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扩散,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科技洞察 丨 深入科技行业最前沿

事情正在发生变化,本来在中国率先引发传播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现在正引发全球扩散。离我们最近的日本、韩国,已经是 “重灾区”,而在欧洲的意大利,中东的伊朗也在快速增长。

截止今天上午(2月29日),在中国以外,全世界已经累计确诊6050人,死亡86人。
大部分停摆了一个月的中国人,曾经以为我们对内严格管控,全民隔离,就有机会可能控制疫情的发展。现在看来,我们对疫情错误估计了方向。
一个月以前,武汉封城之际,有专家预测,最好的情况是中国能有效控制疫情,最坏的情况是疫情引发全球流行。事到如今令人感慨的是,最好的情况和最坏的情况同时发生了:举全国之力,人民作出巨大牺牲的中国,阶段性控制了疫情,然而全世界范围内,疫情却有了引爆之势。

疫情接下来会怎么发展,下一步我们该如何应对?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7日在日内瓦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处于“决定性”时刻,各国都应制定“全方位”的疫情防控方案。

全球哪些地区的疫情发展,不可忽视?
全球疫情的变化不可忽视,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教授刘德寰在新发表的文章《全球范围内,疫情会扩大到何种程度?》中指出,中国以外地区的疫情不可忽视,韩国、日本、意大利的疫情数据均显示疫情爆发态势,需要调动一切资源防止疫情蔓延,希望能引发大家更多理性、客观的思考。
2月21日开始,世界多地疫情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尤其是韩国,短短七天,其十万人确诊病例数已经达到3.21个,韩国疫情严重程度超过中国湖北之外任何省市。尤其是大邱市疫情,更是十万人确诊病例数已经达到47.71,排名居世界城市现有疫情指数第3名,仅次于湖北武汉和鄂州。
当大家把目光聚焦世界疫情病例数猛增的韩、日、意等国时,西亚小国巴林仅仅四天时间确诊33例,十万人确诊病例数已经达到2.11个,达到疫情3.2级水平;同时西亚诸国如伊朗、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伊拉克等国也有快速增长之势,值得密切关注。
中国防疫经验,能否当作全球范本?
中国的经验未必能被世界复制,因为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医疗设施和政治制度。
在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杂志封面文章中也声称,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肯定的中国防疫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不意味着这是世界其它地区唯一的防疫参照范本。但即使很多国家不能或不应该完全照搬中国做法,但其经验也具有三个重要的启发:1、向公众公开信息;2、抑制疾病的传播速度;3、为应对激增的病患准备相应的卫生医疗系统。
新加坡“佛系防疫”背后有什么硬功夫?
确实,不是所有国家都可以和我们一样,疫情也确实应该有别的应对方式和方法。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美国一开始也是严防死守,到最后还是没有控制住。所以这次新加坡领导人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们现在采取积极的防控策略,但是如果防不住,新加坡也就接受这个事实,就像流感一样,就让它流行,然后对重症的病人进行治疗。
听起来很佛系,但其实“佛系”的背后,有着严格的防疫措施和充足的医疗卫生支撑系统。面对残酷的疫情,新加坡人没有像我们一样严格隔离,而是照样生活,健康人不带口罩、不封城、不停工停课。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媒体采访中,介绍新加坡的防疫举措时指出,不要误解新加坡的防疫措施:首先新加坡的预警时间非常的早,1月3日,在武汉卫健委仍通报“未发现明显人传人证据”时,新加坡机场启动了对来自武汉旅客的体温检测。其次隔离监管非常严格,新加坡也采取外地返回新加坡人员居家隔离14天政策,不遵者严格按照法律严惩。
最重要的,新加坡针对疫情,做到了病患应收尽收,其背后是医疗资源的充足。加坡的发热门诊覆盖率非常高,上海的发热门诊是117家,北京是76家,新加坡有800家! 新加坡目前防疫的成功,在于本次疫情中干预的非常早,而长期完善的监测体系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拯救当下生命,更要思考如何应对下一次疫情
比尔·盖茨对公益慈善长期的付出和贡献有目共睹,尤其是对流行疾病预防一直投入大量时间和财富进行公益项目。2015年,比尔·盖茨所做的TED演讲《下一次传染病发?我们还没准备好》就指出了,全球范围内,应该时刻警惕,做好全球性流行疾病的应对。
针对此次疫情的全球性扩散,比尔·盖茨最近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文章,呼吁“全球领导人应当立即行动,刻不容缓。”,他指出,我们不仅需要拯救生命,也要从整体上改善应对疫情爆发的方式。前者更加紧迫,而后者从长远来看至关重要。
提高疫情应对能力是世界长期面临的挑战,全球健康专家近年来多次提醒,传播速度和严重程度都堪比1918年大流感的大流行病势必会发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近年来已经投入大量的资源,帮助世界做好应对此类疫情的准备。
各个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公共卫生机构可以在未来几周采取行动,从而减缓新冠肺炎的传播。例如,除了保护好本国公民,捐助国政府应该帮助中低收入国家做好应对疫情的准备。
是的,比尔盖茨,特别指出了一个潜在的危险:很多中低收入国家的卫生系统本已相当薄弱,2019新型冠状病毒会很快让他们不堪重负。此外,鉴于更富裕国家自然会将本国国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相对贫困的国家就会更加缺乏政治和经济上的资本来获取支持。
此次疫情的持续扩散已经说明,全球一体化是我们不可逆转的时代主流。疫情的下一阶段的防治措施,需要世界各国全面公开信息,建立联合开放的机制,一起应对全球疫情的变化。这场疫情,没有一个人是局外人。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续发展,在一段时期内,特效药和疫苗缺失的情况下,我们将进入一个更为日常化的“后疫情时代”,我们该如何应对,其实更值得每一个人思考。

健康领域正在成为科技巨头布局的全新领域,BIO大会,作为全世界生物医药的顶级盛宴,每年吸引30多个国家,数万名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导者,共同探讨行业未来趋势,寻找潜在合作机会,帮助生物制造相关企业,提前布局,把握方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