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年度最大争议片,真的没有太差

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观影生活

电影派
Vol.348

16年,一部影片引起了世界争议。

原因是戛纳评审团完美跳过绝大部分场刊高分片,

把「二等奖」评审团大奖颁发给了这部电影:

泽维尔.多兰的《只是世界尽头》

泽维尔.多兰,外媒称他为戛纳的宠儿

才27岁,已手握七部长片,数度入围戛纳并获奖。

至今,已经在戛纳拿过五次奖了。

2015年,更成为了戛纳电影节最年轻评委

但对于他的新片,众多网友表示不服。

怒骂戛纳潜规则,放水给多兰。

使出洪荒之力,向戛纳开炮——

还掀起了一股潮流——

每个人都准备把《疯狂的麦克斯4》的DVD给甩了

甚至有人戏称把戛纳改成多兰电影节算了。

但派爷想讲,评论多出于妒忌,人云亦云的居多。

只有真正看过才知道好不好。

所以,今天我想给多兰说点儿好话。

片子真的没有太差,我还是挺喜欢的——

《只是世界尽头》

影片改编自让.吕克.拉戛尔斯的同名戏剧作品。

剧本开头这样写道:这是一个周日发生的事,但仿佛持续了整整一年。

剧作家路易斯,离家已十二年。

他打算重返故里,向家人宣布自己的死期将至。

给家人,给自己最后一次末日幻觉。

刚进家门,大家都掩饰不住对他归来的欣喜。

然而很快,家人便开始争吵了起来。

过去的怨念和未来的焦虑交织在一起,压抑得他难以喘息。

母亲是最渴望儿子回归的。

然而在她絮絮叨叨言语间,充满了对儿子从未承担责任的指责。

妹妹在幼年时便失去了作家哥哥的照顾。

虽然内心无比崇拜他,但眼神不时地流露出对他从未关心过自己的失望。

哥哥内心想与弟弟好好相处。

但自卑和嫉妒让他对路易斯的沉默充满怒火。

大嫂温文儒雅,欣赏他的才华。

但在不经意间也渗透着她对路易斯无视家人的抱怨。

每个人都在聊自己的事,说着对路易斯的埋怨和期待。

却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回答自己为什么回来。

是否将自己将死的消息讲出,令路易斯犹豫不决。

多兰在近乎封闭的空间里,利用大量的对话,展现了一个家庭的暗流涌动。

12年的时间,早已物是人非

在这个家里,路易斯就像一个外人。

虽然身在其中,却无法真正靠近每一个人,看着家人对话,却仿佛身在世界的尽头。

直到晚餐时候,路易斯终于开口说话了。

他向家人表达了自己多年缺席的歉意。

编制了美好的谎言满足了家人对他的期待。

然而,却在最后抛出了一句话:我得走了。(他只在家里停留了3小时)

原本平静下来的家人,情绪一下子又爆发了。

迎来了影片的最高潮,妹妹不解,哥哥愤怒,妈妈伤心,大嫂无奈。

每一个家人的情绪就像崩堤的海水一下子涌出。

演员斯帕德.尤利尔饰路易斯、马里昂.歌迪亚饰嫂子、雷亚.赛杜饰妹妹、娜塔莉.贝伊饰妈妈、文森特.卡索饰哥哥,个个都是老戏骨。

他们将家庭成员间既亲密又疏离,既热烈又残酷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像极了一场演技飙升的竞技赛。

影片最后,家人四散而去,只留下路易斯一人。

一只小鸟误入房间,撞上了时钟,在屋里频频碰壁后跌落在路易斯的脚下。

路易斯低头看看它,又看看后门外远处的家人。

微微一笑,然后默默转身离去。

小鸟的闯入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仿佛路易斯正经历着小鸟的命运,在家庭的壁垒里试图寻找落脚的地方,却遍体鳞伤,最终孤独地死去。

主人公路易斯,像鬼魂一样游离在这个世界上,他是身处家庭之外的,但却也是唯一一个真正活着的人。他陷入家庭的旋涡,试图挣扎突破,最后却又不得不从中逃离。

其实,这部戏剧作品近乎是拉戛尔斯的自传

「只是世界尽头」就是他安慰自己的一句话。

1990年,他在柏林创作出这部剧时正好是路易斯的年纪,也身患艾滋,不久便离世了。

或许路易斯便是他的影子,经历过同样的孤独、脆弱和沉默。

他的剧本中用了很多繁复的话,看似毫无风格而言。

但实际上却是极其夸张而富有魅力的。

它所蕴含的东西十分接近我们在生活中的思考方式。

看似家人说了很多话,但其实并没有把真正的情感说出来。

派爷认为,这个剧本倒是十分适合多兰拍摄。

对于私人生活空间里的情感关注是他作品的特色之一。

而刻画人物流露出的细腻情感也是他最擅长的。

虽然该片没有《妈咪》来得震撼,但「很多兰」

在影片中,他所用的特写镜头确实多了点。

却不能否认,那份失焦又聚焦,游离在脸孔和环境之间的视线,确切地表现了路易斯和家人之间亦近亦远,既熟悉又陌生的疏离关系。

在准备拍摄这个故事是,就决定要用贴近面部的方式拍摄。用镜头去表现生活中一个人是如何观看另一个人的,而在他们的目光中,他们彼此思考、理解、确认。。。

一贯的个人风格以及对音乐的独特审美也得到了延续。

情绪化的蒙太奇剪辑将路易斯的回忆以艳丽饱满的画面穿插其中。

无时无刻不表现着路易斯对旧日美好时光的留恋。

路易斯的童年时光——

年轻时的激情时光——

虽然部分音乐和画面的插入稍显突兀。

但促进了观众理解电影情结发展,也缓解了全片沉默抑郁的大基调。

诚然,片子有很大争议,但派爷想挑明——

这并不是一场多兰式自负。

而是导演从其个人的经历中延展出来的影像解读,这是多兰看世界的方式

我拍电影不只是为影评人拍的,是为大众拍的。我的电影一直都受到严厉的评论,他们看的方式不同,说我不对,说我错了。我说白,他们说黑。但现在我已经知足了,他们(评委会)选择了我,我告诉我,必须走自己的路。

你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选择抵触,反正我很喜欢。

一个zan=晚安么么哒。

欢迎在评论下方调戏派爷,跟着派爷有肉吃。

更多见解可在文章下方即时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