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大,象形字。在图形文字里面,“大”(图A)是一个张开手脚顶天立地的人的形象。这个象形字在甲骨文(图B)里面,已经瘦化了人头,瘦化了肢体,变为线条化。在金文(图C)里面,又以肥笔(写得比较粗重圆大)大致上恢复了人的形象。到了秦代小篆(图D)阶段,字的形体便已讹变到只见人头、手和特长的两脚,不见人的躯体了。至于汉隶(图E)时,又进一步把字体从线条化演变为笔画化,人的两手已变成一横,头颈和双脚已变为一撇一捺。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楷书“大”字。
六朝以前,没有“太”字,“大”即是“太”,古音也读“大”为“太”,如“大守”、“大上”、“大后”,亦即“太守”、“太上”、“太后”;六朝以后才另造“太”,把“大”和“太”两字的形、音、义区别开来。
“大”的本义,原是在数量、面积、容积等方面与“小”相对的概念,后来才引申出“范围程度深广”(如“大干一场”,“大鸣大放”)、“年辈较长”(如“老大”、“大爷)和“再”(如“大前天”)等意义;又作为敬词来使用(如“大作”、“大帅”)。


“大”为谜底的谜语
1.头球一一出了界(打一汉字)
2.天没有它大人有它大(打一汉字)
3.春游二日(打一字)
4.人举双手(打一汉字)
5.一人挑担子(打一字)
6.一根扁担一人抬(打一字)

带大字的成语
大手笔大风之歌 大包大揽大吃大喝
大出风头大祸临头 大酒大肉大破大立
大路椎轮大马金刀 大名难居大缪不然
大逆无道大请大受 大人先生大杀风景
大煞风趣大厦将颠 大梦方醒大才榱槃
大大咧咧大恩大德 大发议论大工告成
大功毕成大展宏图大做文章大吃一惊
大旱望云大红大紫 大呼小叫大块朵颐
大起大落大肆挥霍 大肆铺张大雅之堂
大有文章大禹治水 大败亏输大本大宗
大笔如椽大辩不言 大辩若讷大步流星
大才槃槃大材小用 大车以载大彻大悟
大处落墨大处着墨 大处着眼大吹大擂
大吹法螺大醇小疵 大慈大悲大错特错
大打出手大大落落 大刀阔斧 大得人心
大敌当前大地回春 大动干戈大度包容
大而化之大而无当 大发慈悲大发雷霆
大法小廉大方之家 大放悲声大放厥词
大风大浪大腹便便 大公无私大功告成
大海捞针大含细入 大寒索裘大旱云霓
大好河山大获全胜 大惑不解大吉大利
大计小用大家风范 大家闺秀大江东去
大江南北大街小巷 大节不夺大惊失色
大惊小怪大开大合 大开眼界大块文章
大快人心大浪淘沙 大辂椎轮大梦初醒
大名鼎鼎大明法度 大谬不然大模大样
大莫与京大谋不谋 大难不死大难临头
大逆不道大璞不完 大气磅礴大器晚成
大千世界大巧若拙 大权独揽大权旁落
大权在握大人虎变 大仁大义大煞风景
大声疾呼大失人望 大失所望大事铺张
大事去矣大势所趋 大势已去大是大非
大手大脚大书特书 大树将军大肆厥辞
大题小作大天白日 大庭广众大同小异
大头小尾大喜过望 大厦栋梁大厦将倾
大贤虎变大显身手 大显神通大相径庭
大兴土木大行大市 大言不惭大摇大摆
大展经纶大义凛然 大义灭亲大有裨益
大有径庭大有可观 大有可为大有起色
大有人在大有作为 大张其词大张旗鼓
大张声势大张挞伐 大杖则走大政方针
大智若愚大败亏轮 大才榱盘大才盘盘
大澈大悟大吹大打 大胆包身大地春回
大动肝火大动公惯 大发谬论大放厥辞
大红大绿大呼小喝 大渐弥留大匠运斤
大经大法大肆宣传 大题小做大廷广众
大喜若狂大相迳庭 大雅君子大吆小喝
大音希声大勇若怯大有见地大有迳庭
大雨滂沱大雨倾盆大雨如注大智如愚

这个字像不像一个张开两只胳膊,叉开两条腿,雄赳赳、气昂昂的站立着的人呢?对,这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长久以来这个字都没有太大变化,只是两只胳膊有时张开,有时弯曲。到了现在,两只胳膊伸的直直的,像在做体操。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念dai4,比如大夫、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