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41周:宏观调控

导读:通货膨胀可以降低失业率吗?

161.通货膨胀的根源

通货膨胀定义:物价的持续增长。

  1. 指的是的物价水平;

  2. 持续的增长,而不是一个短期的增长。

衡量的指标,如消费者物价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恶性通货膨胀(hyper inflation):当每个月的通货膨胀率超过50%的情况。

理解通货膨胀的基本视角——货币数量论:

MV=PY

货币的流动量M × 货币流通速度V = 社会里的货物总量P × 平均物价Y

对通胀成因的两派解释:

  • 一派认为是各种各样的不同原因(贷款买房,进口多,农产品收成不好价格提高等)造成的,所以对抗通胀的办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 另一派认为就是钱发多了,解决办法也是减少发钞控制货币发货量。

162.通货膨胀的过程

1.坎蒂隆效应:新增的货币总是通过某个出口逐渐流向社会,这个流动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货币对整个经济生活的影响是不均匀的,这时候他对人们的决策和行动就会产生影响。这种货币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在整个社会摊平。

2.通胀会让人做出错误决策:我们很难分辨物价上涨究竟是一种相对价格变化,还是全局的物价水平的升高。比如一所餐厅生意越来越好,店主不知道究竟是服务的优质导致的,还是货币增发导致整个社会有钱了,多消费了。

3.通胀具有转移社会财富的效果:【私人之间,个人与政府之间的转移】

财富主要以钱的形式保存的人会受损,而财富以物的方式保存的人会相对收益。

4.通货膨胀跟商家涨价无关:

涨价或贷款买东西,因为人们正预测未来通胀的问题。这是应对通胀的对策,而不是成因。

5.通胀是一种无形的税收:

政府多印钱,政府购买力提高,民众的购买力降低,这是一种无形的税收。而且通胀导致的工资上涨导致交更多的税。

163.通货膨胀与失业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货币工资率和失业率成反比——工资越高失业率越低

如果把工资率的概念转化为通货膨胀率,那么,通胀可以减少失业!

其实是错的!为什么?

相关性不代表因果关系

因为发生通胀的时候,人们对通胀来临的认识是需要时间的,这个过程会迷惑一些人做出错误的决定。

比如,餐厅客源增加,店主可能认为自己经营好,开始扩张,招更多的人。其实可能是因为是坎蒂隆效应,是像蜜糖一样分布不均匀的通胀,随时间推移到整个社会,人们才发现只不过是通胀出现,而不是自己的餐厅经营好的问题。

如果政府反复使用通胀来对付失业的话,失业就减不下去,到时候有可能出现通胀和失业同时并存——滞胀。

其实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在长期看,不论通胀多高多地,失业率都在一个固定的常数。

参考阅读《小岛经济学》

关于滞胀:

经济不景气时,人们会理智地选择停止消费。一旦这样,需求就会降低,物价就会回落。

不过有时增加货币供应量能够抵消这些因素,因为增加货币供应量会降低货币的价值。如果通货膨胀发生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物价会上涨(前提是货币发行的速度足够快)、保持平稳或者比正常情况下跌得慢一些。

但是,经济不景气时,物价需要下跌才能平衡经济局势。经济不景气时需要通货紧缩,物价下跌能够削弱低就业率的影响。然而,当代经济学家却认为,物价下跌会导致经济陷入需求崩溃的万丈深渊。他们忘记了一旦物价下跌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开始消费。这个过程淘汰了不必要的产能,把物价调低到符合内在供求关系的水平。通货膨胀人为地使物价居高不下,妨碍了上述过程发挥作用。

164.通胀与汇率

汇率的决定因素——

  1. 国际资源供求关系:每一个人对外国货物的需求,以及他们能向外国人提供货物的供给共同决定。(例如,外国人对中国货物的需求提高了,就需要人民币来购买,人民币需求提高,价格就提高,就相对升值了)

  2. 货币发行量:发行量越大,货币相对价值越低

  3. 外汇管制:一国政府对外币兑换所施加的各种管制。

不可能三角定律:

  • 资本的自由流动 :国与国之间的资源供需决定了汇率;

  • 本国货币通货量的控制权 :货币发行量也决定汇率;

  • 汇率的稳定性 :政府的意愿和采用的行政手段也决定了汇率。

任何一个国家在三个可取的选项当中,也就是资本的自由流动、汇率的稳定性、本国货币通货量的控制权,这三者当中只能任选两个,不能三个兼有。

一般中央银行就是控制本国货币的发行量,占据一个角,其余两个自由流动还是汇率固定二选一。

165.对抗经济周期——货币政策

整门宏观经济学的兴起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经济周期。

调节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四个目标:

  1. 消除经济周期,实现生产就业财富的稳步增长

  2. 实现低的或平稳的通货膨胀

  3. 实现高的就业率

  4. 实现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货币政策(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三个办法:

  1. 控制基础货币发行量——中央银行决定

  2. 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常用)

  3. 通过公开市场买卖债券——买入债券就是向社会发放货币增加流通量。卖出债券就是向社会回收货币减少流通量,如美国。

贴现率

利率是期货和现货之间交换的比价,取决于人们的耐性程度。而不是银行决定。更不是联邦储备局决定。他们发布贴现率(利率),只不过是对市场利率的变化做大量的研究而得到的数据而已。

166.对抗经济周期——财政政策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在总需求下降时,在人们没有信心不愿意花钱的时候,政府主动替人们花钱。

困难:

  1. 时间滞后:政府即使有本事调节经济,反经济周期而行,但他也不能对经济进行微调,他只能进行大方向的调整,小的调节其实做不到。

  2. 政府支出排挤私人支出:政府的支出往往是大工程,成果容易看得见,私人支出比较分散,不容易看得出,但不容易看得出不代表没效果。

  3. 政府花钱效率低下

  1. 资金来源有限:政府不会赚钱,只会通过税收增加收入。但是拉弗曲线告诉我们,政府不断提高税收,收入反而会降低,而政府减税可能有助于促进经济效益,他们最终的税收可能反而增多。

(0)

相关推荐

  • 通缩是美女,还是老虎?

      笑话里,老和尚指着美女告诉小和尚:"那是老虎."   现实中,某些经济学家动不动就恐吓人们:"警惕通货紧缩!通货紧缩会带来大衰退!"   也有经济学家认为通 ...

  •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一周:经济学视角

    导读: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家研究的是什么啊? 001.战俘营里的经济学 我们看到的社会,只要有人在就会有需求.只要两个人的需求不一样,就会有交易.有交易,就有货币,有货币就会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有交 ...

  •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46周:观念的外部性

    导读:为什么要了解公共选择学派? 181.赤字中的民主--民主制度和财政赤字的关系 受凯恩斯经济学派的影响,有时候人们会减少消费,政府就代替他们消费.政府支出逐年增加,导致民主国家总是产生巨大的财政赤 ...

  •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40周:货币的作用

    导读: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157.小心思和大现象--宏观经济学为何难 微观经济学关注需求和供给,宏观经济学研究加总变量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关于汇总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但这些汇总的指标制件有没有因果 ...

  •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35周:商业模式与竞争策略

    导读:我们需要反垄断吗? 137.法律经济学的缘起 法律经济学的创始人--艾伦·戴瑞德 法律经济学不是法律再加上一点经济学,也不是经济法,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法律现象的一门学问. 138.反垄断法 最 ...

  •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36周:大的也是美的

    导读:垄断是必然的! 141.网络效应和路径依赖 企业做大的理由: 网络效应:用户越多,价值越大(如电话,语言,货币,汽油和汽车,如电脑操作系统,键盘布局) 路径依赖:昨天的选择决定今天的行为.(因为 ...

  •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37周:倾销和捆绑

    导读:倾销.捆绑,这些概念成立吗? 145.倾销策略:洛克菲勒的发家史 [公司通过自身的技术,减低成本,从而降低售价,收益的是消费者,但是却又担心公司因为占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以后可以随意操纵价格.无 ...

  •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38周:垂直限制

    导读:设定最低零售价格是垄断的方法吗? 149.150.最低零售价限制 [就是说规定了零售不能低于某个值] 产品生产商要求零售商以一个最低零售价出售,不得低于这个价格.究竟处于什么目的呢?根据需求定律 ...

  •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39周:市场深意

    导读: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153.本身原则与理性原则 反垄断执法当中两种不同的执法原则: 本身违法原则:(本身原则)在执法过程中,不问缘由,只要报告人做了某件事,有证据表面他做了,他就违法. 理性原则: ...

  •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33周:有限责任

    导读:股份有限制公司的所有责任都有法人承担吗? 129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兴起 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凑钱一起做事情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利益诉求,慢慢形成股份责任公司: 股份可转让:谁想散伙随时散伙,而不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