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 2021年全国高考(甲卷 乙卷)政治试题国标答案

甲卷: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

12~15 DAAB

16~20 DCCDD

21~23 CBA

二、非选择题部分

38.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让老百姓能消费、愿消费'?

答案:大力促进就业,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完善、充实社会保障,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消费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消费环境,促进高质量消费;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

39.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推出上述举措的意义?

答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制度法律保障;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0

(1)从认识论角度,分析总书记生态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研究破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难题中形成发展;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证实了这一思想的真理性和实践价值。

(2)总书记生态观彰显了文化自信,用文化生活知识予以分析说明。

答案: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汲取了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客观规律,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科学指导,为国际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

(3)“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在行动”,拟两条宣传语。

答案:走进企业社区,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举办“创建绿色校园,共青团员社区行动”演讲比赛;倡导低碳生活,节约每张纸、每度电、每滴水。

乙卷:安徽、河南、陕西、山西、江西、甘肃、黑龙江、吉林、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

【国标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

12.B      13.D  14. B  15. A  16.C 17.A  18.C  19.B  20.B  21.C  22.A  23.D

二、非选择题部分

38.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甲企业从垂直整合模式向供应链开放模式转型的经济动因。(14分)

聚焦关键部件与整车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利用产业分工,发挥供应商比较优势,提升产品质量及品质;

利用自身核心技术,整合供应商资源,占领产业链供应链制高点;

强化技术开放与合作,增强产品集成创新,培育产品竞争新优势。

39.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12分)

适应国际环境变化,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健全涉外法律制度,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护中国企业、公民的合法权益;

反对以强凌弱,维护公平、自由的国际经贸秩序,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40.(1)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永葆“赶考”的清醒。(12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赶考”意识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实践要求和人民期盼,是奋斗精神的体现。

永葆“赶考”的清醒,才能应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2)“两个务必”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10分)

(2)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优秀思想文化。

“两个务必”激励共产党人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砥砺前行。

(3)人生是一个不断“赶考”的过程。就青年如何在人生考试中交出合格答卷提出两点看法。(4分)

(3)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能力本领;锤炼意志品质;涵养道德情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