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入经济发展高速路、位居全省第一方阵——驻马店就是不一样
摘要:
天中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全国牛界权威相聚泌阳,有些专家曾经因夏南牛来过泌阳,来过驻马店,而更多的专家学者第一次来到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他们在关注主业的同时,也把目光下沉,聆听来自这片土地的深情召唤。传奇之都驻马店,今日别样精彩!

驻马店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因历史上设皇家驿站而得名,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全市辖9县1区,965万人,1.5万平方公里,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和新兴工业城市。
驻马店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郑州、武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之间的重要节点城市,京广铁路、京深高铁,京港澳、大广、新阳、上武、焦桐、周驻南、息邢高速,106、107、328国道穿境而过,许信、上罗高速正加快建设。到新郑机场仅需两小时、明港机场只需40分钟车程。
驻马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孕育出了盘古文化、嫘祖文化、驿站文化、车舆文化和梁祝文化、重阳文化等灿烂文化,哺育出了韩非、李斯等一大批历史名人。驻马店是一片红色土地,确山竹沟是原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原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被誉为革命的“小延安”;这里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故乡,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著名的雷岗战役决胜之地,发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口号,至今仍激励着天中儿女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驻马店山水秀美、生态宜居,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奇山、秀水、大平原,打造了嵖岈山、老乐山、金顶山、铜山、白云山、盘古山,薄山湖、宿鸭湖、铜山湖、板桥水库“六山四湖”,竹沟革命纪念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皇家驿站“两馆一站”,上蔡蔡国故城、汝南古城、南海禅寺“两城一寺”旅游名片,享有“诗意山水、传奇天中,休闲驿站、生态家园”的美誉。
驻马店物产丰富、保障有力,素有“中原粮仓”“中州油库”“芝麻王国”之称,有10个全国产粮大县、8个油料生产大县,常年粮食总产160亿斤,其中小麦总产占全国的1/28;油料产量28亿斤,占全国的1/25。正阳、平舆、泌阳分别是全国花生、白芝麻、香菇生产第一大县;全市9个县均为全国畜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3个县为全国肉牛大县,4个县为河南省奶业发展重点县,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位居全省第1、2、3位,猪、牛、禽、羊存出栏量分别居全省第1、2、3、4位。人力资源丰富,每年农民转移就业人口200万以上;水网体系加快构建,宿鸭湖清淤扩容工程开创了国内大型水库清淤扩容的先河;电力供应充足,±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青电入豫工程驻马店换流站启动送电。
驻马店蓬勃发展、充满活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始终位居全省第一方阵,2019年GDP总量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入选全国城市品牌百强榜,跃居全国三线城市第46位。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是全国确诊患者超百例中首个全部治愈的地级市,并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今年1-9月份,全市生产总值增长2.3%、居全省第4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6%、居全省第2位。脱贫攻坚取得关键进展,实现82.28万人脱贫,92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0.86%降到0.33%;创新的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和健康扶贫模式,分获2018、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共同入选“全球减贫案例”。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打造了全国重要的优质面粉和面制品、食用油、奶业、生猪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调味品、夏南牛生产基地;连续举办23届中国农加工投洽会结出丰硕成果,引进了雀巢徐福记、伊利、鲁花、君乐宝、中花、今麦郎、五得利、克明面业、思念、恒都肉牛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培育了十三香、一加一面粉等一批本土知名企业。农业农村部批复的全国首个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正按“全国一流、世界领先”定位全力推进。现代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打造了食品千亿级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轻纺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以及10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发展日新月异,年均增速20%以上。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围绕打造全国一流地级市,深入推进“一中心五组团”发展布局,近年来实施百城提质项目2000多个,完成投资1000多亿元;推动实施12条组团连通工程,打通100多条断头路,完成近千条背街小巷改造,对练江河、小清河等7条河流进行集中整治,规划实施练江湖、人民公园等一批生态水系项目,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县城建设提质增效,特色乡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速。
这就是朝气蓬勃的驻马店,这就是历史底蕴丰厚的驻马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