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娘”的惨淡前生和美艳后世

《图画日报》:迎紫姑

旧时元宵,闽南各地有祭祀“东施娘”的习俗。 “东施”一词,闽南各地发音略有差别,因而写成文字就多姿多样了,有“冬生娘”“东生娘”“东司娘”“东丝娘”等等,甚至还有“棕蓑娘”。有学者干脆用拉丁字母标注为“Don Sweea”。厦门的冬生娘仔的故事是这样的:

俗传Don Sweea娘娘乃是一极聪慧美丽的女子,嫁了Don Sweea受尽苦楚,每日受姑婆毒打,竟有一日,被她打出门外,躯入厕池,遂死该处。女孩们自五岁至十六岁,必于是夜,用花生、甘柑、菜饭遥向厕所祭拜,以示哀伤。每女童作小鞋一只,祭完后烧掉,烧好后包以菜叶投入厕中,以备Don Sweea娘应用。所祭的物品最不可少的就是鸡头。以祭鸡头,则此方能女伶俐。(陈延进《厦门之新年风俗》)

另外还有一则,也是厦门的传说:

厦门人都相信冬生仔娘是一个出生厦门的女孩,她的本名为紫姑,是一个非常聪明伶俐又漂亮的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能绣一手好剌绣。五岁时她就绣遍了所有的花朵。但是有一种花是她从来都没有看过的,日本名叫山桃花,据说这种花是在晚上开花。不知是她的求美心,或是她的艺术追求心所使然,她决定出外寻找这种花,让它浮现在绣布上。在她五岁的有一天夜晚,她出外去寻找山桃花。因为天色阴暗使她一不小心就滑了一跤,正好掉到郊外的粪池里面,于是她的生命就此结束了。(海江田正孝《厦门的冬生仔娘》)

一个柔弱的小女生,心灵手巧的,可惜命运乖蹇,命丧在最不堪的地方。闽台民众悲悯她的不幸,Don Sweea的故事也就有了各地方的版本,DonSweea也被各地认作了乡亲。

死于厕所,祭于厕所,这一点与传说中的紫姑相似。《厦门志》干脆将二者拉上关系:“未字少女赛紫姑,俗呼东施娘。”“赛”,祭祀也。

《吴友如画宝》:迎紫姑神

厕神紫姑,又叫子姑、厕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其经历有另一种不幸:

紫姑神者,乃莱阳县人也。姓何,名媚,字丽卿。自幼读书辨利。于唐垂拱三年寿阳刺史李景纳为妾。其妻妒也,遂阴杀之于厕。自此始也。紫姑神,死于正月十五日,故显灵于正月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紫姑成神,但主职并不是厕所管理,而是占卜,尤其是善问蚕桑之事。“正月十五夜迎紫姑扶乩”,也成元宵一景。而闽台的紫姑(东生娘仔),擅长的却是女红,尤其刺绣。未字女孩祭祀东生娘仔,也就是“乞巧”。祭祀东生娘仔,有一套很繁复的手续:

先是“用了半天的功夫,巧奇的刺绣,绣出一个用丝线来扎的'冬生娘仔’,长不过四寸,也有穿绣花的衫,也有穿绣花的裤,装得美如在生的冬生小姐一样,然后又拿了一根鸡腿,三条香,到厕所去致祭默祷”。在致祭时,“将'冬生娘仔’揷在厕所傍边,又将鸡腿排在面前。双手恭恭敬敬的捧着三条香,跪在'冬生娘’的面前默祷”。默祷时有一番唱词:“冬生娘仔,脸幼幼,保庇阮,也会挑,也会绣。冬生娘仔,冬新新,保庇阮,有福气,遇贵人。冬生娘仔,冬妈妈,保庇阮,也会刣,也会割。冬生娘仔,冬西西,保庇阮,嫁好翁,伴好婿。冬生娘仔,新冬冬,保庇阮,父母兄弟,都平安”。祷词念完了,就将“冬生娘仔”抛到厕所,腿鸡搁在厕所墘。祭完“冬生娘仔”,女孩半夜还要去坐碓。边坐边念:“坐碓头,善梳头,坐碓中,夫妇不相冲;坐碓尾,善炊粿”。接着又到人家菜园里去折菜叶,边折边念叨:“折菜,嫁好婿;折菜心,得万金”。折了菜叶,继续拔葱,随口念道:“拔葱,嫁好翁;拔葱根,百子千孙”。之后回家,偷撕别人家的门联(门对),又念道:“撕门联,黄金万千;撕门对,万年富贵”。(见谢云声《福建故事》)

《三教搜神源流》:紫姑神

这习俗,据说采风于金门。金门原先的祷词只有简单的几句:“东施娘,教侬挑,教侬绣,穿针补衣裳。”大概是后来人感到意犹未尽,就把它抻长了:

东施娘仔东施施,教阮提笔画花枝,教阮一手好针黹。

东施娘仔东约约,教阮挑也教阮刺,教阮好记性。

东施娘仔东孚孚,教阮裁也教阮补,教阮好手路。

东施娘仔东俟俟,教阮煮也教阮炊,教阮好工艺。

《点石斋画报》:喜迎紫姑

东施娘仔的手艺,也从刺绣、缝补,扩展到了厨艺。相类似的“东施(东生、冬生、东司、冬丝、棕蓑)娘仔歌”在闽台各地流传,歌词或长或短,内容却大体相同。

台湾

冬生娘仔,冬丝丝,教阮绣花,好针黹;绣尫仔,好目鼻;绣手绣脚,尖溜溜;绣弓鞋,好鞋鼻。教阮梳头,好后份,教阮缚脚,落米升。教阮排花,兼刺绣。教阮灵敏,加能溜。教阮盘马齿,尖秀秀。教阮画花,花枝清。教玩画柳,柳枝明。教阮嫁夫,夫婿和好百年荣。

漳州古县

东司娘仔东司司,教阮织市好布边,教阮筛米罔掣墘,教阮洗面洗耳边,扫□扫壁边。

惠安(一)

冬生娘,轻蚊蚊;敎阮经,敎阮纺。敎阮经布好布边,敎阮做鞋好后踭(鞋后)。敎阮执大笔画匡帽,执笔仔画虎帽。敎阮执剪刀裁花样,敎阮执针黹,与你相亲像。

惠安(二)

冬生娘,冬戽戽。敎阮幼,敎阮粗。冬生娘,东英英。敎阮绣花好花枝,敎阮经布好布边,敎阮做鞋好后踭。

崇武

棕蓑娘,轻芒芒(轻巧),教阮庚(织),教阮纺。教阮织苎(麻)一大桶,教阮庚布好布边,教阮刺鞋好后垫,教阮举大针,补大裘;举针仔,挑绣球;举大笔,画虎帽;举笔仔,画科帽;举剪仔,剪花样,剪得照人照人样;教阮编絮羔,编羊羔;梅通(不要)给阮编得歪哩罗。

石狮

冬丝娘,冬丝姑,教阮幼,教阮粗。教阮纺纱捷捷(快快)缠, 教阮织布好布边。教阮举笔画花样,教阮绣花好看相(好样子)。

冬丝娘,冬丝姑,教阮障(这样),教阮响(那样)。教阮赤鞋(做鞋)好后治(后跟),教阮做衫好衫墘。教阮纺纱捷捷揪,教阮金针补破裘。

能“教阮障,教阮响”的泉州“冬丝娘”,就这样被当地的刺绣业奉为了行业的祖师爷(祖师婆)。

《点石斋画报》:紫姑灵异

(0)

相关推荐

  • 百神传说之厕神紫姑

    厕神,民间司厕之神,主要供奉的有,紫姑(坑三姑娘),戚姑,后帝,三霄娘娘等.厕神能先知,人们多迎祀于家,占卜诸事. 厕神紫姑,出生在唐朝,姓何名媚,字丽卿,山东莱阳人. 武则天时期,山西寿阳刺史李景看 ...

  • 一斛珠 · 盼紫姑

    在<显异录>中说,紫姑是莱阳人,叫何媚,被李景纳为妾,遭到李景妻子的嫉姤.在正月十五那天,被杀死在厕所.后天帝悯之,把她任命为厕神.每当正月十五的夜里,人们会用木头刻制出紫姑的形象,到自家 ...

  • 闽南元宵旧俗之“祭东施娘”,以及“东施娘”的惨淡前生和美艳后世

    "东施娘"的惨淡前生和美艳后世 <图画日报>:迎紫姑 旧时元宵,闽南各地有祭祀"东施娘"的习俗. "东施"一词,闽南各地发音略有 ...

  • 前生墨香,今生记忆,风过一段悲喜,一场落花一场碎

    一地落花,牵扯着谁的惆怅:一纸荒唐,书写着谁的经年. 流水为诗,落花成词,爱一个人,恋一处风景,守一颗静心,与时光执手,与岁月偕老. 微雨凉,落花时,满地凄凉意,浣女离溪,倦鸟归巢,一切寂然而伤感,落 ...

  • 秦汉瓦当的前生今世

    秦汉瓦当即瓦挡, 是中国古代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 秦汉瓦当纹饰多样, 其图案或文字随时代而变化, 特别是瓦当上的文字, 对当时的地名.宫殿.官署.仓廪. 陵墓.祠庙.苑囿等的考订,是很重要的依据. ...

  • 物理风雨100年:索尔维会议的前生今世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按:本文由知社学术圈原创编译. 提起物理学最辉煌的年代,人们都会想起那张群星云集的华丽照片.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包括爱因斯坦.波尔.薛定谔.居里夫 ...

  • 《遥远救世主》,一本你一辈子都读不透的书。千万不要相信有前生来世,更不要信有救世主。

    许久没看过这样好的小说了.几乎茶饭不思地沉在里面,翻来覆去读到深夜,做了好多的笔记.有一两晚是通宵在读.早上晒着洒进窗棂的冬日阳光,回味着书中一句句精彩的对白,一下子竟不知身在何处.接下来,看了原著者 ...

  • 海子《思念前生》解读

    庄子在水中洗手 洗完了手,手掌上一片寂静 庄子在水中洗身 身子是一匹布 那布上粘满了 水面上漂来漂去的声音 庄子想混入 凝望月亮的野兽 骨头一寸一寸 在肚脐上下 象树枝一样长着 也许庄子就是我 摸一摸 ...

  • 这或许是兄弟会、姐妹会的前生,“秘密盟社”,丛林学校的成人礼

    从几内亚(比绍)到象牙海岸境内的班达马河口,在非洲这片西濒大西洋的热带雨林地带,生活着大大小小几十个部族.这些部族在社会组织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广泛存在一种"秘密盟社".每年长 ...

  • 梦以昨日为前生,可以今夕为来世【人生感悟】

      花开的时候,你静静地坐在树下读书,阳光明媚,春风和煦.风起时,满树花瓣随风起舞,你伸手去捧,任那片片落花躺在掌心.它们随风起舞,随风而落,许是化为尘土.许是归于河流,随风而去.恋恋不舍也好,顾影自 ...

  • 史前文化探秘之3000年前中国周边古国,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前生后世

    史前文化探秘之3000年前中国周边古国,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前生后世 长门文轩2019-09-13 16:18:06 因为对夏的个别地域我思想上出现了分歧,这篇文章我们还是继续讲古族.上篇文章我们对大幽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