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6059)吴乃虎:基因工程技术的坚守者
相关推荐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4月,是中国科学院在浙江布局建立的首家国家级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向"创新跨越.持续发展&qu ...
-
吴澜尔:国外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
前言 吴澜尔,先进陶瓷领域专家.主持并完成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成果多项,获得专利授权两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4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EI收录一篇.担任中国颗粒学会理事 ...
-
黄政仁: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
上个月底,由中国粉体网主办的2019第二届新型陶瓷技术与产业高峰论坛会议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会议邀请了新型陶瓷行业的十几名专家.学者.其中来自包括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黄政仁研究员,小编对其印 ...
-
潜心科研不忘播种梦想——褚君浩院士的科普情怀
褚君浩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书香家庭,从小受父亲影响,褚君浩对理科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上中学之后,更是迷恋上了物理.初三时他开始阅读天文学书籍,高中时阅读了<相对论ABC>和原子物理学方面的书籍 ...
-
国外垄断有望打破,中科院正式宣布,真是大快人心
如今说到半导体技术,很多朋友其实已经不再陌生了,可以说这跟华为遭遇的两次禁令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去年第一次禁令,是华为无法再采购美国的芯片,而今年的第二次禁令,则是针对的芯片的制造环节. 在人们了解了芯 ...
-
她是半导体专家, 曾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 却成美科学院院士
李爱珍是中国著名的半导体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专家,她在电子器件.光电器件异质结半导体微结构的生长与特性研究领域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评价李爱珍 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很多科学家 ...
-
[首藏作品](6434)3D打印技术首次让藻类“变身”柔韧光合材料
3D打印技术首次让藻类"变身"柔韧光合材料有望用于能源.医疗和时尚领域科技日报北京5月5日电 (记者刘霞)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4日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首次使用3D打 ...
-
[首藏作品](6512)上海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走市场化道路,解决企业共性难题
上海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走市场化道路,解决企业共性难题◎龚 雨 本报记者 王 春 4月22日, 由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共同建设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揭牌.院士专家成果展示馆开馆.展示馆聚 ...
-
[首藏作品](6247)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有了升级版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有了升级版可在不改变DNA序列情况下开关基因科技日报北京4月11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细胞>杂志9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表示,美国怀特黑德研究所乔纳森·魏斯曼等人 ...
-
[首藏作品](6161)我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体系完备 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我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体系完备 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科技日报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瞿剑)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3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体系, ...
-
[首藏作品](6641)多项技术助力都江堰水利工程灌区再扩容
多项技术助力都江堰水利工程灌区再扩容◎李 迪 陈 科7月6日,全国重大水利工程.四川省都江堰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标志着2270多年历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灌区再次扩容,有望解决川中近225万人的 ...
-
[首藏作品](5491)早筛技术不放过一点癌症的蛛丝马迹
被评为2020年令人瞩目的10项医学进步之一 --早筛技术不放过一点癌症的蛛丝马迹本报记者 马爱平 陈 明对于民众而言,癌症筛查不仅有助于提高居民防治癌症的核心知识知晓率,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居民主 ...
-
[首藏作品](5487)特高压输电技术进入柔性直流新时代
乌东德水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示范工程建成投产特高压输电技术进入柔性直流新时代本报记者 瞿 剑 乌东德水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线路全长1452公里,途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区). ...
-
[首藏作品](6804)用绿色技术发展绿色能源
用绿色技术发展绿色能源--青岛胶州建成全球最高构架式钢管风塔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本报记者 王健高通 讯 员 王雪妍"这是今年9月份即将安装在胶州的塔架,共有19台,其中一台安装在里岔镇的高 ...
-
[首藏作品](5046)用5G技术助推“制造强国”
用5G技术助推"制造强国"--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编者按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5G已成世界数字经济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领域.世界5G大会,继首届 ...
-
[首藏作品](5033)怎样的技术才能造出世界最小的船
长30微米,厚度仅为发丝的三分之一怎样的技术才能造出世界最小的船本报记者 张景阳 通讯员 李宝乐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3D打印,近年来发展迅猛,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