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青岛港老客运站,承载青岛人44年的城市记忆

位于新疆路6号的青岛港客运站

曾经的青岛港客运站,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见证了多少人的离别与相聚。她承载着无数人在过去几十年的生活印迹与这座城市的历史,也承载了老青岛人对于那段难忘的航运时期的集体回忆。

前日在朋友圈看到岛城文史学者袁宾久老师发布的一条《即将消失的记忆》的图片消息,照片中,正在实施拆除的建筑是老青岛人非常熟悉的青岛港客运站老大楼,在历经44年风雨之后,就要与我们说再见了。

下面,就让我们随着时光旧影,再次回顾感怀,那些年,老青岛港客运站曾经带给我们的难忘瞬间。

解放初期的青岛港客运码头

当年“小扁担”精神在全国广泛传播,它的创造者杨怀远感动了无数人,“小扁担”精神也成为当时“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往返于上海、青岛之间的“民主5号”上
建国前,青岛大港没有专用的客运码头。1950年7月18日,招商局恢复青沪航线,1952年,青岛大港所建客运站在大港入口处,面积520平方米,内设小卖部、售票处、行李寄存处、候船厅,可容300人候船。但很快不能适应需要,因为当时青岛没有专门的客运码头,青沪之间也没有专门的客运航线,客运站离码头1000米左右,很不方便。人们上船都需要从货运码头堆放的货物中穿行。
1973年,青岛港响应周恩来总理的“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码头进行总体改造,建成2个7500吨级的客运专用泊位,结束了青岛港没有客运泊位的历史。
青岛港客运站旧影(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八十年代初的青岛大港前旧影(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1975年4月29日,和六号码头总体改造配套的客运站开工建设。工程由青岛市港口建设指挥部组织领导,青岛市城建局设计,临沂建筑公司施工,1976年12月25日竣工。客运站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包括一楼候船厅1176平方米,二楼候船厅1344平方米,三楼前厅504平方米,售票厅720平方米,夹层平台364平方米,行李房544平方米,还有站前广场3650.43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人候船。该站还设小卖部、邮电所,拥有148床位的旅社1处,短途运送旅客和行李的大客车6辆,旅客方便车20辆。

1977年10月1日,新建的青岛港客运站投入营运,开通青岛至上海、青岛至广州、青岛至大连、青岛至烟台、连云港、蓬莱、日照等多条航线,候船厅可同时容纳2000人。此后的数十年里,青岛港客运站一直是旅客进出青岛市的主要通道之一。客运站也成为青岛市通往上海、大连、广州及日本(下关市)、韩国等国的客运大楼。

青岛港客运站旧影

建成后的青岛港客运站大楼结构布局为框架结构,候船大厅为二层、楼内北边二开间为三层, 作办公等用。由二层候船厅通过栈桥直达航船。该楼整体设计造型简明大方,正立面一层顶利用水平向大挑檐和屋顶水平向大挑檐,形成水平处理带。二层做竖向柱,分割整片大玻璃窗,韵律性极强。建筑正中高起形似钟楼,突出交通建筑特点。

青岛港客运站的建成,也成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岛的一座地标性建筑。
往返于青岛与上海之间的客轮“长更”号。
可能很多老青岛脑海中都会忆起当年买票求票的窘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乍始,经济复苏,随着即墨服装批发市场与市区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规模初始,乘坐客轮到南方采购进货的人们也开始多了起来。在铁路、公路交通不发达的那个年代,去上海、广州的船票往往一票难求。为了能买到船票,不少市民在车站外通宵席地等票,能坐上去这几个大城市的轮船,不管是几等舱,那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六十年代上海轮船公司上海至青岛三等船票

七十年代上海海运局上海至青岛四等船票
八十年代上海海运局上海至青岛四等船票

八十年代上海海运局大连至青岛三等船票

1983年的青岛到上海客轮(出目里利吕井摄影)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逐渐淘汰解放后的“民主”号和“工农兵”号客轮,陆续换上新建造的“天”字号和“长”字号。青岛上海航线先后有长征、长自、长力、长更、长生、长锦、长绣、长河、长山、长柳、长松、长柏轮执航;青岛大连线则先后有天池、天淮、天潭轮等。 

那些过往的旧影,那些曾经的年轮点滴,不知是否也有你曾经的身影、曾经的难忘记忆......

1980年上映的电影《我们的小花猫》中截图
青岛港客运站(1980年电影《爱情与遗产》截图)
七十年代末青岛港客站前的留影
七十年代末青岛港客站前的留影

八十年代青岛港客站前的留影

由于青岛至上海海运时间要30个小时以上,又受到天气等意外条件的制约,时常会有停运情况发生。另外,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完善、铁路客运不断的与时俱进,人民的生活要求也随之提高,选择海路来往的旅客也越来越少,曾经红极一时的青岛至上海客轮运输最终也是黯然落幕。

上世纪90年代,随着青岛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青岛港客运站开始了第一次转型,由国内客运班轮转向国外客货班轮,开发了日韩航线。辟有青岛-韩国仁川、青岛-韩国平泽、青岛-日本下关三条客运航线,年旅客流量近10万人次。

2008年改建后的客运站

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岛港客运站一期改造工程从2008年1月21号开工,到3月15号完成。包括了客运站内外装修、站前广场修整工程,同时对客运站售票、候船、通关、登船等服务设施进行了更新完善。
2015年5月29日,青岛邮轮母港开港暨天海“新世纪”号首航仪式。

2015年3月15日,随着最后一班春运客船发运结束,青岛港客运站也就此告别了自己的最后一个春运。2015年5月29日,随着青岛邮轮母港正式启用,老客运站结束了她的历史使命,纳入到邮轮母港城的整体规划开发建设中。按照青岛邮轮母港的总体建设规划,青岛港客运站未来将转型升级为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除继续承接日、韩班轮旅客以外,重点接待来自全球的邮轮旅客。

正在拆除的青岛港老客运站大楼(袁宾久老师拍摄)
任何故事都有结束的时候,但说再见总是有些伤感。
随着青岛国际邮轮港区的规划,如今这座年纪不是很大、却充满记忆的建筑就要被拆除了,今后也将会仅存于青岛人的记忆感怀当中了。
再见了!那座承载了青岛人44年记忆的载体。
再见了,青岛港老客运站!
四十余年风雨,青岛港老客运站已经融入岛城人民的心中,刻画这座城市的独特记忆。你在老客运站留下过什么回忆吗?欢迎在文末留言分享~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如无许可禁止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