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卷二——旋覆花汤

附一,吴榷仙医案,胃痛(慢性胃炎)

卢某,50岁,顽固胃痛18年,西医诊为慢性胃炎。身瘦体弱,饮食减少救治。初诊;胸胁作痛,喜按,喜热饮,肝着之候也。旋覆花30克,茜草6克,火葱14茎整用(四川葱子较小者名火葱),初次煎好,两次分服之。

二诊,服上方胸痛喜按之证减速,仍喜饮热。大便曾解数次,肾囊微觉泠湿,服前方加味治之,旋覆花18克(包),茜草5克,干姜12克,云苓12克,炒积实6克(打),火葱7茎整用,服2剂。以后始终以旋覆花汤为主,或配合枳术丸,栝蒌薤白汤,《外台》茯苓饮,六君子汤,计十一诊,肝着痊愈。

论;本条喜按,喜热饮,是肝着之候,病却是顽固胃痛。同一个旋覆花汤,表现出来的症状确不同。

附二,孙忠年医案,肝着

扬某,男,32岁,干部,1984年5月21日初诊,主诉;胸部闷疼一年余,头晕目眩,两胁隐痛,胸闷气促,常用手足捶胸则解。曾以慢性肝炎住院治疗三月,而胸闷痛加重,某医院又以“神经官能症”医治罔效。现症烦躁易怒,纳差失眠,胸闷叹息,两胁胀痛,常喜捶胸为肝郁气滞,脉络不通之肝着病。病久不愈肝气横逆,故时痛攻心,治以疏肝降气,温通脉络,处方;旋覆花15克(包),红花10克,葱茎半尺3根,3剂水煎服。同时用复方人参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两支(余觉注射多余),

6月1日二诊;服上药后症状减轻,上方加柴胡10克,莱菔子15克,丹参30克,3剂,

6月5日三诊;诸症悉愈,嘱服刺五加片,以巩固疗效。

按语;本案肝着表现,表较典型,果用旋覆花汤即效。

附三,尉中民医案,憋气

患者,女,20岁,2014年2月7日就诊。体弱,有咳嗽史,偶有气憋,静则加重,动则无碍,当地医院查肺部CT与彩超均正常,近日外感,咳嗽痰少色白,便畅,时有月经后期,经量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小。辩为脾虚气滞证,治以行气止咳,补益脾胃,处方;旋覆花30克(包),茜草10克,紫菀1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丝瓜络10克,党参9克,清半夏9克,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7剂后,明显减轻,舌苔薄,脉细,守方改党参为15克,继服14剂后,咳嗽未作,无憋气及胸闷症状,月经遂渐恢复正常。

论;本条医案,就是旋覆花汤证。憋气胸闷,就是典型的血瘀而气滞,血虚寒涩而不行,故为痹着。虽是阳虚肝寒之气虚血瘀,但是肝着,就是血郁而气滞,就是肝寒虚涩,营血痹着不行而气滞也。所以胸闷憋气,所以气逆不降也。肝经寒涩,故上血痹着不行,下寒涩月经不调。脉细者,经脉虚寒也。此方少大葱,大葱为通经阳之要药,此方偏向于旋覆花代赭石汤,旋覆花降气逆,党参半夏茯苓,运化脾胃,升清降浊,气降则不憋闷。气升则月经调。舌红者火逆也,苔白者肺津凝郁也,脉细者,木气不能升降也。

附四,尉中民医案,冠心病

患者,男,53岁,2015年3月就诊,胸闷压迫感持续多年,2013年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中度狭窄百分之六十,D1开口狭窄百分之六十,即往有乙肝病史,肝功正常,刻下,近日胸闷严重,纳可,二便正常,舌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质黯,脉细少力,辩为心气不足,肝郁血瘀证,治以补益心气,疏肝活血,化瘀通络,处方,旋覆花20克(包),茜草10克,葱3茎,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桃仁10克,白芍10克,余下不载,每日一剂,分2次服,服药14剂后胸胁憋闷,明显好转,舌苔薄白,齿痕减,脉细少力,无其它不适,守方改旋覆花为30克,继服2个月复查血指标正常,复查造影显示病无加重。

论;本条病例是旋覆花证,用旋覆花代赭石汤也未偿不可。此病气逆上盛,也因肝血痹着不行也。此病后期,可以用附子扶阳,温燥脾肾,回脉细无力。前期不能用,此是肝着,就治肝着,肝着之后,再用附子。此冠心病者,如果不细辩诊,会不会上来就用李老的破格救心汤。

考;新绛,是不是茜草?余也不定,先摘网文参考,以后在研究;

《本草乘雅半偈》里降真香名下有以下记载;降真,原名新绛。又曰;降真,新绛也,推陈出新。

明朝缪希雍所著的《神农本草经疏》,对降真的医用价值,有过较为详尽的记载;降真香,香中之清烈者也,故能辟一切恶气。入药以番舶来者,色较红,香气甜而不辣,用之入药殊胜,色深紫者不良。上部伤瘀血停积胸膈骨,按之痛或并胁肋痛,此吐血候也,急以此药刮末,入药煎服之良。治内伤或怒气伤肝吐血,用此以代郁金神效。现代考降香性味辛温,入心肝二经,主治;金疮出血,跌打损伤,疼痛,瘀血肿痛等症。即使如此,降香也是与茜草,红花有同等的活血化瘀功效而已,又如何确定为降真香?

据考证降真属豆科檀,属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喜潮湿,攀附于岩石树木生长,当受到外力创伤,藤体会分泌藤胶,在真菌的作用下,遂渐形成降真香,都至少要经50年到100年的时间才能结香成形。降真香状似鸡骨,香味淡雅丰富细甜,变化出自然百味,一如跳脱三界之外的仙子,见素抱朴又气象万千。《本草丛新》言,周崇被海寇刃伤,血出不止,军士李高,用紫金藤散敷之,血止痛定,明日结痂无斑,会救万人。紫真藤,即降真香之最佳者也。降真香之珍贵与功效,茜草红花之类遥遥不可及。此文作者认为,旋覆花汤中的新绛该为降真香,区区管见,请同道批评。

(0)

相关推荐

  • “肝着”的辨证要点及“旋覆花汤”临床应用现状

    袁世清等[1]认为:肝着的辨证要点有三:① 肝着是风寒之邪积聚肝经所致,其风寒之邪既可是外来直中而未达.邪气滞留于肝经,也可以是自内而生.②肝着(著)和肾著之病同类,皆为"着病". ...

  • 经方:旋覆花汤(肝着,肝寒)

    旋覆花汤 [原文]旋覆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作者]张仲景[出自]<金匮>[经典回顾]1.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

  • 跟大师学经方之旋复花汤

    [方名]旋复花汤. [组成]旋覆花三两(9克)葱十四基 新绛少许 (6克) (注:按陶弘最释新绛为茜草). [功效]疏通肝络,化瘀行气.. [适应证]中医病证:肝络血瘀证.胸胁疼痛,或胸胁苦闷,用手推 ...

  • 《金匮悬解》——旋覆花汤

    附五,余国俊教授讲课实录,江尔逊老中医自治医案,与气胸医案: 20岁时,仲秋月,偶感寒,咳嗽,胁痛,这种胁痛不是隐痛,不是胀痛,也不是刺痛,而是掣痛,即牵引作痛.就是肢体静止不动就不痛,一动就痛:如果 ...

  • 《金匮悬解》妇人半产——旋覆花汤

    杂病五 半产漏下二十三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抟,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1 亡血木枯则脉弦,卫阳失藏则脉大,弦则水寒而阳减,大则阴衰而内芤,减 ...

  • 《金匮悬解》卷二——脾约与积聚

    五脏风寒十五 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肉瞤瞤而短气. 1 脾中风者,即为湿热之证也.伤寒有五,湿温即是.湿郁其阳,则见发热 形如醉人,或头眩晕之义.脾位在腹,故腹中烦重,湿盛则重,湿 ...

  • 《金匮悬解》卷二——五脏风寒

    金匮悬解卷二 外感 五脏风寒积聚二十一章 五脏风寒积聚,虚邪之外感,本气之内伤者也.风雨之邪伤于上,清湿之邪伤于下,饮食喜怒之邪伤于中.表邪外袭,里邪内应,两虚相逢,留而不去,此积聚所由来也.积者,血 ...

  • 《金匮悬解》卷十五——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金匮悬解卷十五 内伤杂病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十三章 肺痿.肺痈者,咳嗽上气之标,咳嗽上气者,肺痿.肺痈之本.肺痿之病,内亡津液而伤火燥,肺痈之病,外感风邪而伤湿热.溯其原委,即咳嗽上气之积渐而成者,而咳 ...

  • 《金匮悬解》复解肺痈提纲,并附红楼医案

    肺痈二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其为肺痈?当有血脓,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 ...

  • 《金匮悬解》肺痿肺痈肺胀——甘草干姜汤,桔梗汤,葶苈子大枣泻肺汤,

    肺痿三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1 重申重点,肺痿之病,从亡津而来. 肺痿,吐 ...

  • 《金匮悬解》痰饮——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杏仁与大黄汤

    痰饮咳嗽三十五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服苓甘五味姜辛汤后,咳满即止.设其更觉发渴, ...

  • 《金匮悬解》痰饮——小青龙汤,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痰饮咳嗽三十一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 久咳数岁,是肺胃之常逆也.其脉弱者,土金未败,犹为可治.实大数者,肺胃上逆,阳气绝根,土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