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仍未结束,后天开市了!

后天A股开市。

本来有不少事情想说,但此时脑子里却一片空白。

难道是被即将到来的下跌吓着了?

不是,只是不知道如何开头罢了。

至于今天说后天开市,主要是怕明天再说会有点突然。

是的,和最近流行的睡一觉起来发现假期变长的段子不一样,A股开市并未再延期。

截至目前,网上依然有很多人呼吁延后开盘,依据是让大盘避过疫情最猛烈的影响,甚至还提出了“崩盘”的说法。

有人可能觉得延迟开盘确实有用,能避免大盘太过剧烈的动荡,是一种稳妥的策略。

这种想法看似有理,其实不然。

首先,即便不开盘,大盘的估值水平也在变化,在随着疫情的进展,以及经济受影响程度而起起落落

估值这只手,看不见,却真实存在。

不开盘,只是股票市值以及持仓市值在账面上维系着数字的稳定。

就像鸵鸟遇到危险把脑袋埋进沙子里,眼前一片漆黑,就感觉一切不存在了。只期望危险早一点过去,等风平浪静再把脑袋伸出来。

但这对事实一点用处都没有。

如果捕食者最终还是发现了鸵鸟,该被抓还是被抓,且脑袋埋进沙子里,更容易让捕食者得手。

比如,你可以想一下,如果你扛着一杆枪去打鸵鸟,是奔跑跳跃的更好瞄准,还是脑袋在沙里一动不动的更方便扣动扳机。

真实的例子譬如2016年12月开始停牌的信威集团,2019年7月复牌后,股价连收44个跌停。

如果这家公司早一些复牌,事情再坏也不至坏到这种程度。

意外的腰斩,硬生生拖成了脚踝斩。

当然,信威集团只是用于举例,毕竟这家公司比较典型,且够极端,几十年一遇。

其次,开盘才是正视风险、处置风险和消化风险的最佳办法。

大盘越低,潜在的收益也就越大,因为涨幅空间够大。

行情极端时,敢于持仓,甚至是敢于加仓的人,都是真正的高风险偏好投资者,或者说是对股票有足够信心的人。

就相当于风高浪大时,出海打鱼的都是真正的勇者,这种时候自然有不同的收获。

至于力求稳妥的打鱼人,自然是看到风浪渐起,便早早将船驶回码头。

1月23日大盘大跌2.75%,就是有许多人在收起空空的渔网,甚至是放弃一些来不及收回的渔网,只为尽快起锚回程,避开风浪。

而如果不开盘的话,无疑于在叫所有人不许动,原地趴下,都躲到甲板下面去,等风浪停了再走。

这显然是不给禁不起风浪的小渔船,或者说没有面对暴风骤雨准备的打鱼人选择的权力。

这甚至是一种绑架。

最后,从资本市场来讲,融资、投资是它主要的功能,成交是它的脉搏。

资本市场并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它并不是一定要把多少人集中起来才能完成生产流程。

而且它对经济的作用,以及对疫情的影响,并不具有等比效应。

正相反,很多员工都可以网上办公。

且在全民坐月子的当下,指不定正需要一个过亿人在线的真实网游呢。

那种网页上现实的现金实时到账,真的一点不虚。

当然,9成的人都只能是人民币玩家,成不了职业选手。

对了,我今天开始在看《黑天鹅》,我觉得这本书很应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