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CAR-T细胞治疗,三个月时间让肠癌肝肺转移灶几近消失

之前曾经介绍过福大姐因肠癌肝肺转移,历经一线二线治疗失败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文章,当时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回输一个月后,肿瘤指标达到正常的范围,转移灶达到PR的状态。

日前,又到了福大姐按计划复查的时间了(回输后三个月),这次的大考结果究竟如何呢?这不仅是福大姐本人关心的事,也是众多群友关心的事。好在结果让人非常满意,肝内的多发转移灶基本消失,达到CR的状态。

仅仅是过了三个月的时间,仅仅只回输了一次的CAR-T细胞就达到CR的状态,这在之前是无法想象的。正如福大姐说的,现在是她患病以来体感最佳的状态,满血复活。

实体瘤的细胞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由于肿瘤的间质微环境,CAR-T细胞通常难以攻破,这也是导致CAR-T细胞治疗在实体瘤中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因而即便在国外,也只是有针对血液肿瘤的CAR-T疗法上市,可见其难度之大。

在这一方面,本土企业斯丹赛生物可以说是后来居上,脱颖而出。由斯丹赛独家开发的下一代CAR-T技术--CoupledCAR专注于解决实体肿瘤治疗中遇到的主要问题。CoupledCAR优化了靶点选择,大大提高了CAR-T疗法的疗效。

所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是将能识别某种肿瘤抗原的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与CD3-ζ链或FcεRIγ的胞内部分在体外偶联为一个嵌合蛋白,通过基因转导的方法转染患者的T细胞,使其表达嵌合抗原受体,即CAR,患者的T细胞被“重编码”后,能够生成大量肿瘤特异性的CAR-T细胞,被CAR-T细胞识别的肿瘤细胞随之被消灭。

除了针对GUCY2C靶点的以外,斯丹赛公司推出了针对多种实体瘤的泛癌种靶点,ALPP(胎盘碱性磷酸酶)。这是一个在成人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而仅在恶性肿瘤中过表达的蛋白,在多种癌种存在过表达的现象 。

仅在胎盘滋养细胞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上有表达

CAR-T疗法的步骤介绍,第一步:T细胞收集、分离、活化,T细胞离开人体后需要合适的培养环境才能存活第二步:筛选肿瘤相关靶点蛋白,肿瘤相关靶点可以说是CAR-T疗法的“灵魂”所在。不同的肿瘤会造成不同的基因突变,表达的蛋白也会不同。经过科学家不懈的努力,不断有新的肿瘤相关靶点被发现。第三步:CAR-T细胞基因转导,CAR-T细胞基因转导常见的方法有慢病毒载体、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座子和mRNA电穿孔技术是较为常见转导方法第四步:CAR-T细胞体外增殖培养,通过基因技术改造的CAR-T细胞需要在体外培养到一定的数量才能达到治疗要求,回输到患者体内。第五步:CAR-T细胞质量检测,CAR-T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前需经过严格的放行检测。

当然,在CAR-T治疗过程中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时需要了解。总之,机遇与风险并存。

有关CAR-T细胞临床入组的问题,请咨询斯丹赛项目经理

张之阳  18206771775

微信号:zzy561210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