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屈军生:谈《翰墨缘》戏本中“长麟微行暗访”的最早来源

【内容提要】范紫东先生博览群书,真有机会看到汤用中先生的笔记体文章《微行摘印》,或者看到孙静庵先生写的《记长麟相国轶事》一文。而孙先生文是完全参考汤先生的文章而完成的,只有极少部分内容有所不同。

谈《翰墨缘》戏本中“长麟微行暗访”的最早来源

文/屈军生

笔者在几年前撰《<翰墨缘>九至十回剧情的来源及艺术加工》一文,认为范紫东先生在编《翰墨缘》戏第九回“微服私访”及十回“冤案冰释”剧情时,参考了清末孙静庵编著《栖霞阁野乘》(民国二年初版)下卷《记长麟相国轶事》一文。
日前翻《翼駉稗编》([清]汤用中著、[清]徐廷华评,栾保群点校,文物出版社2017年2月1版,属“稀见笔记丛刊”之一种)过程中,才知晓清末孙静庵先生在写野史笔记时,完全参考了汤用中写的文章《微行摘印》(见该书卷一,35一36页)。
由点校者栾保群先生所写的《翼駉稗编·前言》知晓:“汤用中,字芷卿,苏州府常州人,寄籍顺天府宛平,所以此书署为'北平汤用中芷卿著’。家为常州世族,其外祖父即名诗人、史学家赵翼,而诗人兼画家的汤贻汾则是他的族叔。据黄山学院张振国教授考证,汤用中大约出生于嘉庆六年(1801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举人。此前一直为人作幕,奔波于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中举后候补两淮盐运大使,但直到道光二十八年尚未得到实授,也就是说,此间过的仍然是幕客生涯。(见《汤用中<翼駉稗编>考论》)…….他对官场中的贪酷黑暗体会深,揭露得也不客气,这在很多篇章中都可以看到。”
《冀駉稗编》一书,目前版本存有:1.道光戊申(1848年)刻印的巾箱本。2.道光己酉(1849年)新镌本。3.民国四年国学维持社的铅排本。
由上文推知,汤用中《微行摘印》比孙静庵《记长麟相国轶事》成文最晚早65年。
范紫东先生博览群书,真有机会看到汤用中先生的笔记体文章《微行摘印》,或者看到孙静庵先生写的《记长麟相国轶事》一文。而孙先生文是完全参考汤先生的文章而完成的,只有极少部分内容有所不同。
附:一、栾保群老先生点校之《微行摘印》全璧如下:
长牧庵相国麟,巡抚浙江时,访闻某邑令有贪墨声。一夕微行,遇令於道,公直冲其鹵簿,隶行呼叱。公问令将安往。令急降舆,以巡夜对。公曰:“时方二鼓,巡夜毋乃太早?且巡夜所以察姦,今汝盛陈仪卫,姦方避之不暇,何察为?无已,其从我行。”乃悉屏从者,笑谈徐步数里,过一酒肆,谓令曰:“得无劳乎?与子且饮。”遂入据坐,问酒家迩来得利何如。对曰:“利甚微,重以官司科派,动多亏本。”公曰:“汝细民,何科派之有?”曰:“父母官爱财如命,不论茶坊酒肆,每月徵常例钱。蠹役假虎威,加倍勒索。小民殊不聊生。”缕述某令害民者十馀事,不知即座上客也。公曰:“据汝言,上司独无觉察乎?”曰:“新巡抚首称爱民,然一时不能尽悉,小民何敢控诉?”公笑饮数杯,付钱而出,谓令曰:“小人言多已甚,我不轻听,汝亦勿怒也。”复行数里,曰:“尔我今夕正好夜巡,盍分两路?”令去,公复回至酒肆,叩门求宿。对以非寓客处,公曰:“我此来非为止宿,盖护汝也。”酒家异其言,留之。夜半,闻剥啄声甚急,则里胥县役持朱签拘卖酒者。公出应曰:“我店主也,有犯我自当之,与某无涉。”里胥不识公,叱之曰:“本官指名索某,汝何为者?”公强与俱至署。令升座,首唤酒家,公以毡帽蒙首,并绾登堂。令一见大骇,免冠叩头。公升座,索其印去,曰:“省得一员摘印官也。”
二、《栖霞阁野乘》,清末民初孙静庵撰。静庵别号寰镜庐主人,室名栖霞阁。该书二卷,记载清代政治内幕及文坛轶闻,重在揭秘彰隐,故颇有引人入胜处,是当时著名的一部野史笔记。
2021年4月12日草稿于乾县漆水河畔
(0)

相关推荐

  • 【翰墨流芳】那些年启功先生题过的匾

    04-24  启功先生的书法雅俗共赏,全国各地独有启功先生的题匾,尤其北京更多.

  • 一个酒肆的供给侧改革【精彩H5】

    一个酒肆的供给侧改革【精彩H5】

  • 民间故事:寡妇卖酒

    北宋时,河南府也叫 西京 ,十分繁华.城内西街有个漂亮寡妇姓林,二十出头儿,丈夫宋昌染病去世,撇下林氏和两岁的儿子宋轶.婆婆方氏不想媳妇受苦,屡劝林氏改嫁,但林氏不肯,发誓要把儿子抚养成人,为婆婆养老 ...

  • 【随笔】乾州蕞娃:关于屈军生兄《学习<笺墨记缘——我的收藏三十年>札记》一文的回复

    [前言]屈兄日前将他的<学习<笺墨记缘--我的收藏三十年>札记>一文发过来,嘱我提出个人意见.思忖再三,结合屈兄所提供的原文图片,结合屈兄所写文段,勉为其难的写了千把字,已打印 ...

  • 【随笔】屈军生:明清笔记中的乾州奇人(三)

    [前言]<旧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屈兄军生好读古今文章,喜欢钻研,获益匪浅.谢谢他的分享,让我们得知这桩 ...

  • 【随笔】屈军生:“自取其辱”

    [前言]曾国藩和左宗棠的这段故事我曾经再别的书中看都过,不过没有深思,总以为是故事,离自己很远.看完屈兄的文章后,我惊悚不已,文末语句"我之才与曾氏之才比,乃云泥之别也.而有才之曾氏都受辱大 ...

  • 【随笔】屈军生:东坡公的“智慧”

    [前言]赵令畤<侯鲭錄>卷八一则<东坡判官妓一从良一不允>的故事,让人们破费思量.同样的官妓从良,为什么大文豪苏轼会照人下菜?屈兄军生.安徽师大文学院叶帮义教授和网友白玛泽措都 ...

  • 【随笔】屈军生:红拂女的“认哥”智慧

    [前言]李靖.红拂女.虬髯客合称为唐朝"风尘三侠",这三人中,尤其以红拂女最为出名,世人多惊叹于她的慧眼识英才.本文剥茧抽丝,追根溯源,道出了事情的由来,读来如同醍醐灌顶一般.谢谢 ...

  • 【随笔】屈军生:关于“雲雨”

    [前言]世间做学问的人云亦云者众,探究本源者寡,为何?于名利二字相去甚远.再加之,鲁迅先生小说<孔乙己>中懂得"茴香豆"一词中"茴"字四种写法的孔乙 ...

  • 【随笔】屈军生:读两则《药渣》札记

    [前言]<埋忧集>所载<药渣>一文中所述之事,原也听说过,只不过总以为这是民间恶搞,闹着玩的,当不了真.孰不知屈军生先生竟然找出原文,并且有名有姓,看来所言非虚,真是大千世界, ...

  • 【随笔】屈军生:友情写哀挽联小记

    [前言]通过屈军生先生的文章得知金鑫先生离世的消息,让我感伤不已.1993年我在乾县师范学校上学的时候,先生时任校长.先生清癯的面庞.修长的身材至今记忆犹新.乾师毕业后,再没有见过先生-- 友情写哀挽 ...

  • 【随笔】屈军生:“花面胡骚”札记

    [前言]昨日下班后与朋友闲聊,谈及书法.文学,朋友遍览群书,见多识广,令我获益匪浅.同时,感慨自己学艺不精,心内五味杂陈.回家后闲着无事,凑了一句"平生只恨读书少,人行世上短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