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透顶的凤凰网,用特蕾莎侮辱张桂梅

这是「拆台」第517篇文章
1584字11图,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欢迎转发分享到朋友圈与微信群

更多精彩文章请戳下方链接
☟☟☟
拆台的拆舆情课今评媒付费专栏
大家好,我是拆台。
今天,咱们说说某媒体对张桂梅事迹的曲解。
我们都知道,张桂梅是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在病魔缠身的状况下,凭借着坚韧的心性和不懈的努力,帮助无数贫困山区的女孩子走出去。
我们没法否认她的伟大,因为她确实伟大。
毫不夸张地说,单就她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毅然投身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这一行为,就足以震撼世界。
更别说在她的坚守和努力下,还有那么多女孩子走出大山。
在我看来,张桂梅的崇高精神,足以同申纪兰媲美。
但是,以凤凰网为首的某些媒体,又在做些什么呢?
曲解,辱没,中伤。
他们把张桂梅比作中国的“特蕾莎”,还把她的个人形象无限度的拔高,为的就是“阉割”掉张桂梅的党员身份。
从舆论的层面上看,这就是在把现象级的舆情,通过人为操纵的手段,扭曲成故事性的舆情。
一言以蔽之:他们虽然是在赞扬,却也在栽赃,因为,他们有意识地屏蔽了组织的功劳。
@禾几日月 发微博批评道:

当一个人做了坏事时,媒体最想报道的这个人的身份排序:

1、看看是不是党员;

2、在1不成立时看看是不是公务员;

3、在1和2不成立是看看是不是和政府有关;

4、在1和2和3不成立时,选择不报道。

而一个人做了好事时,媒体最想报道的这个人的身份排序:

并列第1:文人,学者,劳动者,小清新,老年人,性别,奉献者,普通人,中国的(外国人名)等等等等;

并列倒数第1:和政府有关的身份、公务员以及党员。

这其实很下作,不禁让我想起毛洪涛投河后,某些人在微博的评论:他只是个有气节的文人。
但毛洪涛仅仅是文人吗?
当然不是。
同李文亮一般,毛洪涛首先是党员,接着才是其他身份。
回到张桂梅的报道上。
为什么说凤凰网的报道恶毒呢?
因为,如果是故事性的舆情,那就意味着纵使舆情汹涌澎湃,却也如昙花一现。
而现象级的舆情呢?
可以汹涌澎湃,也能够连绵不绝。
换句话说,把张桂梅现象曲解成张桂梅故事,就是在否认组织的扶贫工作。
与此同时,把党员张桂梅比做修女特蕾莎,更是赤裸裸的污蔑。
要知道,从目前报道的情况来看,张桂梅是大爱无暇,而特雷莎则是争议不断。
对张桂梅来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女孩子要勇于反抗命运的枷锁,走出大山去。
可对特蕾莎来说,“上帝决定人的生死,凡人所做的事情终究是徒劳无功的”。
换言之,特蕾莎从不关心如何铲除贫穷的根源,她只会穷人将死的时候施舍些仁慈;而张桂梅确实实实在在做事的——她在组织的庇佑下,打好了自己的扶贫攻坚战。
因而,无论是从思想高度上,还是实际行动上,特蕾莎都不配跟张桂梅做对比。
@徐记观察 就此评论道:

中国的不少媒体人,满脑子都是西方舆论宣传的话术。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好的事情,如果不跟西方名人挂钩,就没了宣传价值。

至于坏的东西,就一定得跟“中国式”挂钩,比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家长等等。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西方的就必定是好的,以及,坏的就肯定是中国的吗?
当然不是。
虽然我不建议全盘否定西方,毕竟西方也有可取之处。
不过,在扶贫这条路上,中国毫无疑问是走得最远、也是最正确的。
撒币式扶贫,终归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把精神扶正了,才有可能脱离贫困的苦海。
综上所述,我认为,凤凰网的报道是糟糕透顶的。
他只是在表面上赞扬张桂梅,却在背地里否定张桂梅,否定张桂梅所在组织的扶贫工作。
其心可诛。
十月二十一日。

今日 · 推荐

下饭拌饭酱(2瓶),券后价仅需14.9元!复制下方文字,打开淘宝即可领券购买~
9.0付致这行话¥WbcvciaE0Ty$到桃宝或點击链街 https://m.tb.cn/h.41jAnZm 至浏.览览.器【滑嘟嘟菌王酱手工炒制辣椒酱香菇滑子菇下饭菜拌面拌饭酱100g*2瓶】
我用一天的时间思考与写作
请你花一秒的时间点个“在看”
如有启发,欢迎打赏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