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草

(0)

相关推荐

  • 乡情散文:烧柴禾的那些年

    文:杨晓光 图:来源网络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一代芳华·邓丽君>系列节目,在全息影像舞台,甜美依旧的邓丽君款款而来,她的歌声甜甜 ...

  • 乡村风物11:益母草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益母草因有医治妇女月经不调.产后血滞腹痛等主要功效,而被尊称为"益母".随着人们对她的认识,不仅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尿血.泻血.痈肿疮疡.高 ...

  • 乡土的味道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乡土的味道   文丨宁德华   摄影丨马学武 2020年8月24日,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

  • (连载)克什克腾旗草原游 五/孙娟

    打草机上带着一条两米多长的锯刀,平贴着地面.启动之后锋利的锯齿状刀刃来回摩擦,随着打草机向前行进,所经过的所有野花和各种草都被贴着地皮割倒,而草根却一点没有被破坏.车的尾端带着一个搂草的耙子,和割草刀 ...

  • 正月里搂柴

    〓 第 1408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俗话说,头伏压地末伏翻,三九磙地永不干.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这是历代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 每年夏季有三伏.就压 ...

  • 【耙子pá·zi筢子】

    [释义] 耙子:聚拢和散开柴草.谷物等或平整土地的农具,有长柄,一端有铁齿或木齿.竹齿. 筢子:搂柴草用的工具,有长柄,一端有一排用竹子.铁丝等制成的弯钩. [辨析] ①这两个词都是名词,都是指某种带 ...

  • 胶东乡村记忆:放山搂草,一种逐渐远去的过冬方式

    眼下已经入冬.入冬之后,在胶东农村,人们普遍盼望着的是:天天都能有个热炕头. 炕头要热,就需要烧火.而要烧火,自然就离不开柴草. 如今在胶东农村,多数人家做饭都已经习惯了燃气灶,即便是烧火熥饭,用的大 ...

  • 【原创首发】《快乐童年》

    <快乐童年> 文/李小平 放寒假总是在三九四九之间,天气最寒冷的当儿,我们领回通家书,寒假便开始了.那时候,寒假不是补课,不是去培训班,不是上兴趣班,而是尽自己所能,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

  • 【深圳诗歌】No.81236期B版||拾草 ​作者:贡发芹

    欢迎阅读 深 圳 诗 歌 <深圳诗歌>平台旨在打造华语文学的精神新高地!我们从杂录的角度编发作家老师朋友们的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全部文体我们都可以收录.仿古体我们也收录,读者朋友们可以领略 ...

  • 开山……拾草

    开山......拾草 作者 吕东平 "开山",乍一听以为是开山劈岭,好象是多大的工程,实际上就是开放山场一天,让社员们去拾草. 六十年代后,不但粮食不够吃,连烧火做饭的草都没有.我 ...

  • 最忆是乡间|拾草

    民以食为天,大多数东西,是要做熟了才能吃的. 在没有煤没有电没有煤气天然气的年代,用来把食物做熟的东西,概而言之,是草,因此也被称为"烧火草". 在那些年代,用来烧火做饭的草,基本 ...

  • 山中拾趣之五 情致别他的老草

    与你相遇的一刻,你的妖娆,惊艳了我的眼睛.虽然你青春不在,失去了原有的绿色,似乎有些苍老.但你自带光芒的韵致,优雅的風情,金黄的色彩,柔美的线条,却更显高贵,姿容也如此曼妙.   而最让人心动的是,在 ...

  • 山中拾趣之十三 草韵芳華

    曾經流韵芳華 生在山间旮旯 不被游人脚踩 独自妖娆清雅           2021.5.26.蓝風

  • 建筑史学刊 拾珍丨曹汛:草架源流

    2009年,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尤其是中国华润雪花啤酒集团的资助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创办了<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系列论文集.这套论文集继承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的学术精神,聚焦于中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拾红苕皮的大叔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拾红苕皮的大叔 原创/周纪合 1968年至1972年,我先后在两宜初中.高中上学4年,有一位操着一口河南腔.面色黝黑的大叔在两中拾了4 年红苕皮,虽然不知 ...

  • 能知阴阳,治病如拾芥草;不知阴阳,治病难于登天:

    原创 陈彩声 经方临床 今天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不明阴阳之理,读了万卷医书,仍是一个废物. 西医是不讲阴阳的,所以即使读到硕士博士,即使成了博士生的导师,叫他去治病,仍是一个不会治病的废物. ...

  • 黄明山格言集《草径思踪》(之八)《拾荆篇》

    拾荆篇 作者 黄明山 诗,冶炼痛苦的过程 诗的韵脚 诗,还是押韵为好.这大概是对的.从格律诗到自由诗,韵律的惯性,产生了诗的美感.   但也不尽然.有些无韵的自由诗,读起来照样很美--这不奇怪,那是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