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冲穴的作用功效和穴位疗法

来自: zhcli543 > 《经络穴位准确位置图及功效大全》

【导读】太冲穴为肝经原穴五行属土,该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从中医角度来说,高血压与肝阳上亢、肝火旺有关,按摩太冲穴可有效降压;易怒、生气的人多按摩太冲穴排肝毒消火气有助于缓解情绪。此外,在感冒初期按摩太冲穴可以减轻感冒引起的双目流泪或干涩等不适。针刺太冲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太冲对嗜酸性粒细胞的调节作用很敏感。以下是太冲穴准确位置、功效主治及穴位疗法详解。

【穴名解析】

1、太冲归属肝经,读音Tài chōng,穴义: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别名:大冲穴。附注:肝经输穴、原穴。

2、太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大冲名意与此穴同。

3、肝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热胀的风气,在本穴为输出之状,故为肝经俞穴。

4、太冲穴属土。属土,指太冲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胀散,胀散之气性热燥,表现出脾气的燥热特性,故其属土。

5、太冲穴 是肝经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

【太冲穴准确位置】

太冲穴准确位置图

标准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取穴方法

1、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即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

2、取太冲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太冲穴。

穴位解剖

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

【太冲穴的作用功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急行的风气,其性热燥。

运行规律:循肝经上传中封穴。

作用功效:燥湿生风。太冲穴有熄肝风,清头目,理下焦,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作用。

【主治疾病】

太冲穴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盲、口喎等头面五官病证。

中风,癫痫,小儿惊风。

黄疸、胁痛、呕逆、腹胀等肝胃病证。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病证。

遗尿,癃闭。

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现代研究】

  针刺太冲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太冲对嗜酸性粒细胞的调节作用很敏感。有报道针刺太冲、内关、素髂等穴,对呼吸功能衰竭者有较好疗效。对青少年近视眼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头痛头晕,疝气,失眠,肝炎,乳腺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血小板减少症,颈淋巴结核,肠炎,尿路感染,四肢关节痛,肋间神经痛,腰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等。为针麻常用穴之一。

【穴位配伍】

七疝:太冲、大敦。

肝阳上亢之眩晕:泻太冲、补太溪、复溜。

四肢抽搐:太冲配合谷为开四关。

贫血、羸瘦:太冲穴、肝俞穴、膈俞穴、太溪穴、血海穴。
癫狂痫:太冲穴、间使穴、鸠尾穴、心俞穴、肝俞穴。

乳痈:复溜、太冲。

经漏:太冲、然谷。

溏泄:神阙、三阴交、太冲。

行步难移:太冲、丘墟。

急性病毒性肝炎:足三里、太冲、涌泉。

行步艰难:太冲、足三里、中封。

虚劳浮肿:肾俞(灸)、太冲(灸)。

女人漏下不止:三阴交、太冲。

赤眼:迎香、临泣、合谷、太冲。

寒热痹痛:合谷、太冲。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刺法:1、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或麻向足底放射。2、向外下斜刺1.0-1.5寸,有时出现麻电感向足底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日常按摩】:用拇指指腹按压或牙签圆头(注意不是尖的一头)点按该穴5-8分钟,注意按压力度可稍大,以有酸胀痛感为佳。按摩结束后喝适量的水有助于加速体内的代谢。

1、适用人群:爱发火,生闷气、有委屈往肚子里咽的人和经常郁闷、焦虑、忧愁难解者。太冲又称“消气穴”,人在生气后按此穴,有消气作用。从实践上讲,生气、发怒症状的病人往往太冲穴出现异常。通过对太冲穴的针灸、按摩等,确实可以疏解病人的情绪。太冲穴在足部的反射区为胸部,按压同样可疏解心胸的不适感。

2、使用体会:揉太冲穴,从太冲穴揉到行间,将痛点从太冲转到行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3、月经不调:很多女性月经总是提前或者延长,老没规律,月经的颜色深红,而且莫名发热,经前几天特别烦躁不安,想发脾气。这是因为肝脏的问题,肝有热所致。治疗方法点揉太冲穴,每次3-5分钟,时间是在经期来临之前5天。

4、肝热睡眠就差 按摩太冲穴祛肝火:每晚睡前泡脚时,按摩太冲穴。

5、腰疼、抽筋时按摩太冲穴也可适当缓解。

【临床应用】

1、实证耳聋耳鸣

  主穴:耳门 、听会、 翳风、 完骨、 中渚、 侠溪
  配穴:肝胆火盛者,配太冲、丘墟;外感风邪者,配合谷、外关;痰火郁结者,配丰隆、内庭。
  方义: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入于耳,取手足少阳经之耳门、听会、完骨、翳风开窍聪耳,疏通耳部气血;取中渚泻三焦火而清窍,侠溪清泻肝胆之火。

2、晕厥

  主穴:水沟 、中冲 、涌泉
  配穴:实证者,配合谷、太冲;虚证者,配关元、百会。
  方义:水沟属督脉穴位,督脉入脑上巅,取之以接续阴阳之气,有苏厥醒脑之功;中冲为手厥阴心包经之井穴,位于中指之端,刺之以调阴阳经气之逆乱,为治疗昏厥之要穴;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以引气下行,醒神开窍,多用于晕厥之重证。三穴分列上、中、下三部,合用而使逆乱之气顺接,升降得循常道。
3、感冒初期
  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可通过按摩脚上的太冲穴减轻感冒带来的不适,甚至可以使感冒痊愈。具体方法是: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而后用大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根内踝下方推按,连续推按5分钟,然后,再用大拇指按摩太冲穴(大脚趾与二脚趾缝上1.5分处)由下向上推按,双脚都按摩,每侧按摩5分钟。按摩后,即刻会感到咽痛减轻,其他症状也会随之减轻;甚至痊愈。

注意事项: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专业医师。

温馨提示:以上是【我优生活】的小编为您悉心整理的太冲穴相关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和收藏分享!

(0)

相关推荐

  • 行间穴:清泄肝火,疏肝理气,熄风潜阳

    行间(Xíngjiān)   [所属经络]   足厥阴肝经   [国际代码]   LR2   [特定穴]   荥穴   [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行间为经穴名. ...

  • 脚底艾灸疏通肝经,别以为只是祛寒

    脚底,是人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中医而言,他们认为脚底就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交汇处. 经常的按摩脚底,可以改善人们的身体,帮助人们更好的抵抗疾病. 但是我们也知道有的时候按摩并不能完全的刺激 ...

  • 行间穴的准确位置及按摩行间穴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行间穴,是足厥阴肝经的荥穴,五行属火.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具有清肝泻热,凉血安神,熄风活络的功效,按摩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 目录 1.行间穴名解 2.行 ...

  • 行间(LR2)

    穴位分寸歌一二趾蹼后行间,血热能清并泻肝:目赤头晕经痛闭,口呙胁痛疝能还.[中文名称]行间​ [中文拼音]Xíngjiān[外文缩写]LR2[穴名出处]<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     ...

  • 阳池穴位的作用功效

    阳池穴 穴位密码网 小编微信号:xulei3699 文章浏览:(254493)次 导读:阳池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有治疗头痛.手腕疼痛.鼠标手.口干.女性手脚冰凉等作用.阳池穴的位置:在腕背横纹中,当指 ...

  • 外关穴位的作用功效:主治头痛、耳鸣、便秘等

    外关穴穴位密码网 小编微信号:xulei3699导读:外关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有缓解治疗头痛.耳鸣.便秘等作用,外关穴的位置: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详见本文图解外关穴的准确位置图和具体手法.[外关 ...

  • 公孙穴位的作用功效

    公孙穴导读:公孙穴归属足太阴脾经,有缓解治疗腹胀.胃痛.肠鸣.胸闷.心痛.脚气等作用,公孙穴的位置: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详见本文图解公孙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公孙穴的准确位置图] ...

  • 气海穴的准确位置图|及作用功效(已存行馆3-10穴位图片)

    气海穴的准确位置图|及作用功效(已存行馆3-10穴位图片)

  • 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商阳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脑充血 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的作用: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 阳溪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 阳池穴的作用: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 支沟 ...

  • 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王阳明之国学 公众号 如何在红尘中修心.修行? 老话说"百病由痰生,怪病从痰治",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面,痰就是喉咙里面那咳也咳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的呼吸道分泌物,其实这只是狭义上 ...

  • 完整人体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更清晰直观的标注了各个人体穴位,包括头部穴位图.胸部穴位图.背部穴位图.胳膊手部穴位图.人体腿部穴位图.脚底穴位图详细图解各个穴位的功能. 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头维穴:治疗目 ...

  • 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 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天宗 ...

  • 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伏兔穴: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 阴市穴: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 梁丘穴:治疗膝部麻痹 犊鼻穴: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 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