候还要压价就是趁人之危,这样的家庭没有福分享受财富,最终会在败家子身上败光。

8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

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节俭的人也有富贵和不富贵的区别,主要是看这个人的眼界格局。

奢侈浪费的富贵子弟,也有奇人浪子,主要是看他的学问。

比如曹雪芹、弘一法师,都是身在富贵之门,却是奇才。

9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

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不把别人的财富、公共财产当回事的人,一定是个鼠辈。

尽心竭力,信守承诺的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很多人消耗公家的财务就不爱惜,这样的人,贪心一般很重,喜欢贪图小便宜,决计成不了大事。

10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

己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处事沉稳,不见慌张的人,一定大器晚成。

善于决断,却不急于显露的人,年纪轻轻就能身登高位。

11

忮(zhì)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

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好胜之心太强的人、太看重名利的人,最终会输人一筹。

心中怀有恻隐之心的善人,即使人生路上遇到艰险,也总是可以逢凶化吉。

12

乐处生悲,一生辛苦;

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在快乐的时候没有把握住分寸,以至于乐极生悲,这样的人白忙一场,辛苦终生。

而如果一个人城府很深,气愤的时候都能笑得出来,那么这个人一定老奸巨猾。

13

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

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记得怨恨,不记得恩情,那这个人内心永远被黑暗占据,很难长寿。

一个人如果斤斤计较,那么得到大富贵得概率微乎其微。

14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元;

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如果一个人太过刚强,做事很容易成功,但是因为太刚硬,所以有灾祸很难保全。

而一个人太过柔弱,则很难成事,但是他们往往可以平平安安,安享晚年。

一阴一阳之谓道,不卑不亢,刚柔并济,才是最好的处事之法。

15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

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喜欢夸奖自己的人,很难再有进步,一定是没有功名的。

喜欢指摘别人,背后议论是非的人,一般都没法保全性命。

16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

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容易变脸,动不动就翻脸无情,这样的人,一般福薄。

而一个人如果能够长期作为朋友,耐久可交,那么他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将来一定有福报。

17

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

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少年的时候爱出风头,一点表扬就飘飘然,这样的人,怕是三十岁也活不过。

到了壮年依然莽撞愚昧,到了四十岁一般都有灾祸降临。

18

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发;

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默默忍受别人的欺负,终究有一天可以翻身大发。

不与人争,经常想着“退一步”的人,他们知足常乐,晚年一定安闲自在。

19

积功累仁,百年必报;

大出小入,数世其昌。

努力行善,积累功德,虽然暂时可能没有福报,但是百年之内,一定会报答在子孙身上。

付出的多,获得的少,懂得吃亏的人,将来家族一定兴旺。

20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

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努力打拼,尽人事,可以验证天道是否准确。

一般情况,都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为善的有福报,作恶的有恶报。

立身行道,积德行善,才能福泽绵长。

(0)

相关推荐

  • 古代识人术,记住8句话,看透人心!

    喜欢听小说的朋友,一般都听说过陈抟老祖这个人.陈抟老祖,不是小说虚构的人物,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陈抟是他的原名,后来改名为陈希夷,是五代末宋初的一位道家祖师.他不仅精通道家学问,乃至对<周易&g ...

  • 别期望,别盼望

    2020年已然走远,2021年正在进行中,过去的好坏皆是经历,不要怨,不要恨,把自己照顾好,不要高估你在别人心中的分量.不希望,不期望,不盼望,不指望,如此,才不会有失望.  1  不试探人心 这世间 ...

  • UC头条:千古奇文《心相篇》: 20句话, 看清人心, 看透人性

    点击加载图片 <心相篇>是北宋的陈抟老祖所作. 所谓"心相",意思是相由心生,但这本书并不是相面之术,而是指点人们认清人性人心,劝人去恶扬善,读之耐人寻味. 点击加载图 ...

  • 千古奇文《心相篇》: 20句话, 看清人心, 看透人性

    点击加载图片 <心相篇>是北宋的陈抟老祖所作. 所谓"心相",意思是相由心生,但这本书并不是相面之术,而是指点人们认清人性人心,劝人去恶扬善,读之耐人寻味. 点击加载图 ...

  • 心地乃善恶之根,千古奇文《心相篇》让你看清人心,看透人性 !

    "心相篇"是唐末至宋初的相学大师陈希夷的作品,告诉我们,人的面貌有善有恶,相貌的根本在于心,命运的善恶从我们现前的心念就可以知道,而行为是心念的一种反应,所以通过行为来看一个人的祸 ...

  • UC头条:四句话, 看清一个人的修养

    情绪上的稳定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情绪是心魔,你不控制它,它便吞噬你.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 每个成年人各有各的不容易.有时他人不说, ...

  • UC头条:十句话, 看清别人, 明白自己

    且行且珍惜,学会爱人敬人 恩欲报,怨欲忘. 对于帮助过你的人,要想方设法去回报对方,和别人结怨的想法要及时打消.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 不忘记那些帮助你的恩人,不伤害指引你的贵人. 否则,朋友会越来越 ...

  • 十句话, 看清别人, 明白自己! (建议收藏! )

    第一句: 做人,一定要知恩图报!别忘了帮助你的恩人,别伤害指引你的贵人,否则,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少,你的人生会越过越难. 第二句: 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说你,都是他们的事,和你毫无关系,你要怎么活,怎么过 ...

  • 一辈子必看的10句话看清别人,明白自己

    魁多士娱乐 2021-02-12 18:27 [见字]第180期我们总是会在人生的某一阶段陷入迷茫其实大可不必烦恼若能用暂时的迷茫会换得长久的清醒何乐而不为今天读者君送给大家这10句话希望你能早日看开 ...

  • 十句话, 看清别人, 明白自己

    点击加载图片 恩欲报,怨欲忘. 对于帮助过你的人,要想方设法去回报对方,和别人结怨的想法要及时打消. 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 不忘记那些帮助你的恩人,不伤害指引你的贵人. 否则,朋友会越来越少,人生会 ...

  • 千古奇文:20句话,看透人性!

    来源:网络                                                    <心相篇>是北宋的陈抟老祖所作.                     ...

  • 【深度】【心性情】穿越历史看清人心、人性、人情、心性、心情、性情

    [心性情]:人心,人性,人情,心性,心情,性情......唯有这些东西能够穿越历史.   心统性情,性即心之静,而情即心之动. 结合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