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蛋所赞美

“被昏蛋所赞美,不如战死在他手里。”这是契诃夫的名言,鲁迅先生大概也是很喜欢的,曾在文章里引用。
人是需要赞美的。画家梵高说,一个赞美,足以让他高兴一星期。听来让人心酸。哲学家叔本华,晚年最大的乐趣是从报章上搜集所有对他的赞美,大概是因为他年轻时得到的赞美太少了吧?梵高和叔本华,可能都患有赞美饥渴症,无论如何,这也是一种病态。
真正的赞美和声气相通,并不需要很多。钱钟书先生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有来自“二三素心人”的赞美和欣赏,人生就应该足够满意。
几年前看过韩寒的博客,大吃一惊。我早就知道他的粉丝很多,但没想到竟有那么多,随便一篇博文,留言的粉丝都数不胜数。有趣的是,其实是让人难过的是,粉丝的留言竟然是如此一致的毫无内容,大多数是两个字:“沙发”“前排”“前十”“支持”“哈哈”等等,就像是传说中韩寒的抄写习惯:两个字两个字地抄。
这么多这样的粉丝,在爱默生看来,就是“一大团一大团青蛙的卵”吧?有什么意义呢?而美国著名新闻人I.F.斯东,以6500元的资金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I.F.斯东周刊》,一不靠广告收入,二不靠财团资助,一个人身兼发行人、主编、校对员数职,订户最初只有五千。
但是,他的长期订户名单读起来仿佛是一本思想学术界名人录,其中有爱因斯坦、罗素、罗斯福夫人、吴丹……甚至玛丽琳·梦露有感于该刊对政府所起的舆论监督作用,私人出资为全体国会议员订阅一份,供他们免费阅读。我敬佩斯东。
被昏蛋所赞美,并不是毫无代价的。1976年年底,博尔赫斯亲自去智利,从武力推翻阿连德民选政府、杀害了成千上万智利人的大独裁者皮诺切特手中接受了贝尔纳多·奥希金斯大十字勋章。博尔赫斯连续十几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没有一次最终获奖,原因恐怕正在于此。在他接受皮诺切特的勋章之后,瑞典文学院院士阿瑟·伦德克维斯特发表公开声明:这一大十字勋章让博尔赫斯永远失去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