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20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提出埋伏奇招,会场五十名将军鸦雀无声,一口气全歼两个团
相关推荐
-
我所了解的长津湖战役(五)
本文作者:张世刚 本系列往期文章: 我所了解的长津湖战役(一) 我所了解的长津湖战役(二) 我所了解的长津湖战役(三) 我所了解的长津湖战役(四) 长津湖新兴里战事的失利局面,震动了整个东线的美军,他 ...
-
1950年抗美援朝,彭老总三次点名陈赓入朝参战,总理为何要拒绝
1950年7月10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志愿军跟美军几次交手后 在三八线对峙,大战一触即发,如何打破这个僵局成了困扰彭老总的难题,再三思量后他致电伟人,频频点名让陈赓入朝参战,为何被总理拒绝了?难道是作 ...
-
张祖谅:3500人突现敌阵地!敌军:到70年代都没搞清其战术
朝鲜战争期间,六十军180师因缺乏与美军作战经验,而蒙受重大损失. 张祖谅(1911年-1961年)在奔赴朝鲜战场之后说了一句话:"我要重返六十军,在朝鲜战场上打他个翻身仗!" 张 ...
-
当年二人是军长和副军长,21年后军长成省委书记副军长成正国级
从昔年间红25军74师一部到如今的第12集团军,12军沿着历史一路走来不断建立卓越战功的同时,亦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将领,其间便包括李德生将军与曾绍山将军. 李德生将军与曾绍山将军虽然有着不尽相同的革命 ...
-
突破临津江!19兵团出国首仗,杨得志用报话机下达命令暗语:涨潮
1951年4 月22 日晨,朝鲜南部临津江水缓缓向南流去,山上青松和鲜花显得更加美丽,春天已来到人间.在临津江北岸一个小高地上,志愿军第 19 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正在观察敌情和地形,准备发起攻势,向江对 ...
-
军长立下军令状打不好提头来见!最后却出现戏剧性的一幕!
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二日黄昏,志愿军和人民军共十五个军沿着二百多公里宽的战线同时发起攻击,突然而猛烈的炮火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炮火急袭后,中朝步兵分队趁着月光,英勇地冲向敌人阵地. 战役发起的首日,志愿军 ...
-
父亲参加了睢杞战役
作者父亲 聚焦历史名城--河南开封 1948年6月,国民党整编66师13旅担任城区西关守卫,敌68师119旅一个团位于城南市郊,南关防守的是敌保安一.二旅和别外三个保安团.总指挥是国民党河南省主席刘茂 ...
-
危急时各阵地接到电话,内容只有五个字,战场却上演大逆转 !
1946年9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打响了名垂军史的定陶战役. 刘.邓首长采取诱敌深入之计,于9月3日将冒进的敌整编第3师诱至大杨湖地区. 6纵司令员王近山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 ...
-
兵团司令违抗军令,指挥3700名战士偷天换日潜伏敌军前沿,创造奇迹
1952年,杨成武回国养病,郑维山调任20兵团代理司令员.金城宽20公里,深9公里,就像是观察哨一样能够看到我军的军事部署情况.战机逐渐明晰,志愿军决定在1953年夏天发起进攻,主攻的任务交给20兵团 ...
-
司令员下一怪令:破坏树木花草者格杀勿论!半年后创下一个奇迹
1952年底,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奉命换防到朝鲜北汉江北汉江西岸的十字架山(当地称之为"座首洞南山")以南. 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后,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六十军军长张祖谅带着几名作战参谋和 ...
-
目击潜伏奇迹 毛文戎
. 目击潜伏奇迹 毛文戎 . 战场潜伏,人们并不陌生,在影视节目中,多有描写. 20世纪50年代初,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组织了一次多达3500人的大潜伏.我当时在第60军当宣传 ...
-
战地日记忆豫东——开国少将廖政国睢杞战役的日日夜夜
1948年6月26日,开封战役胜利结束后,为引诱敌人来援,华东野战军第三.第八纵队主动撤出开封.骄狂的国民党第五军,为抢功积极进占开封并围击华东野战军.而多疑的区寿年兵团则在睢县.杞县地区犹豫徘徊.举 ...
-
忆 滇 南 战 役 (上)
作者: 陈 康 滇南战役,是1949年12月27日至1950年2月19日,在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多民族聚居的云南南部进行的.战役历时55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所属的第十三军机关. ...
-
纵队司令擅自带队离开阵地,拒绝上级撤军命令,还要求兵团增援
清代名臣龚自珍曾有诗云:"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战争也是这样,也许打破僵局完成最终的成败逆转只需要一瞬间,在平津战役期间,固守北平的傅作义原本想凭借着手中的数十万大军和中国人 ...
-
60军的雪耻之战:极度谨慎的张祖谅采取了一个极度冒险的作战计划
1953年5月,在开城板门店谈判期间,由于美国和李承晚的破坏,谈判陷入僵局,面对着敌人的一再挑衅,志愿军司令部命令60军防御正面敌人占领的883.7.973.902.8 等高地发动进攻. 此战是我军从 ...
-
【家国情怀】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刘湘源
1992年6月15日,我的父亲开国将军刘贤权在长期伤残和病痛折磨中去世了,享年77岁.丧事办完后,我和母亲安绍杰在整理父亲的遗物中,发现一张略显发黄,但保存完好的老照片.母亲指着照片和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