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不顾一切

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任何事,都不可能是单向的好事或坏事,其后必然隐藏着别的选项和代价。我们必须看到选择背后的代价,然后通过精密的计算,用理性去权衡,最后找到一个比较恰当的均衡点。当你有了这种思维,就会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不顾代价、不计成本的去追求了。

被正能量教育多了,我们会觉得那些“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是正确,无需权衡,但这往往就忽略了背后的代价。这种情绪不仅对个体有影响,也能操纵大组织,甚至绑架政府行为。

在美国就发生过一件这么纠结的事。1962年,美国著名女作家卡逊写了一本书叫《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在环保界有着《圣经》一样的地位。原因是由这本书切实的引发了一场社会变革,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这项变革就是全面禁用DDT(中文名:滴滴涕)。

DDT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对农业来说是好事,但对于环境却不是,因为它能大量杀灭昆虫甚至鸟类,所以那本书的名字叫《寂静的春天》,意思就是再也听不到虫鸣鸟叫了。

这本书的出版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引起了人们对于环境崩溃的恐慌。最后美国政府被迫全面禁用DDT。之后这股风潮刮遍全世界,DDT在全球范围被禁用,包括中国甚至非洲。

然而此举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原来DDT在杀虫的同时,对疟疾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禁用DDT之后,在非洲大陆疟疾再度爆发,仅南非的一次疟疾大爆发就夺走10万条人命。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在全面禁用DDT的20年里,光是非洲大陆因此而死亡的人就有2000万,相当于在这20年里每天有7架载满非洲儿童的波音747客机失事。记住,是每天且连续20年。直到2006年,国际组织宣布在非洲疟疾高发区重新启用DDT,“毒药”被请回来救命了。

这世上有绝对好或绝对坏的事情吗?当我们看到了每个选项后面的代价时,才能真正意识到理性权衡的重要性。相信数据、相信科学、相信专家,这是做出最优选择的必经之路。

凡是选择,必有代价,真的没有什么值得我们不顾一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