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性肝病的十大名词解释

撰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教授  范建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超声等影像学技术检查的普及,脂肪肝的患病率和发病率越来越高,全球高达30%的成人可能有脂肪肝,肥胖、代谢紊乱、酒精滥用是脂肪肝的重要病因,其中与肥胖和代谢紊乱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又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已成为全球慢性肝病的第一大原因。更糟的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他类型肝病患者脂肪肝的患病率也在增加,而并存的脂肪肝可影响其他类型肝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

为了规范大家对脂肪肝危害的认识,提高自我诊断和筛查及防治脂肪性肝病的意识,本人结合文献解释脂肪性肝病的10个重要术语。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1.   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以肝脏中性脂肪异常蓄积和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妊娠急性脂肪肝等特殊原因脂肪肝。临床表现和预后取决于脂肪性肝病的病因和肝脏病理特征。

2.  肝细胞脂肪变(hepatic steatosis):肝细胞胞浆内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异常增多,根据脂肪变累及肝细胞范围分为轻度(5%-33%)、中度(34%-66%)、重度(大于66%)。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表现为大泡性脂肪变,而妊娠急性脂肪肝则表现为小泡或微泡性脂肪变。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肝脏病理学和影像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以及其他可导致肝脂肪变的特定疾病。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癌。通常存在营养过剩、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相关表现。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严重类型,可缓慢进展至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可有血清谷丙转氨酶持续增高和肝脏肿大,通常合并代谢心血管疾病。确诊需肝活检,诊断依据为肝脂肪变、气球样变和炎症坏死(小叶内为主)并存。

5.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与遗传易感、胰岛素抵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类型,合并肥胖或2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就可诊断。常与酒精性肝病等其他类型肝病合并存在。治疗措施主要是改变生活方式和防治代谢紊乱。

6.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硬化(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cirrhosis):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晚期表现,是隐源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患者通常存在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表现,合并酒精性肝硬化、乙型肝炎肝硬化等其他原因时预后更差。

7.  其他原因导致的脂肪性肝病(alternative causes of fatty liver disease):特指某些药物(乙胺碘呋酮、甲氨蝶呤、他莫昔芬、糖皮质激素等)、环境毒素、基因3型丙型肝炎、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全胃肠外营养、乏β脂蛋白血症、先天性脂质萎缩症、乳糜泻等导致的脂肪性肝病。

8.  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妊娠晚期的急性小泡性肝细胞脂肪变,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临床表现与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相似,死亡率高。初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和男胎的孕妇较易发生。及时中止妊娠常可逆转病情。

9.  瑞氏综合征(Reye syndrome):系由于广泛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肝脏、大脑等器官弥漫性小泡性脂肪变,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很快导致肝肾功能衰竭、脑损伤,甚至死亡。主要见于儿童,多在流感或水痘等病毒感染康复期出现,某些患者近期有服用水杨酸盐类药物史。患者通常无黄疸和局灶性神经体征。

10.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以肝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慢性肝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继续饮酒则可发展成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短期内严重酗酒可诱发急性重症肝炎甚至肝衰竭。治疗的关键是长期坚持戒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