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姜夔除夕夜赶回家过年,心情舒畅,写下一首诗《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一》,深得杨万里喜爱
相关推荐
-
诗词 |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111 细草穿沙雪半销, 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 一夜吹香过石桥. · 译注 ⑴除夜:除夕.石湖:今江苏苏州西南. ⑵苕溪:浙江吴兴县的别称,因境内苕溪得名.吴兴即湖州(宋时湖州治所在吴 ...
-
他是继苏轼之后的全能艺人,爱得刻骨铭心,穷得身无分文
图片来自网络 壹 范成大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句戏言,竟引出三首诗词经典. 那是南宋绍熙二年. 焕章阁学士杨万里,因为触怒孝宗,被降职远调.刚到福州的辛弃疾,面对盗贼作乱.府库空虚,正满脸愁苦. 而 ...
-
姜夔
姜夔(1154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221年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 ...
-
郝乙书写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
郝乙书写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
-
姜夔除夕夜赶回家过年,心情舒畅,写下一首诗,深得杨万里喜爱
南宋的文学史上,两位词人不得不提,一位是辛弃疾,另一位便是姜夔.辛弃疾的一生挑灯看剑,戎马词酒,豪迈潇洒.而姜夔,一生穷困潦倒,从未入仕.六十岁的辛弃疾饮酒感叹想要继续为国效力.六十岁的姜夔老无所依, ...
-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05期,书写姜夔(宋)《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
经典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自信需要从点滴做起,将古诗词通过书法的形式予以表现,希望给诗词.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给青少年爱好 ...
-
「书写经典」网络展405期,姜夔(宋)《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
经典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自信需要从点滴做起,将古诗词通过书法的形式予以表现,希望给诗词.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给青少年爱好 ...
-
王国维28岁归家, 看到妻子人老珠黄, 写下一词, 最后一句却流传至今
诗歌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体裁,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是<诗经>,之后诗歌更是不断地发展,到唐代达到了巅峰.唐末词的出现开始与诗歌平分秋色,词的形式要比诗歌更加自由,词也随之在宋代熠熠生辉. 明清 ...
-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刑场写下的绝笔诗,荡气回肠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宋末帝 ...
-
遭人挤兑,连搬三次家,他一气之下写下一篇文章,结果流传千古《陋室铭》
唐朝有一位很出名的官员,由于参加著名的"永贞革新"而遭到了处罚,被贬到朗州做司马,后来又被派到安徽的和州做通判. 所谓墙倒众人推,由于革新失败,这位官员处处遭到排挤.就连和州的知县 ...
-
解读杜甫《秋兴》:秋天易伤思,身在异乡,想家了,于是写下了一首诗
公元765年,杜甫53岁的时候,在成都收留他的严武去世,不得不离开他的成都草堂,前往夔州,投奔夔州都督柏茂林,继续他的寄人篱下生活.在夔州相对平静的两年时间里,杜甫的创作达到高潮,此间作诗四百三十首. ...
-
【诗家风采】曹树堃 || 詩化老子道徳經精選二十首
▲ 关注 广东诗人 ,寻找惬意诗生活! 曹树堃,出生于广州, 1985年移民美国,是当今国际上最具知名度的华裔提琴制作师.曾获包括金杯银牌等多项国际制琴比赛大奖:也培养了多位中国年轻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