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汪启淑、徐三庚、杨澥这些篆刻家也过“双11”,他们都会买些啥?

听说了吗?
即便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大家都捂紧了钱包,
今年某猫的“双11”仍然是覆盖面最广、
参与度最高的一届,
您是不是参与这场盛会的
8亿消费者之一呢?
在这个灯火通明的夜晚,
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
让金石君从光荣的“打工人”成为了“尾款人”,
一边痛心没捂住的钱包,
一边也不能忘了咱们的篆刻家们呀,
如果篆刻家们也过“双11”,
他们会买些啥?

汪启淑:这批印章不错,我全要了。

清代印人汪启淑,
经商起家的,不差钱。
字称“印癖先生”的他,
收集印石、印章绝对称得上是大手笔,
精篆刻的他将收藏的心血辑成了
“三堂印谱”之一的
《飞鸿堂印谱》,
汪启淑结交的不少名家
都为他治过印。

△汪启淑印(丁敬刻,2.2x2.3cm)

△汪启淑印(吴钧刻,1.9x2.0cm)

△汪启淑(周芬刻,5.8x5.7cm)

徐三庚:哪怕只有一文钱,我也会拿来买书!

△日有一泉惟买书(徐三庚刻,3.2x1.9cm)

和前面出手阔绰的汪大藏家不同,
同生活在清朝的徐三庚出身贫苦农家,
稍大一点他便成了勤劳的“打工人”,
给道观打打杂,
也是受观内道人的影响,
他埋头苦读、勤练书法,
刻下“日有一泉惟买书”的印,
足可见他对学术的热爱与执着。
如果他能遇上“双11”,
想必会买上许多书罢!

杨澥:送龟上门,给你好评!

说到好龟成痴的篆刻家,
大家一定会想到清代篆刻家杨澥。
据说他爱龟的程度赶得上米芾爱石,
就连出门也要将龟藏在袖袋之中,
晚年的杨澥身患偏瘫逐渐不再刻印了,
但是若能遇到“双11”,
还能享受送货上门,
他也会心动不已吧!
别看杨澥爱龟之癖好有些另类,
他的龙虎印可是一绝。

△龙虎癸巳(杨澥刻,2.6×2.6×4.4cm)

高凤翰:买砚买到差点破产!

您知道嗜砚成痴的高凤翰,
喜欢收藏砚台到什么程度吗?
不仅收藏各方名砚,
还要为砚镌刻铭跋、
整理拓印、最后著成《砚史》。
相传高凤翰本能靠出售字画过上滋润日子,
却因大力收藏砚台而清贫一生。
收藏虽好,可不要冲动,
小心成为“尾款人”。

△《砚史》摹刻

齐白石:“富翁”是这样炼成的!

自称“三百石印富翁”的齐白石富吗?
按他成名后的润格来算,
收入自然是可观的,
可成名前的齐白石呢?
学艺时期的齐白石,
印石自河边挑选而来,
一次背回个一箩筐,
回家自己刷洗、打磨成章料形状再刻印,
一面刻完要换上另一面接着刻。
“三百石印富翁”背后,
竟是这样一位勤俭的艺术家,
金石君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位“富翁”
趁着“双11”挑选印石的样子。

△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刻,3.5x3.6cm)

傅抱石:再也不用写信讨“茅台”了!

现代画家、篆刻家傅抱石爱酒,众人皆知,
不喝酒就没兴致、没灵感、没法创作。
酒后的作品均要钤上一方“往往醉后”。
据他女儿回忆,
家中的柜子里总藏着不少好酒。
在傅抱石那个年代,
国家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喝普通的酒不难,喝“茅台”可就难了,
他曾给周总理写信讨“茅台”喝,
要是傅抱石也参加“双11”,
您说他会不会加入“屯茅台大军”呢?
不过,“茅台”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往往醉后(傅抱石刻,2.5x2.5cm)

想不到吧?

篆刻家们也有如此接地气的一面,

艺术源于生活,

生活成就艺术。

本次“穿越”,完全虚构,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娱乐归娱乐,过完“双11”,

不妨刻上一方“双节棍”,

既练了刀功,

又能活动手指备战“双12”!

别忘了投稿给金石君哦~

(投稿方式请看本期的印友投稿专栏哟)

思考问题

哪三部印谱?

您知道文中提到的“三堂印谱”具体是哪三部吗?您买过最贵的印谱是哪一部?

(答案藏在第八篇文章~)

金石君会在所有留言的印友中随机抽取一名幸运印友,赠送巨来篆刻专用毛笔

上周问答有奖的中奖印友是:泽宇

请中奖的印友添加下方金石君的微信二维码领取奖品。

(金石君微信:jinshijun9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