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人物:民国第一印人

写完赵之谦,清代印人并没有写完,但因为今天要写的这位印人,实在名头太大,而这位印人又确是生在晚清,只是他闻名于晚清与民国交替时期,所以,干脆先把他的作品先列一遍。

敢称民国第一印人的,当然只有: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字俊卿,后以字行,更字昌硕,号苦铁、缶庐、老缶等,他是浙江吉安人。我前面曾写过吴昌硕的几篇文章,谈到过他的勤奋,谈到过他曾经因为刻印而伤了左手无名指,并且由此再不生指甲,谈到过他的受尽兵灾及自然灾害的困苦,谈到他于艰难竭绝中钻研篆刻的经历,甚至还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他那方名印“明月前身”,谈到过他那方用钉子刻成的印章……但吴昌硕的故事太多,终是难以写完了。

(缶庐山庄墓前的吴昌硕先生像)

比如,他恐怕也是挣日本人钱最多的篆刻家。因为,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二、三十年间,他的印作,风靡日本、朝鲜,日本鉴藏家甚至以收藏他的作品件数的多少而互相竞赛,当然,这也导致他的大量作品流归日本。吴昌硕在日本称之为印圣,与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草圣张芝齐名。

再比如,他有自己独有的创作理念,他把制印比作“造屋”,每刻一方印,都想着,那里是大门,哪里是窗户,哪里是客厅等等,这样,他刻出来的印,如室内设计图,立体感强,布局和美,空间感亦精妙。

(吴昌硕墓两侧做成印钮的石雕)

再比如,他甚至还把刻印与人体结构相比较,他要求自己刻的印章“人体”肢体、躯干配置得当,全身血气筋脉贯通,防止各种不匀称导致的“人体”畸形,甚至由此引起的“半身不遂”等。

这是一个平生故事多,诗、书、画、印四项艺术水平都达到精绝的艺术大师,而其最精者,当属篆刻。因此,当1904年西泠印社发起时,吴昌硕以声名之著被推为首任社长。

这些有机会我们会剖细了再说,今天主要看作品:

(吴俊之印,看似私印,看似汉印庄重,但自家书风明显,绝不是一方汉印风格的私印可以说完的。)

(双梧桐馆,你一定看出了浙派的风格,但你也一定从中找到邓石如的影子。)

(木公辛亥以后所得,以没有点碎切刀的丁敬他们的影子。)

(海日楼,楼下的一笔,到日下边了,前朝印人,可有谁敢于这样大胆?)

(破荷亭,亭字借边,荷字粘边,厚底薄天,荷字伸手去扶不稳定的亭字,这是吴昌硕的独创了。)

(集虚草堂,除了吴让之,除了邓石如,是不是还有封瓦的影子。)

(一月安东令,当了一个月的县令的吴昌硕,以尖利的刀法说:我不玩了。)

(玄南,看到下面的厚边,看到上紧下松的字,看到笔墨痕迹,看到残破。)

(砚商,书意尽在石上走,还是厚底,还是残破透气。)

(飞文染翰,七十九岁的吴昌硕印书俱老,还有厚底,印文变得安详。)

(独醒庵,此时的吴昌硕,已基本达到印书合一之境,行刀石上如笔走,看印章,如欣赏书法)

(书画禅,将书、画、印方在一起参,共参禅定妙理。)

(西泠印社中人,看到这方印,是不是每个西泠人都感觉到自豪呢?)

(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九字印格,放了十个字进来,但没觉得有何不妥处,章法之精,大匠难及。)

(须曼,这已经有画的意思了,甚至还有点古金石气,憨态、动态都足。)

(缶庐、芜青亭长饭青芜室主人,做印已全如绘画,写意态势全在不经意间。)

吴昌硕的印风已经是简单地学习邓石如的“印从书出”,也不是简单地把赵之谦的“印外求印”模仿,他把这两者熔于一炉,他比邓石如更在石鼓文上下功夫,因此印面中的书法更加朴拙高古,他把封泥、封瓦这些古老艺术的浑朴苍莽通过刻印时的追求、以及刻印完毕后的残破手法以尽力追求,得砖瓦之古拙、大气,传书法之笔意、雅致。

他同时又把绘画中的写意功夫全部汇集到刻印之中,我们看他的印蜕,有时如观赏一幅写意画,自吴昌硕始,制印写意一脉,印界开始流传。

据传吴昌硕还以钝刀入石,以专求残破之笔意,我猜想,可能是他用了宽角度的刀吧,刀的锋利还是有的,但不管如何,他的印面斑驳高古、雄浑苍劲的风格,决不是换一把残破钝刀就能解决的。

(缶庐山庄正门口的印钮巨雕)

值得注意的还有,我们说吴昌硕是一代写意印风的开创者,但吴昌硕的写意风格是建立在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绘画功底之上的高楼,是建立在吴昌硕深厚的秦砖汉瓦功夫以及汉印功夫之上的大厦,虽写意而不狂怪,虽淋漓恣肆但绝不怪诞离奇。而我们近期常常在不同的场合看到很多篆刻作品,每觉狂怪之时,作者都说,我学的就是吴昌硕的写意。其实,吴昌硕如天上有灵,一定会气醒。

(【老李刻堂】之64)

(0)

相关推荐

  • 明代《汪关印谱》

    汪关,[明]字尹子,原名东阳,字呆叔.万历甲寅(公元64年)因得一一颗汉"汪关"的铜印,喜其精美,故改名为"汪关",并以"宝印斋"名其室.汪 ...

  • 吴昌硕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

    吴昌硕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

  • 篆刻人物 | 感动每一个刻印人,为他点赞

    孔黎翔 男,汉族,1972年生,肢体残疾,现为杭州河坊街天健石宝刻字社经理,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8岁时遭电击失去双臂, 1988年开始学习书法篆刻,后经名师指点,篆刻水平突飞猛进,他的篆刻作品获得 ...

  • 民国篆刻佚闻,印人的那些小“秘密”

     1. 钱崖号瘦铁,王冠山号冰铁,吴昌硕号苦铁,邓散木号纯铁,四人均为篆刻名家,有江南四铁之称. 吴昌硕刻  还砚堂 2. 有人以吴昌硕所刻"还砚堂"印赠王个簃,王因名其居为还砚楼 ...

  • 最出圈十大网络小说人物,第一没想到,第二是巅峰,第三人气正劲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有些虚拟人物的名气已经比不少流量明星还要大.比如网络小说人物,有些明星哪怕没有演技,也能凭着饰演高人气的小说人物角色而走红.尤其是有些小说人物,可以说谁演谁就红. 最近在书旗小说连续 ...

  • 民国第一才女吕碧城

    民国第一才女吕碧城

  • 钱化佛:民国第一画佛高手

    钱化佛:民国第一画佛高手 2018-01-18 12:46 钱化佛 画佛 钱化佛(1884-1964),名苏汉,字玉斋,江苏武进人,早年参加同盟会. 钱化佛有"民国第一画佛高手"之 ...

  • 篆刻人物韩天衡,上下求索、义无反顾

    来源:大美书画 韩 天 衡 写意 精当 生动 --韩天衡先生"千秋万岁"印赏析 文\王 丹  我一直认为,"千秋万岁"一印是韩天衡先生鸟虫篆印的代表作.这个观点 ...

  • 篆刻人物 | 没有黄牧甫 就没有后来的篆刻岭南派

    从南越王赵眛的古玺印算起,岭南篆刻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但中间出现了数个朝 代的断层.真正使得岭南地区印学走向成熟的,到清末民初黄牧 甫.吴大澂的出现,彻底扭转了岭南印坛沉寂的局面,岭南篆刻正式形 ...

  • 民国第一奇女:吕碧城的传奇人生(组图)

    民国第一奇女:吕碧城的传奇人生(组图) 有这样一个人:她被誉为是"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她是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她是中国 ...

  • 六国饭店,鱼龙混杂的民国第一交际场

    在20世纪30年代,北平曾经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中国的各路军阀.社会名流以及外国驻华人员都汇集北平,而他们的交际场就是著名的六国饭店.由于六国饭店太过出名,如今很多近代历史剧都是以六国饭店为中心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