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不孝顺的女儿

母亲节。有人问我,为什么很少见你写母亲。
我哑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每提笔想写时,却总是下笔无言。我想,也许有一种感情的爆发是需要时机的,对于母亲,我总觉得欠她太多,因为我一直就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总是在言语上顶撞她,经常会嫌她啰嗦,同她说话,往往没说两句我就不耐烦,一点耐心也没有,而这却是老人最需要的东西。她说,我不图吃,不图穿,就图你平心静气的跟我说话,我就满足了。
记忆里好象我们几个女儿更多关注的是父亲,因为父亲年纪大许多,年轻时吃的苦太多,导致身体很不好,所以总是将注意力放在父亲身上,对父亲嘘寒问暖的,而常常忽略了父亲身边的她。街上买什么好吃的,也总是想着父亲爱吃的是什么。
父亲身体不好很多年,母亲也照料了他很多年,偶尔她在我们面前有些什么怨言,我们总是会反驳她,因为实在不允许她对照料父亲有半点的抱怨。其实现在想来,父亲从60岁开始,身体一直都不好,母亲为了照料父亲,从没有出过一次远门,也很少外出走亲戚,一切都是因为父亲身边离不开人,而哥嫂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方,我们姐妹都各有自己的家庭,又都有工作要忙,每一次回家也只是买些东西看看,来去匆匆,就是母亲一个人独自,从父亲60岁一直辛辛苦苦照料到80多岁,偶尔有些怨言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自从几年前父亲去世,我们就让母亲从那栋空荡荡的大房子里搬出来,搬到离我们不远的小区。小区很大,也很热闹,离我们姐妹又近,而母亲也不会再感觉孤单。我一有空就会去看看她,她很能适应那里的环境,不多时,就同左邻右舍都混熟了,别人家的家长里短她也弄的很清楚,每每跟我说起,我便不耐烦。还批评她,没事做的,干嘛去管人家的闲事。母亲讪讪的,很黯然的样子,说,为什么别人家的女儿对娘态度那样好,总是跟娘轻言细语,哪象你。我一边反驳着说,那你找别人家女儿去,一边又忍不住的感觉内疚。
人都说,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明明知道老人就图孩子个好言语,可我总是明知故犯,老跟她作对,实在不是一个贴心的小棉袄。可是每次一句话把母亲气得不行,转眼她又会不停打电话叫你回去吃饭。所以,三天两头的,我就会回家蹭母亲的饭去,然后又会不小心地顶撞她不耐烦她,好象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似的。
母亲很少出远门,念了好久,今春,她终于可以去上海和她的老姐团聚,住了不到半个月,就吵着要回来,我去上海接她,见她似乎是瘦了一圈,一见面她就对我抱怨,等我下半年去你哥那儿住一趟,我以后就再也不出远门,不到大城市来了,大城市住着有个什么味儿,还是家里好。我暗笑,那时候父亲在,老是说没机会出去玩,现在来了,又吵着没味,要回去。
我带她坐车,带她去外滩玩,一路上她都象个孩子似的,六神无主。她跟我说:你两岁时我带你来上海,那时你怎么怎么的。我想那时,她应该是三十多岁的年纪,比现在的我还年轻许多,那是多么好的时光啊,那时今昔,在她的心里有没有一点时光只解催人老的惆怅呢?我想应该是有的吧。
外滩的清晨,行人很少,她跟着我亦步亦趋,象是我无助的孩子,如同四十年前,我跟在她身后,抑或是在她的怀抱里,是她依赖的孩子,也是如此的亦步亦趋。
母亲爱干净,见过她的人,都说真是一个干净的老太太。在我看来,也是如此。从小 ,她就要求我们早晚必须要刷牙洗脸,洗漱用具都要分开,东西不要到处乱丢,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所以从小到大,晚上没有刷牙洗脸,我就无法入睡,我很感谢母亲,让我养成了这样一个好习惯,但是到处乱丢东西的习惯我却常犯,经常一个人在家,刚刚拿在手上的东西,转眼就失魂落魄地到处寻找。
母亲现在70多岁了,一个人在家里,仍是把一切弄得井井有条,衣服虽朴素,但却干净整洁,新搬来屋子的前后花坛里,都被她修理整齐,种上了青菜,我们劝她门口就是菜场,要吃的门口就可以买,可她坚持自己种的菜纯绿色,没污染,其实我们知道她是节约。
母亲勤劳,即使一个人住着,也是细细摸摸,没个停歇的时候。她会缝纫,所以经常会将我们的旧衣旧物,拿来改制各种小物件。或将旧毛线织成小地毯,或将好看的硬纸板做成小扇子,或将柔软的厚实的旧布做成小捶给我们捶背,或做成靠垫,或做成温暖的鞋垫,送给左邻右舍,其实这些东西都可以去商场买到,又不贵,但她却乐此不疲。
母亲喜欢尝试一些新事物,特别是有益身心的事情。她做酵素,将吃不完的菜,用红糖和冷开水,做成酵素封藏起来,然后分送给我们,怕我们不用,就一直给她的酵素做宣传,说喝了它,有这样那样的功效,作用好着呢。她总是告诉我们,要爱惜物品,要物尽其用,很多旧物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用心思让它派上其它的用场。该节约的节约,但又不能象守财奴一样吝啬,特别是吃的东西,要讲究营养,多吃杂粮,多锻炼。
她闲时会看养生的书,每回去她那里,她就会絮絮叨叨对我说,你不是说嫌你自己胖,肚子长肉了吗,我告诉你一个方法,怎样怎样能让肚子瘦下来等等,每一次去,她都会有一个新的养生方法迫不及待地要教给你。
前几日,身上不大舒服,便生了懒怠之心,跑回母亲那躺了几天,什么事都可以不用做,懒懒地躺在母亲亲手铺就的温暖的被窝里,发会呆,看两页闲书,听着母亲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偶尔想起什么对身体有用的锻炼方式,就会跑进来兴奋地要教我。说完又去忙她的,开门择菜,在哗哗的水声里洗菜,打开碗柜,碗筷碰撞的声音,烧开油,菜倒进锅里的丝啦声。
我侧耳听着,这些细碎家常的声响,仿佛又回到了儿时,无忧无虑地在家里,眼中不觉有了泪,无声的滑落。
有多久了,我不曾这样,在家里,在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放肆地偷一回闲,做一回被呵护的小女儿,不用担心责任与义务,不用担心被人抱怨懒散,不用看着他人的脸色来强作自己的欢颜,一切都是这样的暖心,这样的顺理成章。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被父亲训斥,委屈得直掉眼泪,母亲看着我对我说:“就这点小事哭成这样,长大了到人家做媳妇,不知道要哭成什么样子。”当时我还拿泪眼横她,也并不明白她话里的意思。
而如今,多年过去,我长大了,到别人家做媳妇了,生女儿了,承受了许多从前不曾承受过的,疼了没人安慰,累了没人任你撒娇任你任性,还要做出坚强轻松的模样 。种种人生滋味之后,再去咀嚼母亲那句话里的深意,才明白,有一种爱,是世上最纯粹最不计回报的爱,那就是父母的爱。
2016-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