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万小时定律”对投资不适用?

严格意义来说,“投资”也算是一种技能,关于技能的学习,不知道你有没有以下的这些疑问?

为什么中国围棋大赛这几年柯洁总是排名第一,而有的人经常是万年老二?

为什么科比被誉为球王,但是不能每次投篮都中,每次比赛都赢?

为什么“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对于未来经济情况的解读也经常出问题,或者是得出完全相反的情况?

通过这些问题,你会发现:实力最强的,在有些领域,是必然赢的,比如说围棋领域。但是在有些领域,不见得必然赢,甚至有时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队友带来的胜利,比如说篮球或者足球领域。

斯坦福大学教授在《实力、运气与成功》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成功”公式:

成功=实力+运气

并且列出了一个数据统计的结论图:

不同的技能,实力和运气在不同技能有不同的占比 。

在这张图里面,偏左的是实力占比比较大,比如说围棋的实力占比是100%,输赢没有任何一点运气成分,第一名实力就是比第二名强,实力弱的不会排到第一名。

偏右是运气占比比较大的,比如说摇骰子运气占比是100%,输赢全看运气,在不作弊的情况下,你不可能通过提高“摇骰子的实力”来提高胜率。

在这两个极端之间,都是实力和运气各有不同比例的技能。

实力占比大的技能,比如篮球是实力占比80%,运气占比20%,实力强的篮球选手比如科比,投篮命中率必然很高,赢的概率也大,但是运气也有一定占比,在投篮的过程,球已经以接近完美的曲线进入篮框,结果颠了几下,又跳出来了,这是谁也无法把握的。

对于实力占比大的技能,要获得成功,就是提高实力,最重要的就是“刻意练习”和“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你也许看过《刻意练习》和《异类》这两本书的内容,就是提高实力的绝佳教材,不过《异类》提到的一万小时定律,也不过是《刻意练习》中的一点延伸,甚至含有误导的因素,所以你可以直接看《刻意练习》。)

运气占比大的技能,比如说政治、经济、金融等领域,运气占比60%以上,即使是经济学诺贝尔奖主,也很难对全球经济做一个100%准确的预测。

运气占比大的技能,“一万小时定律”可能就没有多大作用了,甚至会起反效果,所以要分清楚你所要提高的技能,是属于运气占比大,还是实力占比大。

1

投资成功的运气占比有多少?

可能你身边有一些人特别让人羡慕,明明啥都不懂,第一年投资,竟然没亏还赚了好几十万。

我有个学员,15年开始接触投资,边听课边做了一些投资,后来忙着照顾孩子一年都没学习,一年后她告诉我投资赚了几十万,但是她知道自己没有一丁点的投资能力,投资收益是没法长期保证的,都是靠运气,所以必须要更深入的学习。

对比我们这种第一次接触可能只有小小的盈利甚至是亏损,经过几年的时间挣扎才走上正确的投资道路上的人,只能感慨对方有“财运”。

赵正宝老师说:“别人赚多少钱,和我们没关系,各有各自赚钱的运。”

这句话无论用在工作、创业还是投资,其实都是一样的,因为这三者,运气占比都非常的大。

尤其是投资,运气占比是80%,而实力占比是20%。

所以你会发现有些没什么投资实力的人,投资收益有一年甚至高过巴菲特的25%,于是就把投资定义为:赌博,或者是开始自以为是。

只能说投资是靠天吃饭,因为运气占比高达80%,这些运气包含什么因素?

主要是四方面:

  • 宏观经济市场的运气

  • 投资市场的运气

  • 投资标的的运气

  • 个人的运气

以全球来说,像08年的金融危机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都是损失惨重,这是宏观经济对投资的影响,当然也有投资者避开了损失还获得高收益,比如说巴菲特和达里奥。

以各国来说,目前最适合投资的国家就是美国和中国,国运强则适合投资;二战的时候很多投资人投资了苏联,结果苏联解体导致他们损失惨重,叙利亚经常遭受战争,民众的财产都很难保护,更不要说投资获得收益了,所以要选对国家进行投资。

投资标的有多种选择,但是千万不要选择“高杠杆”的产品,比如说原油、期货、外汇等金融产品,选错投资标的,直接增加失败的概率。

投资市场有人会理解为牛市和熊市,正常来说,牛市大概率赚,熊市大概率亏,所以牛市出现了很多“股神”,不过是靠运气罢了。

在宏观形势一片大好,国运强盛并且处于牛市的时候,个人投资也经常会亏损,因为还要看个人的“财运”。

宏观经济市场和投资市场,我们无法改变,可以借势,投资标的选对很容易,真正可以改变的,是我们个人的运气。

《了凡四训》告诉我们,提高个人运气,甚至改命的最好方式,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做好事,可以提高你的运气,甚至提高你创业、工作和投资的收益!

2

运气占比80%,就不需要提高实力了吗?

《漫步华尔街》这本书提到一个“随机漫步假说”:股票市场的价格,是随机漫步模式,因此它是无法被预测的

假说支持者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比如,让一个参议员用飞镖去扎财经报纸,如此这般选出 20 支股票作为投资组合,结果若干年之后,发现这个组合的表现竟然和股市整体表现相若,更不逊于所谓“专家”所推荐的投资组合,甚至比相当数量的专家推荐表现更为出色。

在更夸张的版本里,不是参议员,而是猩猩,不是用飞镖选,而是被猩猩撕碎的财经报纸碎片里名称依然完整的那 20 支股票……

既然80%靠运气,既然都是随机的,那么还需要提高实力吗?

为什么巴菲特能够连续52年年复合收益率达到25%?

难道靠的都是运气?

很显然不是!

在运气占比大的技能里,短期靠运气,长期靠实力。

在投资领域,你可能可以稀里糊涂的连续几年赚了钱,但是长期来看,很快就会亏完,因为长期靠实力。

所以在牛市很多靠运气赚了钱的人,在牛市后期由于没有任何基础,不懂市场情绪,也不懂投资的基本面,最后亏的一塌糊涂!

既然投资短期靠运气,长期靠实力,那么就必须清楚:不要根据短期收益来预测未来的长期收益

投资初学者会犯一个错误,想着自己先试下做一笔投资,如果三个月内能赚钱,那么就继续投资,如果不行,就换掉。

结果就是这些初学者永远会陷入营销陷阱,你打开一个投资平台,比如说基金,你看到的都是近半年收益20%以上的基金,3个月收益10%以上的基金,非常吸引人,好像买了之后半年就涨20%的样子。

但是如果一只基金的基金公司和经理不是真有,而是靠运气获得的增长收益(你可以了解到市场也是很多靠忽悠骗钱的基金),根据《实力、运气与成功 》中提到的“均值回归定理”,之前涨的厉害的,迟早会跌回平均值,所以你“注重的短期收益”,大概率是长期亏损的!

有一句话对投资行为有绝佳的表述:投资在买的那一刻,结果也一定决定了

所以才投资之前,就必须做好所有相关的研究和决策,最后才是投资。

3

如何提高投资实力?

投资有多种选择,但是有几种我们不选,高杠杆的不选,没有成长性的不选,没有复利的不选。

经过这样的高标准淘汰,能投资的,也没有多少了。

巴菲特提到,投资只需要学习两方面:

  • 找到好公司并对公司进行估值

  • 理解市场情绪

在你选对国家,选好投资标的,选到好公司,并且深入理解市场情绪,在低估的时候买入,还需要有长期投资的心态,不要有短期暴利的心态,还需要有一些运气,才能获得不错的收益,所以并不是对于每个人都合适的。

另外,对于“好公司”的市场理解千差万别,这也带来投资的多样化,没有唯一答案。

吴军在《见识》一书提到一位朋友,他对好公司的标准非常高: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在行业有说一不二的定价权

对于一些公司他朋友一定不会投资:短期看带不来现金,长期看,世界有它没它是一样的

即使一些很多人看好的公司,比如小米,对他来说也不过是普通的公司,没有定价权,不能带来巨大的现金,他也不会感兴趣。

而韭菜对好公司的定义是:前段时间涨了!我买之后就涨了!

韭菜总有成为韭菜的道理。

提高投资能力,只有学习!

4

书单推荐

我翻了下2015-2017年赵正宝老师整理的书单,关于投资方面的书籍推荐: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聪明的投资者》

《滚雪球 巴菲特传》

《金融的逻辑》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一本书读通金融史》

《证券投资分析》

《穷查理宝典》

《股市真规则》

《祖鲁法则》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

还有纪录片推荐:

《华尔街》

《货币》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

《成为沃伦巴菲特》

《公司》

《大到不能倒》

《亚投行之路》

当然,书可能让人进步飞速,也会因为难度过大让人畏而退步,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也是至关重要,当然,如果有更合适的老师指导学习,更容易一日千里!

如果投资能力对于目前的你难以提升,那么就至少做好一点,增加财运: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