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回顾 ‖ 第41期:最后的老城厢
合影
本次看展活动共有16名朋友参与。


行程安排
简介




小南门救火会钟楼,位于中华路581号,建成于1910年。塔高六层,35米。围绕塔楼的是当时的消防营房。小南门钟楼还是辛亥革命时上海起义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信号楼。

梓园遗迹位于乔家路113号。原名宜园,由周金然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时代为乔光烈居处,当时人称此地一带为“乔家浜”(现名“乔家路”)。1907 年,王一亭以较高价钱买下了郁氏宜稼堂主的祖居及部分花园,园中有棵古梓树,因此更名为梓园,门额园名由画友吴昌硕题书。王一亭与吴昌硕被誉为清末民初画坛“海上双璧”。



徐光启故居“九间楼”位于乔家路234号-244号。徐光启的祖父曾经商,得以购地在太卿坊建宅院,共三进,后天井北面楼阁外便是乔家浜,沿岸筑篱笆墙,并在水面造廊桥。清初,太卿坊在动荡中遭焚,徐家也未能幸免,房屋仅剩最后一进。它面阔九间(后又被毁两间),俗称“九间楼”“九间头”。











龙门村因原龙门书院得名。内部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石库门又有新式里弄和欧式花园洋房,堪称“微缩万国民居群”。龙门村1999年被列为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致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