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会接吻吗

许多人认为,接吻是近代从西方传到中国的,其实据考古发现,接吻这种表达爱的方式早在中国的汉代就出现了。

天下第一吻

1941年,“石男女拥抱像”出土于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汉崖古墓群。郭沫若见到这座石雕,送它一个浪漫名字—“天下第一吻”。

彭山是眉山建立地方政府最早的县,早在战国时期就为蜀国之地。“天下第一吻”出土地点就在寨子山半山腰上,按崖墓编号,系550号墓。石雕上面刻着一男一女亲密拥抱接吻的形状。专家这样评价“天下第一吻”:从雕像的人体形象、动作造型和感情表露,无不说明当时的工匠具有熟练的表达能力,这在汉代石刻中是十分罕见的。

中华第一吻

在雅安市区雅安大桥北桥头雅客园,一座长5.6米、高2.8米的紫铜色雕塑十分显眼:一对身着汉代服饰的男女,相对跪坐,双手相执,双唇相触,似在接吻。雕塑下方的底座上,写着雕塑的名字—“中华第一吻”。这个雕塑的原型是荥经县出土的一个石棺上的浮雕。这一石棺于1969年出土。据文物专家考证,石棺的年代应该是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石棺上的浮雕图案采用浅浮雕的表现方式,画面的中间刻有接吻图,男左女右,男戴高冠,女着宽袖绣衣。为了突出表现接吻时面颊亲密接触的情景,男女面部的鼻子和嘴唇刻成侧面的形状,男子舌尖伸出,女子则薄唇微张。

中国古人只在卧室里接吻

专家认为,四川出土的这些表现两性关系的汉代遗存,源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开放和生子崇拜的民风, 汉代没有把男女间亲密举动当淫秽,却看成是养生之道。汉代时,爱人之间就已经有接吻这一表达爱的方式,并且姿势也是多种多样。

中国古代文字也有“接吻”的记载,如唐代李洞玄的《洞玄子》中有这样的文字描述:“两口相吻,男含女下唇,女含男上唇,一时相吮,茹其津液,或缓啮其舌,或微咬其唇,或邀遣抱头,或逼命拈耳,抚上拍下,吻东啮西。”可见,这里的“吻”与今天的用法已经没有差别了。对此,一种合理的解释则是: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中,吻这种活动被限制在卧室之内。

【责任编辑】蒲 晖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俄罗斯规定女孩14岁就能结婚

    2002年,俄罗斯通过了<联邦家庭法>的修正案,规定女人的最低法定结婚年龄为14岁.而在这之前,这个年龄门槛被限制在18岁. 有人问,十四岁在我国还是幼女,在俄国为啥能结婚呢? 其实在中国 ...

  • 比尔·盖茨离婚,来看中国古人的离婚协议书

    5月4日凌晨,比尔·盖茨与梅琳达通过联合声明,宣布结束双方27年的婚姻. 声明中写道:"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我们决定结束我们的婚姻.在过去的27年时间里,我们养育了三个优秀的子女,建立 ...

  • 中国古人的床上功夫

    野外队 5天前 转载自地球人视角,作者新京报,原标题<中国古人在床上花的功夫,确实不一般!>. 俗语说:一世做人,半世在床. 又有: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自古以来,床就被人们所重视, 尤其 ...

  • 中国古人的床

    中式床常以紫檀.黄花梨.榉木.樟木等为原料,榫卯精密,坚固牢实,经典流传,价值不菲. | 黄杨木 | 民国 红木嵌黄杨花卉人物架子床 | 黄花梨木 | 清 黄花梨镂雕螭龙纹月洞门罩式架子床 | 紫檀木 ...

  • 中国古人的床上功夫,非常不一般!

    俗语说:一世做人,半世在床. 又有: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自古以来,床就被人们所重视, 尤其是古人, 对于床的重视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古代的床, 倾注了匠人们很多心血, 繁复的雕花,精致的绘画, ...

  • 中国古人励志名言86句

    中国古人励志名言86句

  • 中国古人的床上功夫,确实不一般

    俗语说:一世做人,半世在床.又有:日图三餐,夜图一宿.自古以来,床就被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古人,对于床的重视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古代的床,倾注了匠人们很多心血,繁复的雕花,精致的绘画,可谓张张显雕刻 ...

  • 中国古人十大名句,百读不厌,成就万世经典!

    ◆ ◆ ◆ 孔子十大经典名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德不孤,必有邻. 6.礼之用,和为贵. 7.三人行 ...

  • 中国古人在床上花的功夫,确实不一般!

    俗语说:一世做人,半世在床. 又有: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自古以来,床就被人们所重视, 尤其是古人, 对于床的重视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古代的床, 倾注了匠人们很多心血, 繁复的雕花,精致的绘画, ...

  • 程杰丨中国古人是怎样吃上玉米的?

    探索与争鸣 有学术的思想1小时前 玉米既是世界也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还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玉米在我国的起源,学界讨论由来已久,基本公认为外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