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养心”的文化(3) ||教育研究

培育“养心”的文化

一百多年前, 张之洞创办了广雅书院, 并把它设计成一个脸谱模样。这张“脸”还是国字脸, 代表正直、敦厚、大气的民族品格, 这与“广雅”两字是一脉相承的——广者大也, 雅者正也。

仔细看, 在整个“脸谱”中, 每座建筑的命名都非常讲究, 有着特别的寓意和期待。如冠冕楼原是藏书的地方, 所谓“冠冕通南极, 文章落上台”, 寓意学习者要有书卷气, 要出类拔萃。广雅中学坚持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即源流于此。而今学生每当经过这座楼, 都会想到这种期待。这种信念教育是沁入人心的。

除了特别的命名, 每一座楼宇还都有对联, 如“尊其所闻, 行其所知, 合岭南东道岭南西道人才, 互为师友;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会汉儒经学宋儒理学宗旨, 同造圣贤”, 暗含了办学目标。这些对联告诫着广雅学子:读书是读书人的责任, 而不仅仅是读书本身这么简单。所谓读书人的责任, 也即“为天地立心, 为万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一种责任教育。

学校有一座莲韬馆, 张之洞解析说:莲, 圣洁之物;韬, 意即袋子里包着莲子。这个袋子是有“营养”的, 所谓“士君子有实而善韬”, 韬有两个含义, 一是良好环境, 一是良好师资。

良好环境是一种天人合一、宏大有序的空间和人文氛围。进入这个环境, 人和物可以对话, 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比如遇到挫折时看到校园里的竹子, 会想到竹子的气节;看到对联, 会想到自己的责任。这是人与景的交流, 是在人心里播下种子。

当时, 广雅书院有分斋授课和升堂讲学两种授课方式, 主讲水平很高, 且品格修养好, 热爱学生。那时, 有一个主讲老师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叫“无邪堂答问”, 老师可以答学生所问, 学生也可以答老师所问。这在当时开了风气之先。这样的老师是“善韬”的, 因为他创造了一种充满智慧和温情的校风、气场和师生精神状态。

这种风气延续百年, 一直在广雅, 它是一种和谐而温暖的教育。

不久前, 有位家长拿了一封信来, 恳请我在校会上表扬孩子的班主任, 因为这位班主任对孩子们太好了。为了让我相信, 他还哭着诉说了班主任的点点滴滴教育故事。这其实只是一些教育细节, 但家长们非常感动, 集体签名要我表扬他。我该怎么说呢?柔软了这些孩子和家长的, 只是一些微小的春风般的力量, 然而, 这种力量也正是最强大的力量。我曾时常想, 为什么有些孩子的心会那么冷、那么“硬”, 因为他的心门没有打开, 阳光照不进去。

前段时间, 本地的几家大报同时刊载了一位毕业生写给父亲的信, 读后让人唏嘘感动。这位孩子为什么记得父亲为她做的些微小事?因为她始终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能想象, 在她成长的路上, 一定有家庭、学校、同学、老师在她心里注入过温情, 让她的心有了现在的温度。

广雅百年, 我们要坚守的, 就是这种有温度的教育, 韬中养慧的教育, 能“养心”的教育, 让孩子们的心永远柔软而强大


作者:叶丽琳 广东广雅中学


转载于《中小学德育》2017年11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