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武汉八大百年老街

武汉,是汇杂的,也是包容的。

在这个干脆直接、江湖气息浓重的城市,

却有着见证着时间慢慢变迁的老街。

武汉的每一条街道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

花楼街、一元路、泰宁街……

武汉的这些有故事的老街,

你们都了解吗?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1.汉口的缩影——花楼街

花楼街作为汉口保存时间最长的老街之一,就是汉口的缩影。据《湖北地名趣谈》载,清朝末年,汉口辟为通商口岸。在紧邻租界的地区,商业兴盛,人口稠密。茶肆、酒楼、杂货铺、金号银楼林立。这条街上多半是砖木结构的楼房,屋檐和梁柱上涂绘彩色花饰,并将门窗雕镂成古香古色的图案,被称作花楼,这条街也就称为花楼街。

花楼街是位于武汉汉口的江汉路和六渡桥之间的一条街,分前花楼街,中花楼街,后花楼街。前花楼街在江汉佳丽广场背面、中花楼街在六渡桥在江边之间。晚清以后,后花楼一直是繁荣的商业中心,名牌名店林立。九如斋的辣子油、菌子油,十足湘江风味,独家经营,别无分店;金同仁中药号,位列汉口十大中药店之一;老四季美号称汤包大王,莫不是名噪一时的名店。

用一句话形容,花楼街简直就是汉口纸醉金迷。可惜的是,这条通幽小巷曲径里份的花楼街,如今已经轰然坍塌成了一片了无生气的断垣残壁。那些生成里、方正里、双陆里、皮业巷、百子巷、交通巷、熊家巷、苗家码头等等从小玩到大的街巷,也消失不见。

2.旧时大户人家的聚集地——同兴里

同兴里隐藏在汉口的闹市区,但又不是那么“出名”,前年还获得了“江城十大最美街景”提名。经过蔡锷路和车站路两个路口,就到了同兴里。小巷入口的两旁,都是开在老房子里的咖啡馆,入口的圆形拱门旁挂着“同兴里”的铭牌,拱门上拉着“历史老巷,近代民居”的横幅。在小巷入口的马路对面,还有几家民间艺术馆和艺术会所。

眼前是老汉口的市井小巷,走入小巷,感觉跟普通的武汉里弄有那么一些类似,市井、生活气息浓郁。走在巷子里,不时传来阵阵麻将声。

虽然这里只是市民的普通住宅,但老房子的印迹,却让人无法忽略这里的厚重历史。高高大大的入户大门,印迹斑斑的红色大窗户,无一不透露着它所经历的岁月,就是这份岁月的感觉,让人心情宁静。

3.汉口的汉口——泰宁街

具有汉口特色的地方,不是龙王庙,也不是江汉路,汉正街,武汉广场和商场,而是泰宁街。就像北京的潘家园、上海的豫园、南京的夫子庙,汉口的泰宁街才最能反映汉口的世俗、民情、价值观。

泰宁街是武汉有名的和最大的旧书市场,每周六和日才“开放”。旧书摊最多能有三四十家,平时也有两三家旧书店开门。都是临时性的地摊,也是铁血城管开的一个“后门”,他们闭了眼的地方。

这个地方可以出店经营,可以摆在街角落也可在街中央,也不要营业执照,武汉人称之为“挖地脑壳”。除了旧书和杂志之外,还有各种旧玩艺:老唱片、像章、纪念章币、文革文物、老电子产品等,有时街道中飘荡着戏曲唱片的声音。有很多怀旧的市民都愿意不远万里到泰宁街淘宝。

而如今,该市场已经无法再看到了。泰宁街的关闭,让人山人海淘着心头好的场面,只能存在了记忆里。

4.旧时租界缩影——黎黄陂路

黎黄陂路所在地域于1897年划入汉口俄租界。1900年租界当局修筑此路。1946年元旦,国民政府在收回全部租界后,命名为黎黄陂路。今天,黎黄陂路两侧仍保留了大约17处租界时代遗留的欧式建筑。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这里的街巷都没有喧嚷,也没有这座滨江大城的火辣,只有那些略显狭窄但充满着近代风情的西式马路,只有鳞次栉比的欧式房屋的典雅造型和寂静的院落,让人联想沧桑逝年。

沿街一间挨一间的茶屋、酒吧、咖啡厅,多得数不过来,只见烛光微颤,窗影朦胧,真的能够让人实现“穿越”,穿越到百余年前的老城时光。

黎黄陂路“慢生活”街区,是大汉口神采与气质的延续,它以特有的宁静和浪漫,使无数现代年轻人向往和沉迷。当你漫步在这里的街巷,总有一种莫名的意愿和力量拽住你的脚跟,让你留恋,让你驻足。

5.全国仅此一条的路——一元路

相对很多城市都有的上海路、北京路、台北路,一元路在全国仅此一条,绝无重名,一元路位于江岸区南部,沿江大道与中山大道之间。此路直通江岸一码头,故取名“一元路”,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义。中山大道将一元路自然分成南北两段。

一元路南片商业氛围较重,北片则是武汉市的老住宅区和市行政事业单位的聚集地,市政府也设立在这条街上,透绿的栅栏展现着其风采,在时代的巨大变迁中,它越来越清秀迷人。

6.静谧的老街道——洞庭街

洞庭街的位置绝对属于汉口的热闹地段,贯穿原英、俄、法三国租界,即使如斯,整条街道在白日也是静谧的,似乎都邑的鼓噪与己无关。洞庭街上有不少老建筑,走在街上会不时被某幢老建筑吸引,驻足欣赏以至忘记了时间。

“洞庭街81号”是1885年建成的前法国领事馆——这栋小洋楼破损的实在有些严重,周围的绿化也没有精心收拾。历经百年之后,这栋老房子已经变成了私人住宅。

这栋老房子里诞生了世界顶级的小提琴——刘明坚制作的琴,帕尔曼等世界顶尖小提琴演奏家都曾演奏过。院落的大花坛里种满了栀子花,每到初夏,栀子花开,洁白一片,香彻满院。房后有个很大的果园,桃子、梨子、葡萄很多。武汉的爱乐者将“洞庭街81号”形容成是一所住满了瑰色美梦的房子,更有人曾给了它一个灵动而富有诗意的名字——“有音乐声飘出的老房子”。

7.最斗狠的老街——洗马长街

武汉斗狠最有名的老街绝对是洗马长街,这个名字据考证是明代皇帝(具体哪位万岁爷却是没有考证出来)钦定的。从字面上看,这街一定长且阔:街可洗马,了不得也哥哥!实际上,洗马长街在汉阳,仰龟山兮望武昌;东倚大江沿江走,南抵长江大桥旁的洗马长街一点都不长,500米而已。

去洗马长街很是便利,公汽从长江一桥桥头站下,或者坐去汉阳滨江年夜道一线的车到“铁门关”站下车即是。

假如兴致更高外加天色好的话,可以考虑从长江一桥武昌这边安步到汉阳。洗马长街最早只是一条几百米的小街,此刻我们能溜达的却远远跨越了,概略除了这个古典的很有气派的街名,其它就真是“焕然一新”了。

8.相隔“一条江”的老街——珞珈山街

珞珈山街的街坊常有议论,老家来了亲戚,总会迷路到武汉大学。即便是汉口的送货师傅照着“江岸区珞珈山街”的地址,也会送货到武汉大学去。珞珈山,珞珈山街,相差一个字,相隔了一条江。一边是鼎鼎大名的武汉大学,一边是默默无闻的老房子,能走到一起也算缘分。

“珞珈山街”早年名为“洛加碑路”。“洛加”二字传为该地段的俄国业主的音译名。1946年,此街取武昌珞珈山“珞珈”的谐音,改称珞珈山路(一说为珞珈碑路),解放后改名珞珈山街。1967年,又改名韶山横街,1972年才复名珞珈山街至今。“珞珈山街”的绿色街牌标识隐藏在黎黄陂路附近,一不小心就会错过。 站在珞珈山街口,由北向南望去,尽收眼底,长不过100多米、宽不过20米的街道,典型汉口老街的做派,目前名列武汉市88处二级保护建筑之列。

部分老街老巷都被一一拆除,

属于武汉最后的一块记忆也渐渐消逝。

但是每一条街道,都藏着无数个故事,

这些老街,

你们和它们有着什么样的回忆呢?

随着武汉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部分老街老巷都被一一拆除,

属于武汉最后的一块记忆也渐渐消逝。

但是每一条街道,都藏着无数个故事,

这些老街,

你们和它们有着什么样的回忆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