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湿痰滞成痹医案
相关推荐
-
柳选四家医案》——清·柳宝诒
摘录了一些<柳选四家医案>中的观点,供各位讨论交流. ☞祛外风宜动药,息内风需静法 ☞欲阳之降,必滋其阴,徒恃清凉无益也 ☞养液以为作汗之源是治温之要旨 ☞胸中聚集之残火
-
《临证指南医案》卷六
某 阳升 杂.(阳升) 麦冬(三钱) 生地(二钱) 柏子仁(一钱) 川斛(三钱) 茯神(三钱) 黑 豆皮(三钱) 某 心中烦热.头上汗泄.汗止自安.易 .(心阳热) 淮小麦 柏子仁 茯神 炙草 南枣 ...
-
《柳选四家医案》——清·柳宝诒摘录了一些...
<柳选四家医案>--清·柳宝诒 摘录了一些<柳选四家医案>中的观点,供各位讨论交流. ☞祛外风宜动药,息内风需静法 ☞欲阳之降,必滋其阴,徒恃清凉无益也 ☞养液以为作汗之源是治 ...
-
古医案之二:心悸案
<古今医案按>记载:"汪石山治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无所.其母抱之于怀.数婢护之于外.犹恐恐然不能安寐.医者以为病心.用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不效.汪诊之. ...
-
经方名家荟萃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经方名家荟萃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方剂]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条文]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 ...
-
脾湿痰湿
脾湿和痰湿,都只是中医上的一个说法,一个属病因,一个属病症,从原则上讲,他们还是有所不同的. 中医认为,脾湿是由于脾失健运,饮食不化,水湿郁内,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致成哮喘而形成的.脾湿还可分为寒湿 ...
-
看叶天士运用真武汤及医案六则 湿痰积聚水饮 湿邪伤脾肿胀 攻痞成单胀 呕吐水饮 疟疾 泄泻
一.[临证指南医案]看叶天士运用真武汤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对后世影响极大.<临证指南医案>中选用了<伤寒论>方42张及<金匮要略>方27张,明确提出用张仲景方 ...
-
脾湿和痰湿不一样,区别还挺大的,别傻傻分不清了!
脾湿和痰湿,都是中医的说法,脾湿是中医常见的常见证型之一,而痰湿,指的是人的体质的症状,两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脾湿 脾湿,也叫中焦湿热,指的是脾胃受湿邪困阻,表现的一系列症候. 分型: 脾湿分为实证 ...
-
脾湿和痰湿有什么区别?
脾湿和痰湿,都是中医的说法,脾湿是中医常见的常见证型之一,而痰湿,指的是人的体质的症状,两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脾湿 脾湿,也叫中焦湿热,指的是脾胃受湿邪困阻,表现的一系列症候. 分型:脾湿分为实证和 ...
-
脾湿和痰湿的区别
中医学中的脾湿与痰湿应该如何区别呢?这个问题很多人搞不清楚,朱大夫结合中医专业知识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①脾湿也叫做脾湿证,形成原因是外感湿邪或者脾虚不能运化水液而形成湿邪困脾,多表现为湿邪影响脾胃的症 ...
-
“去脾湿”的专用方子!改善厚腻苔、痰太多、总上厕所,请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实用临床中药学·中成药部分>.<名方配伍分析及 ...
-
“瘀”是健康最大杀手?癌瘤者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
导读: 痰湿沉积瘀堵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就会引起哪个部位的疼痛或不适,成为新的致病因子. 瘀是癌症的罪魁祸首 有的人觉得,瘀是体内的垃圾,人人都会有,时刻会产生,就算这次把瘀祛除了,没多久身体还是会自己 ...
-
肥胖--半夏泻心汤加味治肥胖病(痰湿壅滞)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肥胖病(痰湿壅滞) 林某,男,40岁,工人.1995年9月20日初诊.身高168cm,体重83kg,曾被确 ...
-
痰湿--半夏泻心汤加味治肥胖病(痰湿壅滞)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肥胖病(痰湿壅滞) 治肥胖证举例:林某,男,40岁,工人.1995年9月20日初诊.身高168cm,体重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