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胡四娘(三)你过得好我高兴,过得比我好可不行

自乃实言其故。李公假千金,先使纪纲赴剑南,为之治第。时胡大郎以父亡空匮,货其沃墅,因购焉。既成,然后贷舆马,往迎四娘。
这边都落实了,程孝思跟恩人李御史说了实话,说自己真实的姓名,家住在哪里,家里什么情况,为什么编了个假简历在您这。
都说明白了,李御史很感动,拿出一千两银子,让自己的管家先走,去程孝思的老家剑南,先给买个房子去。
这当了大官,没房,连个家都没有,这也不像话。都说荣归故里,故里没个扎根的地方,这像什么样子。
正好家里胡大郎,就是胡公的大儿子,因为爸爸死了,家里没钱了,要卖房子。原文写沃墅,这就是很豪华很大的房子。
合着胡公家里养的都是败家子。爸爸在时吃爸爸,爸爸死了就卖着吃。估计胡公要知道这样,能气活过来。
正好胡大郎要卖房子,这买房的管家看了这房子,就给买过来了。给程孝思收拾了一番,然后备好了车马,去接胡四娘。

先是,程擢第后,有邮报者,举宅皆恶闻之;又审其名字不符,叱去之。适三郎完婚,戚眷登堂为餪,姊妹诸姑咸在,惟四娘不见招于兄嫂。
放下程孝思不表,说说胡四娘家里的事。
一开始程孝思得中之后,就有送喜报的报到了家里。过去专门有这么一个行业,第一时间得到这个消息,然后把这个消息去告诉本家,得个赏钱。
可这一大家的人,听说家里有人高中了,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很厌恶。又一问报喜的人,得中人的名字根本就不是自己家的人,马上就把报喜的轰走了。
前面说了,程孝思考试的时候用的是假名字啊,过去也没有身份证,完全是人工人脸识别系统。
家里这帮人的思想,就有点像现在网络上流行的那句话:我希望你过得好,但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典型的气人有,笑有无。
把报喜的人轰走了,家里正好三郎结婚。前面说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啊。这都是亲的兄弟姐妹。
家里有人结婚,家里人都来道喜,惟独没有四娘。为什么呢?因为家里人看不起四娘,结婚这种事根本就没告诉她。
这就是典型的恶心人,你就算不告诉,这么大的事,都住在一起,她也肯定知道。
现实里也有这样的人,不过是反着的,不怎么认识,他也告诉你他要结婚了,让你随份子。
忽一人驰入,呈程寄四娘函信。兄弟发视,相顾失色。筵中诸眷客,始请见四娘。姊妹惴惴,惟恐四娘衔恨不至。无何,翩然竟来。
婚礼正举行呢,忽然进来一个人。这回不是报喜的,是个送信的,信是送给四娘的。
虽然信是送给四娘的,可信让这帮兄弟先给拆开看了,看完了,这帮兄弟姐妹脸色都变了,傻了。
这时候,这帮人才想起来,今天这个场合没请四娘。这帮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请四娘,心里一直害怕四娘不来。
这几句算是把这些小人的嘴脸写到家了,忽然发现自己一直看不起的人发迹了,心里第一个念头是怕这个人报复,还记恨他们。
他们去请四娘,一请就来了,四娘就跟没这回事一样,平时什么样还什么样。
记得过去看过一个电视节目,里面的企业家说过一句话:成功,就是最好的报复。

申贺者,捉坐者,寒暄者,喧杂满屋。耳有听,听四娘;目有视,视四娘;口有道,道四娘也:而四娘凝重如故。众见其靡所短长,稍就安帖,于是争把盏酌四娘。
四娘来到这边一看,满屋子的人,祝贺的,给四娘找座的,假客气的,乱糟糟的,根本听不清。
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帮人耳朵里听的都是四娘,眼睛里看的也都是四娘,嘴里说的也都是四娘。
四娘看这帮人平时对自己那个样子,现在又是这个样子,四娘还是像往常一样,表情严肃着,你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我还是老样子。
这帮人看四娘没怪罪他们,心里稍稍踏实点。于是争着给四娘敬酒,祝贺她们家出了大官。
过去人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碳,早干什么去了。估计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换位思考。
方宴笑间,门外啼号甚急,群致怪问。俄见春香奔入,面血沾染。共诘之,哭不能对。二娘呵之,始泣曰:“桂儿逼索眼睛,非解脱,几抉去矣!”
这边正吃正喝正乐呢,忽然从外面哭着跑进来一个人,应该说了号着。哭和号了两个概念,号是很大声的那种哭。
大家正喝的高兴,听见这种声音,都问,这是谁啊?一看跑进来的是春香,前文说过,就是二娘的那个丫头,一脸血的跑进来了。
大家都问,说:春香啊,你这是怎么了?哭什么啊?还哭这么大声,一脸血怎么弄的。春香就一直哭,也说不出话来。
这是二娘的丫头,二娘一吓唬,就不哭了,一边哭着一边说:桂儿跑来找我要眼珠子,要不是我跑的快,眼睛就被他挖下来了。
前文两个人打赌来着,说是程孝思要是能当大官,二娘把眼睛挖出来。丫头说二娘不给我替她。

二娘大惭,汗粉交下。四娘漠然。合坐寂无一语,各始告别。四娘盛妆,独拜李夫人及三姊,出门登车而去。众始知买墅者,即程也。
二娘听了这话,很尴尬,不知道说什么,出了一脑袋汗。她也知道这事,只不过碍在自己是主人,那个是丫头,没找她要这眼睛来罢了。
四娘从一开始是知道这个事的,现在看春香一脸的血,还是一句话不说,估计心里是想着,活该。
这边象征性的吃了顿饭,开始告别。那边买了大房子,肯定就不跟这帮人在一起住了。
四娘穿了好衣服,打扮好了,外面车来接,四娘跟这边人告别。只是郑重的跟李夫人和三姐告别。别人一概没理,就跟没看见一样。
当初四娘贫困的时候,只有李夫人和三姐拿她当人看,所以她富贵了,也不会忘记当初的闺蜜。
四娘出了门,上了车走了。后面这帮人一看四娘这样,也挺尴尬的。一看四娘去的方向,去的地方,才知道,买了大郎房子的人,就是程孝思。
这事闹得多尴尬,一帮人闹得欢实,结果老窝让自己最看不起的人买走了。
四娘初至墅,什物多阙。夫人及诸郎各以婢仆、器具相赠遗,四娘一无所受;惟李夫人赠一婢,受之。
四娘来到新家,这下住房条件改善了,屋子大了,里面就显得空荡荡的。
那边一大帮子人送来很多东西,家具啊什么的,还有丫环仆人什么的。可四娘一样也不要,怎么送来的,怎么拿走。
只留下了李夫人送的一个丫环。这也算是苦尽甘来,人心换人心啊。

居无何,程假归展墓,车马扈从如云。诣岳家,礼公柩,次参李夫人。诸郎衣冠既竟,已升舆矣。
四娘搬了新家,在新家住了没多久,程生回来了。请假回家扫墓了。过去的人迷信,很重视这个。
这是衣锦还乡,跟着一起回来的下人仆人们很多,回来的车也很多。成了一个队伍了。
到了家,先去岳父家看望,虽然老丈人已经故去了,可还是参拜了胡公的灵柩,又参拜了李夫人。
他这回来,没提前通知,家里也不知道,他来了就自己干自己的,这么多人一折腾,那一大家人就知道程孝思回来了。
一帮人就赶紧回家洗澡换新衣服,好巴结这个曾经大家都看不起的程孝思。不管将来怎么样,好歹也有点好处啊。
这一帮人都准备好了,准备集合一起来参见程孝思的时候,程孝思自己坐车回家了,没理这帮人。
也不知道这帮人看见程孝思这样,心里会怎么想,我也实在想不通这种人,当初对人家那样,现在看人家发迹了,怎么有脸来巴结人家。

胡公殁,群公子日竞资财,柩之弗顾。数年,灵寝漏败,渐将以华屋作山丘矣。程睹之悲,竟不谋于诸郎,刻期营葬,事事尽礼。殡日,冠盖相属,里中咸嘉叹焉。
当初胡公死的时候,这三个儿子都忙着争财产,就把自己爸爸放在棺材里就没人管了。
这么多年,也一直没人管,以至于这棺材放在当初停灵的这间屋子里,棺材都烂了,都快要拿这屋子当坟地了,也没人想起自己爸爸还在那躺着。
程孝思看到这个情景,心里万分感慨。也没跟这帮儿子们说,自己出钱给胡公出大殡。给胡公找了个地方,埋葬了。
胡公生前合着就做这么一件英明的事,就是找了程孝思当倒插门的女婿。以至于死了,家里这么些孩子,都没人管他。最后还是姑爷把他埋了。
出殡的那天,车马不断,办得相当隆重。过去的人是很讲究这个的。具体怎么讲究,听听相声‘白事会’就知道了。
村里的人看到这个情景,都是赞叹不已啊,也不知道那些分了钱的儿子们看到街坊邻居们在背后指指点点,他们心里是什么滋味。
程十余年历秩清显,凡遇乡党厄急,罔不极力。二郎适以人命被逮,直指巡方者,为程同谱,风规甚烈。大郎浼妇翁王观察函致之,殊无裁答,益惧。
程孝思当官当了十来年。能连任这么久,可见这个人做官做得不错,是个好官。
在他做官的时候,凡是乡亲们来求他办点什么事,他都尽全力去帮忙。
正好四娘家里的二哥,犯事了,摊上了人命官司,被抓走了。主管这个案子的官,跟程孝思是同学。而且这个人做事也很正直。
有点势力的犯了事,第一反应就是走后门。找门路,能少判点。这点跟现在人们的反应是一样的。
大哥就赶紧求自己的老丈人写了封求情的信。因为当初胡公是做官的,家里的亲戚也大都是当官的。大郎的岳父也一样。
可拿着这封信去求管事的,结果石沉大海,人家根本不理你,这回胡老大更害怕了。

(未完待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