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狂学生:高考数学15分,照样考清华,还说没人能做我的老师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涉笔成趣,一部小说作品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他一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辛勤研究,著作等身,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他与妻子堪称幸福的楷模,令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爱情最美好的样子,这个人就是钱钟书。

年少轻狂,或许钱钟书就是如此,1929年,钱钟书考到清华大学,入学之始,他就狂妄地声称"整个清华无一人足以担当钱某人的导师"这句话,在我们现在看来,那真是狂妄至极。

当时的清华,可谓是最为著名的学校,而里面也是名师一堆,可就是这样,钱钟书就敢于说出此话,可见他也是有过人的本领。

入学考试时,钱钟书的数学考了15分,而国文和英文成绩却是相当的优秀,这让罗家伦实在是左右为难,最终,他决定破格录取钱钟书,因而便有了这么一个博学多才的文学大师。

一般人猖狂那都是嘴上说说, 但钱钟书不一样,人家确实有真本事,在学校的时候,他就决定要把图书馆横扫一遍,也确实做到了。

每天都看好几本书,边看还会做笔记,而且记忆力也超出常人,几乎是过目不忘的水平,这让很多人都表示钦佩。当时清华大学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在清华大学随手翻开一本书,里面就有钱钟书的笔记。

钱钟书最受人欢迎的作品就是《围城》,这是家喻户晓的,可很少有人知道他之前还编撰了一本书,《管锥编》才是经典之作,还被称为"国学大典"。

钱钟书不但国学基础扎实,外语水平,更让人钦佩不已。钱钟书早在东林小学的时候,就接触了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培养了学习西方语言文学的兴趣。

他就读的两所中学,均为美国圣公会所办,非常重视英语教学,因而钱钟书的英文水平亦迅速提高。

吴宓对国学和英语也是驾轻就熟,当1929年,钱钟书拿着父亲钱基博写给吴宓的信,拜师吴宓的时候,可以想见,这份学问上的投缘将是如何默契。

纵观历史,能够得红颜从一而终,大抵是种奢望。

看起来完美的婚姻,或许都包含着外人看不到的心酸和疲累,但钱钟书和杨绛,却在时光的淘沥和大众的围观中,愈发相濡以沫令人称羡。

从儿时的一面之缘,到青年时期的一见钟情,再到1935年正式结为夫妻。如果说这些都源自月老的眷顾,那么婚后的相爱相守就得益于二人的修养和才情。

但当时那个年代,文人专一的对待爱情,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但钱钟书就是这样的人,杨绛为了丈夫钱钟书的事业也付出了很多,1998年的时候,钱钟书去世,杨绛倍受打击,毕竟两个人经历了63年,这中间的感情不是我们常人能懂得。

你知道钱钟书为什么叫钱钟书吗?钟书钟书,钟爱读书。确实就是这样的,钱钟书一岁时抓周,什么都不要,就要抓书,因此有了这个别名。

在这以前,他一直叫伯父给起的名字“仰先”。钱家旺二房,不旺大房,钱钟书伯父多年无子,钱钟书一出生,父亲就决意把他过继给伯父,让伯父一房有个安慰。伯父盼望儿子很久了,对阿先非常慈爱,要什么给什么,爱干嘛就干嘛。在这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成长,阿先释放天性,爱读书、痴气旺盛,还最爱胡说八道。

写《谈艺录》,就说王国维“笔弱词糜”,

写《管锥编》,就说陈寅恪“不知即用首楞语,当面错过矣”。

说到陈寅恪,钱钟书最看不过的,要数陈寅恪花那么多的精力去讨论“杨贵妃入宫时是否是处女?”还花那么多力气为妓女柳如是作传。钱钟书有次讲课讲到这个,毫不客气地说:“这样做,跟西方研究史上那些'济慈喝什么稀饭?’'普希金抽不抽烟?’也没什么区别。”

写《围城》,也不忘调侃苏曼殊诗里的日本味儿,浓得就像日本女人头发上的油气。说林语堂的幽默文学,只是文人卖搞笑,上不了幽默的境界。

钱钟书承认过谁呢?台湾学者水晶遇上钱钟书时曾问他:“张爱玲的文章写得怎么样?”钱钟书说:“挺好的,挺好的。”水晶很高兴,跟人说:“钱钟书很少夸人的,但他跟我一样夸张爱玲。”

后来有人向钱钟书求证,钱钟书说:“我知道那人是研究张爱玲,不好当面驳他面子。”

其实钱钟书骨子里还是不服张爱玲的,他真正看得上的同时代人只有鲁迅:“鲁迅文章是写得不错……但他写不了长篇。”

钱钟书的毒舌本色,即使是夸人,也不忘挑出刺来。钱钟书的毒舌是一种难得的偏见,只对文不对人,他是情商低、乱说话,但今天这个“好好说话”的高情商时代里,别说文学了,任谁只要走出家门、跨出校门,要听一句发自肺腑的真话倒也难。

钱钟书的毒舌也没浪费,还用来编顺口溜戏弄女儿。阿圆爱噘嘴,爸爸就叫她“猪噘嘴”;阿圆小时候胖得有小肚子,爸爸就吐槽她是“蛙凸肚”;阿圆爱坚持自己的主意,不听人劝,爸爸就说她是“牛撞头”……

他们仨,像杨绛妈妈带着两兄妹,杨绛常说:“他们是老鼠哥哥同年伴”,阿圆却说:“妈妈有时太严肃了,可爸爸是我永远的老兄弟。”好的文艺工作要有童心,好的父亲也要有童心,有童心,才会胡说八道真心话。这样的毒舌不成样子,但百分百比正儿八经的虚伪扎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