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靖边:统万城

离开平罗,下一步是去陕西靖边。这几年靖边的波浪谷在自驾圈、摄影圈颇有名气,应该去看看,这也是此行安排为数不多的纯自然景观。另外,靖边还有一个点是必须要去的,那就是赫连勃勃所建的大夏国都——统万城。

这两个地方分别在靖边的一南一北,在导航上计算了距离和时间,决定先去统万城,到那里时,应该正是傍晚时分,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拍到古城废墟的晚霞。参观古城遗址,夕阳斜照,晚霞余晖,荒城废墟,那是最能引人遐思、怀古联想的景象。

平罗往南返回到银川后,开始向东,出宁夏后,一直在内蒙境内行驶。道路两边,沙漠与草原互现,草原与农田交织,展现的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这里交融。这里处于宁蒙陕交界之地,历史上,这里长期为北方游牧民族放牧的地方,他们如草原上的风一般,水草丰美之时悄然而来,干旱草枯时拔帐而去。然而,生活却并非总是这样的田园牧歌、诗情画意。时不时的,总会出现一些“强人”、“领袖”,他们聚众而起,劫掠为生,盘踞一方,逐渐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战争往往也因此而起。1600年前,匈奴人赫连勃勃就是在这一带叱咤纵横,东征西战,最后建立大夏国的。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驶,终于在下午六点多赶到了统万城遗址。统万城,当地又叫白城子,位于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无定河岸边,地处陕西与内蒙古交界,毛乌素沙漠南缘。遗址前,有个工地正在施工,像是在建游客中心之类,看来,这里很快就要开发成一个景区了。天色已晚,统万城究竟是什么样子,必须在天黑前看完。一关车门,就急忙踩着厚厚的黄沙向城前走去。

停车的的地方,就在统万城内城的西南角墩台前,这个墩台,正是统万城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1600多年,但墩台仍然高大巍峨。与墩台相连的南城垣上,几个突出墙体的“马面”,与墩台相互呼应。而西城墙上,可以看出夯筑的痕迹。据《魏书·铁弗刘虎传》、《晋书·赫连勃勃载记》等记载,413年,赫连勃勃以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建都城,明曰“统万”。勃勃自言:“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阿利性尤工巧,然残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由此,工匠在建造城墙时,生怕不合格而丧命,将土掺和了牛羊血层层铺筑,用力夯实,再堆柴烧烤,以求坚硬,从而使统万城坚固异常。尽管如此,仍有很多工匠因此被杀,填入城墙中,成了城墙的一部分。

有道铁丝网围城墙外而建,铁丝网外,已经被人走出一条明显的小路,我们沿着小路,顺时针围着城墙观看。不远处,即看到一处几重围墙的建筑,这应该就是统万城西城门的瓮城了。一棵小树倔强地生长在城墙上,孤零零地在晚风中摇曳,似乎在感受着这里的岁月变迁。天空彤云密布,西边,将要落山的太阳似乎挣扎着想从云里透出来,却又一直被浓云遮盖着。东北墩台也比较高大,突然间,太阳的光芒透出云层照射了出来,把西边的一片天空照得通红,墩台在天空的衬托下,更显得神秘突出。

本想到此返回,突然一想,继续向前,顺着城墙应该能回到停车的地方。走过东城墙,开始顺南城墙走,南城墙保存的比较高大,可以看到城墙上有人掏出的窑洞,看来,后人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统万城不仅城墙高大坚固,外面还有护城河、外郭城,另外,在内城墙外,还设置了“虎落”,从而形成了夯土城垣、马面、垛台、护城壕、铁蒺藜等,共同筑起了统万城的三道立体防御体系。即使如此,统万城在427年,被北魏攻克,431年,大夏灭亡。之后,北魏在统万城置统万镇,因其地水草丰美,用为牧地。487年置夏州,以统万城为夏州治所,据《水经注》记载,此时的统万城“雉堞虽久,崇墉若新”,说明该城保存的还相当完整。五代时期,夏州为党项族李氏割据,之后,这里成为西夏频频袭扰大宋的桥头堡。面对如此坚固的城墙,最终在淳化五年,宋军耗费了千军万马,才攻破统万城。为了杜绝后患,宋太宗下令迁民毁城。从此,这座古城彻底被弃,沦为废墟。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看着那被掏得千疮百孔的城墙,走在那不时踩到白骨的路上,心情如此时的天空一般阴郁。统治者为了一已之私,驱民为奴,杀人无数,给无数百姓家庭带来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剧,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倒退。到最后,虽然自己赢来了“一人站立,万人仆俯”,但终将被历史所唾弃。史载,赫连勃勃身材高大,姿容俊美,善辩聪慧,风度仪表华美,是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然而,他又生性凶暴,嗜好杀人,没有常规。常常站在城头上,把弓箭放在身旁,凡是觉得嫌恶憎恨的人,就亲自杀死,大臣们有面对面看他的,就戳瞎眼睛,有敢发笑的,就割掉嘴唇,把进谏的人说成是诽谤,先割下其舌头,然后杀死。胡人、汉人都躁动不安,民不聊生。赫连勃勃死于425年,终年四十五岁,431年,大夏被北魏所灭。大夏自赫连勃勃立国到赫连定被擒,前后一共存在二十五年。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赫连勃勃走了,大夏国也早已消失,今天,只有这座统万城废墟,在傍晚的衰草中若隐若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