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官宣:未来5年,重点打造这3所大学,综合实力挺进全国百强

前不久,山西印发了《关于推动高等教育“1331工程”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对山西高等教育进行了详细规划。其中提到:重点推动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率先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重点加强山西农业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建设,力争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也就是说,未来5年,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这3所山西本地大学会被重点打造,综合实力或挺进全国百强。
山西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校,前身为清末创办的山西大学堂,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学校里的古建筑、现代建筑、广场、花圃相互掩映,既有古朴的气息,又颇具现代风格,是理想的治学场所。
山西大学在化学、光学、物理学、哲学等领域均很有建树,其中光学和科学技术哲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材料、环境-生态4个学科入选ESI全球排名前1%,并拥有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2019年,该校成为山西省唯一一所入选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校。
然而综合实力强劲的山西大学,既不是211高校,也不是“双一流”高校,好在该校2018年晋级为“部省合建高校”,被纳入到教育直属高校序列,算是有了一个能说得过去的身份。
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大学同属一脉,办学历史都可以溯源至1902年创立的山西大学堂。1912年,山西大学堂更名为山西大学校;1918年,山西大学更名为国立第三大学,后又改回山西大学校名;1952年-1953年院系调整,原山西大学被撤销,工学院改建为太原工学院,此为太原理工大学的前身。
太原理工大学虽然是211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但早些年名气并不大。这几年,太原理工加大创新力度,寻求多方合作,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2018年3月,太原理工大学马术学院成立;2018年8月,太原理工与清华大学签署深化合作协议;2019年11月,太原理工与中国科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12月,太原理工成立航空航天学院/研究院;2020年1月,太原理工成为2020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地方高校新建基地;2020年8月,太原理工与10家省属国有企业、4家军工企业和民参军企业、6家民营企业签署合作共建研究院协议。
中北大学有“人民兵工第一校”的美誉,由山西省与国防科工局共建。在上个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该校的身份是“部属院校”,先后隶属于原第五机械工业部、原兵器工业部、原机械电子工业部等。如今的中北大学,身份上单薄了点,但在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精密仪器及机械等兵工领域仍享有盛誉。
中北大学现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国防科工局“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方向),24个省重点学科。毕业生很受市场欢迎。以2019届毕业生为例,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硕士研究生就业率95.2%,博士研究生就业率100%。
从隶属关系看,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都是山西省属高校;从身份上看,山西大学是“部省合建”高校,太原理工大学是211高校、“双一流”高校,中北大学是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它们或是综合性大学,或是行业实力强校,均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其实,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在一些大学排行榜上的名次并不差。U.S.News2021世界大学排名,山西大学排世界高校第1113位、中国内陆高校第108位,太原理工大学排世界高校第1418位、中国内陆高校第153位;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太原理工大学排国内高校第112位、山西大学排国内高校第116位。在前不久发布的2021QS亚洲大学排名中,太原理工大学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并列排亚洲高校第401-500位、中国内陆高校第96位。
由此可见,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的实力已经接近或达到国内百强水平,只要地方再提供多些支持,学校自身再加把劲,几年之后,国内百强的地位就更稳当了。
相对而言,中北大学的位次有些落后,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只排国内高校第180位。但正如前面所讲,该校的“兵工”性质,注定其排名不会太高。毕竟实力顶尖的国防科技大学,也经常在一些大学排名榜上排国内高校七八十位,甚至上不了大学排行榜。
不管怎么说,被重点打造的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中北大学,未来5年一定会迎来一个发展“高潮”,至于综合实力究竟能达到什么层次,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