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往事:听评书

(0)

相关推荐

  • 难忘单田芳的评书

    难忘单田芳的评书 文/齐大春 前几天中午时分路过砂河广场街一个电器门市,突然听到了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的评书.这久违了的声音让我不由驻足细听,原来是传统评书<薛家将>,音响效果非常好,平时 ...

  • 我的评书情缘(陆振动)

    荐读 我的评书情缘 陆振动 (我是陆振动,七六地震生.十二生肖我是龙,曲吕村上有门庭.年少求学村庄内,十八弃笔从军行.三年军旅三载梦,也曾报国慰平生.修篱种菜小村外,退归林下务桑农.如今务工江南城,竹 ...

  • 【盘点老行业之七十三】说书

    说书,又称讲书.评书,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过去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方言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说书这个行当.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尚未普及收音机和电视,夜里没有什么文 ...

  • 《尊重孩子的人才是好人 其他不算》

    在我看来,孩子永远都是对的. 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家长是不能代替孩子来思考和做决定的. 父母和孩子之间有审美观的区别,有时候差别很大,这是"代沟".父母认为漂亮的衣服,让 ...

  • 我的评书情缘/春到滹沱

    文/春到滹沱 我的评书情缘 我是农村土生土长的70后,有着上个世纪那个年代的时代烙印,而这些烙印在现在看来也有些"独一无二"的味道了,就说听评书吧,我可是有着40年"听评 ...

  • 朱良启丨收音机的故事(随笔)

    1979年的深秋,做教师的父亲买来了当时全村第一台收音机,在我印象中留下深刻的记忆.时年九岁的我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在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的半路上,路旁一位干农活的本家叔叔大声告诉我:"快回家看 ...

  • 我为书狂【李冬梅】

    宋代黄庭坚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许是受这句话的影响,我喜欢每天读一点点书,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 记忆中的童年曾是一个缺书的年代,也许正是 ...

  • 父母的老物件:上海手表红灯牌收音机黑白九寸电视机凤凰牌缝纫机 文/余成

    上海手表      1984年秋天,中国农村开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父亲分到了八亩良田和一匹壮年骡子.父母在庄稼地里辛苦一年,当年家里粮食大丰收.父亲蹲在粮食堆前一支接一只地抽烟,他的眼神里荡漾着喜悦和 ...

  • 听评书,欣赏不一样的红楼梦

    从昨天开始听红楼梦的评书,红楼梦的是我比较喜欢的名著.自己看红楼梦的时候,很多东西没有看清楚的,大概只是跟随了情节发展就匆匆结束了. 在听评书的时候,说书人把红楼梦的很多内容,以及他理解的细节和红学研 ...

  • 鲁北往事:过年走亲戚

    一提到过年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走亲戚,走亲戚是我们博兴当地的方言,就是亲戚之间互相走动拜年的意思,然而依照我们当地的风俗走亲戚得是男孩儿,未出阁的小女孩不走亲戚,所以作为女生的我来说其实没怎么走过亲戚 ...

  • 听评书的日子

    散文福地杂志专辑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天刚擦黑的时候,村子里的大喇叭头子里,先是响起"噗噗"两声吹气声,接着,便是老支书马大伯的男高音:兄弟爷们,喝完汤,都到学校门口去听唱,快 ...

  • 听评书《杨家将》,总提到燕云十六州,有时...

    听评书<杨家将>,总提到燕云十六州,有时候也叫幽云十六州.云州好说,指的就是山西大同,那么幽或者燕指的是哪里呢? 毛主席曾经写下大雨落幽燕,那么幽和燕又是什么关系呢?大禹分九州,后来又加了 ...

  • 【读后感】听评书《三国演义》有感 | 徐亚亚

    每天听评书<三国演义>成了习惯,当昨天听到第一百六十一回--张翼德计取严颜时,心中颇有感触. 严颜乃西川老将智勇双全,占有地理优势,巴郡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而严颜心中稳操胜券,早 ...

  • 康占英 | 听评书

     作者简介 康占英,男,内蒙古乌兰察 布市人,机关干部,爱好文学. 听评书 下乡调研,和党校的都仁老师住一个屋.晚上休息的时候,都老师拿出一台小收音机.我心想,现在还有人听这东西,真是稀奇.都老师似乎 ...

  • 孩子经常听评书竟然有这么多的好处?已打包速领取

     好处之一:亲近经典,增长文史知识.不但增长了文史知识,也锻炼着你的口才,这是我最最想要的了.相信你每听一部评书,你的人文知识就上一层楼.  好处之二:锤炼你的耐心,锻炼你的专注力.听评书和看电视是不 ...

  • 七律•夜听评书

    夜浅灯深月色朦, 书声清朗悦衰翁. 横刀武将催鸣鼓, 弃笔杰雄腾奋骢. 细品新茶频点首, 相看屏幕独凝瞳. 一惊一乍似身临, 或喜或悲犹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