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度

度
———
前几日,与原单位几个好友小聚,无意听好友说,小李突然病故,心里不由自主地咯噔一下,他还小着那,咋会突然病故?
小李和我好友是一个分公司的,因为以前经常与好友小聚,小李和好友关系也好,所以聚会时好友常常带着他,一来二去就熟了。

小李比我们起码小十几岁,瘦高个,人也挺帅,戴个近视镜,看着斯斯文文的,就是喝酒厉害,一次喝个七八两没事,在一起喝酒也没见他喝醉过。
一次下班,看到小李和楼下一楼的邻居坐在院里喝酒,打了招呼,才知道小李和邻居是好哥们,非让一起喝几杯,没法拒绝,只能陪着喝点。以后,小李隔三差五来找邻居喝酒,每次都叫我,我吓得不敢吭声,因为小李喝酒缠人,我又不胜酒力,陪不住他,你不喝他又不愿意,特麻烦,没法子只能躲着了。

后来,忙于工作,见到小李的机会也少了,最近好几年没看到过他了。
没想到,小李才四十来岁,就这么走了,不由得长叹一声。
据好友说,小李也是和经常喝酒喝醉有关,喝醉了就兴奋,去歌厅一玩就是半夜,喝酒无度,娱乐无度,最终折腾的是自己的身体。
从小李让我又想起一个人,他也是我的良师益友,以前是一个公司的同事,公司搞宣传的,担任过公司宣传部副部长,是公司企业报的创始人,我都亲切地称他傅老师。

傅老师是语文教师出身,文采厉害,调入公司后,一直从事宣传工作,并创办公司的企业报。因经常给企业报写稿子,和傅老师接触的多一些,并成为挚友。
傅老师人品才华没得说,就是嗜酒如命,可以说,没有一天不喝的,经常醉醺醺的。喝酒、熬夜写东西是他的家常便饭,最终突发脑溢血,因抢救及时,转危为安,没有留下一点后遗症。
按说,傅老师有了第一次教训,应该戒酒或者控制一下,每次一起吃饭,也多次劝他,无奈酒瘾太大,无论怎样劝听不进去。后来,干脆和他喝酒的次数减少了,甚至喝酒不叫他。最终,傅老师还是倒在了酒上,酒后突发脑溢血去世,才五十多岁。

记得我曾以”一声叹息”为题,写过几篇追忆他的文章,至今,还时时想起他。
想想,现在已经知道以前公司因为喝酒过度,突发脑溢血、心梗故去的,不下百人,有几个还是一个部门的同事,英年早逝,留下妻儿老小,令人唏嘘不止。
古代发明的酒,没有问题,酒文化源远流长,也没有问题,因为,你不喝,没人会往你嘴里灌。
问题就是,喝酒靠自己控制,要把握一个”度”字。
但是,这个度字,说着容易,做起来是何等的难。
记得以前自己喝醉了,吐的一塌糊涂,黄疸水都吐出来了,脑子里只要想到酒字,就会吐。于是,发誓要戒酒,但是,过了两天,酒桌上又将吐酒的难受滋味,忘得一干二净,如此反复,说话如放屁。

谁都知道,喝醉伤身;谁又都知道,那喝酒的感觉就是得劲。
医生当面教育患者,不要再喝酒啦,下了班,转身就去喝酒。
酒的事,谁又能说得清?
佛家说,凡事皆有度。
一个度字,阐明了内涵;一个度字,诠释了人生;同样,一个度字,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寿命。
万事皆有度,把握在个人。
如果身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酒而剥夺了生存的权利,仍不能唤醒你把握喝酒的“度”,那么,只能一声叹息了……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