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思雅言】《至正直记》,民间故事里的大智慧

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显然,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人或事,最终都是来磨练与成就我们的。元代孔齐,对此颇有感触。

孔齐,字素夫,号静斋,别号阙里外史,祖籍山东曲阜。他生活在元仁宗时代,生于1338年,卒年不详。在他的《至正直记》中,他将身边所见所闻一一记录,甚至不乏家族之中“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丑陋一面。见闻收录的依据及目的,在自序中说的明明白白:

凡所见闻,可以感发人心者;或里巷方言,可为后世之戒者;一事一物,可为传闻多识之助者,随所记而笔之,以备观省。

简言之,能触动人心、发人深省的,才会收录在册;告诫后世后辈的同时,也提醒自己引以为戒。故此,《至正直记》虽然不那么雅驯,但后世对其评价极高:书中并未充塞着对高深道理的宣讲,有的只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

比如,幸运是我们期待的;再不济,至少远离灾殃。但正如孟子所说,“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只有真正知天命的智者才能让自己远离险境。——那如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怎么办?《佥厅失妻》的故事,或可提点一二。

宋朝末年,金陵小官的妻子容颜出众,喜好出游。有一天她听说郡守设宴邀请同僚家眷,不禁心驰神往。收到请柬后,就开心的坐上了前来迎接的轿子。不料,她刚坐稳,花轿就抬得飞快,家仆很快就跟不上了......落轿后才发现,自己被带到了青楼。

跟丢了花轿的仆人去郡守家寻人,不料根本没有这么回事儿。等他通知主人去追捕人贩时,早已无影无踪。——原来,喜好出游的妇人曾与青楼老板多次碰面,见她如此艳丽早想收入麾下。妇人无奈,只能受人摆布:学习歌舞,供人取乐,悔不当初。

后来,老板担心东窗事发,就将其卖给杭州一位大官做小妾。这一日,官员宴请下属,杭州通判位列其中。品尝了一道菜后,通判忍不住潸然泪下。官员询问缘故,回答说,“这道菜,和之前我妻子做的味道很像......”相见之下,果然是通判的妻子。

官员对通判说,“幸而没有身孕啊,你的妻子在这里,理当奉还。”通判和妻子相拥而泣,和好如初。——看似大团圆的解决,《至正直记》有着自己的观点:

妇人频繁出门,游山玩水,又不能谨言慎行,难免会遇到灾祸啊!

身为丈夫,一家之主,不能端正门风,难免会有失妻之祸;

身为妇人,自恃姿容,不能安分持家,难免会遭此大辱......

孔齐的点评,固然有着古代社会道德约束的痕迹;但无论古今,行端意正,持家有道,从来都不算是对女子的过分要求。

看到这样的故事,想来幼年时,女子容貌秀丽更容易得到家人长辈的宠爱,也难免会惯养出一些不好的习气。故而在其后,《至正直记》记录了两句言浅意深的“至当”名言。

其一,“惜儿惜食,痛子痛教”。

真的疼爱孩子,就要控制饮食;真的心疼孩子,就要严厉教导。

其二,“教子婴孩,教妇初来”。

教导孩子的最佳时机,在他还是个婴孩时;匡正妇人的最佳时机,在她刚嫁入门时。

俗语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放纵自己是惰性使然,轻而易举却贻害无穷;精进修行需勉力而为,虽步履维艰但终有所成。

(0)

相关推荐

  • 清朝官场惊魂

    ​历史上关于轮回转世的记载数不胜数 清朝时期,有一县令奉命赴任.这一去,不仅引来了前世的冤家,还被揪到神明面前.一场奇特的经历,原来是前世一时之误,埋下的祸根-- 清朝道光年间,有一官员叫孙翘江.道光 ...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邹曾九妻,徐渭

    邹曾九妻 岳州百姓邹某,在绍熙五年春去往舒州太湖做生意,妻子甘氏留在妻兄甘百九家.他和妻子约定:"这次出门也就两三个月,耐心等我!" 秋天到了,邹某也没回来,甘氏看到从淮南回来的人 ...

  • 故事:夜闯民宅,和尚引奇案

    天下之事无奇不有,有一心向善的好人,也有那杀人越货的恶人. 都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总有报.今天讲的这个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前,有个姓胡的富商看上了一个小户人家的妇人,见她面容娇美,想娶她做 ...

  • 古代志怪故事:柏秀才

    邓州的柏秀才,在其别的郡做老师.年终回家乡的路上,遇到一个在河边哭泣的妇人.询问后得知,妇人的丈夫赌博,要把她卖了抵债,因此想要投水,却又舍不得孩子.柏秀才用自己的薪酬给妇人丈夫还了债. 因为这件事他 ...

  • 新聊斋|吃蛋妇人

    明朝,一女子特爱吃鸡蛋,穷书生送她两个红鸡蛋,女子便嫁他为妻.书生发愤读书,考上举人后,她无蛋不欢,每顿都要吃一盘鸡蛋,后来胖成猪.丈夫并不嫌弃她,只是为她身体健康,劝她少吃.妻子一听怒了,连吃十几个 ...

  • 古代志怪故事:侠妇人,解洵妻,花月新闻

    侠妇人传 饶州人董国度,是宣和六年的进士,在莱州胶水做主簿没带家眷.金兵入侵,他有家不能回,弃官流浪,住在一个旅店里.店主人和他相处得很好,给他介绍了一个妇人做妾. 这个妇人不知道是哪里人,很有姿色, ...

  • 古代志怪故事:窥井,张仙

    窥井 易州有个古庙叫兴国寺,是元代所建.里面有三尊佛像,都有两丈来高.大殿屋顶已经损坏,庙里僧人无力修缮. 虽然破败,但每到重阳节还是有很多人来上香拜佛,到了那天,庙前的空地上有很多摆摊儿卖小商品的人 ...

  • 唐伯虎一生娶妻三人,最爱的不是杜撰“秋香”而是这个女子

    今人所知唐伯虎,很大程度是那个众人皆知的"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故事里放纵不羁.持才自傲的唐伯虎路遇相府丫鬟秋香,秋香莞尔一笑,令唐伯虎情不自禁,他一路追随秋香来到相府,不惜卖身为 ...

  • 故事:古代奇案故事,妇人不仁,害丈夫死于非命

    某县城西有一户姓黄的人家,主人黄某虽身在乡野务农,但勤劳诚恳因而家境还算不错.黄某的妻子胡氏,是个相貌出众的妇人.平日里黄某在地里忙于农事,胡氏则在家中操持家务,闲暇时间特别多.胡氏原是个水性杨花的女 ...

  • 竹箫《我的孩子才刚满月》

    我的孩子才刚满月 好久好久之前,就想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每当陷入困境.落入陷阱抑或是腹背受敌之时,这个故事总会闪现在记忆深处,给人以触动,唤之以能量.如果可以,愿细说一番. (一)惊慌的她 我认识这样一 ...

  • 民间故事:此人一直说不上亲事,高僧指点他拜见月老,才知道原因

    宋高宗时期,江南有一个名叫贡求贤的书生,早已到了婚娶的年龄,家里委托媒婆四处提亲,却一无所获.贡求贤长得一表人才,家境也比较宽裕,总体条件不错,可是,事情就是这么怪,他居然说不上亲.父母叹息着说:&q ...

  • 寡欲少思 常保清静

    前文贫道讲了,湛然常寂是我们体悟真道的法门. 那么下文"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真正能做到清静的人,自然就是没有欲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