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带娃VS国外带娃

在大家眼里带娃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到底有多累?可能只有过来人才知道其中的“疲惫”,我们发现中国父母普遍“一对一”带娃都觉得身心疲惫,国外每个家庭那么多孩子,家长却能轻松应对

很多家庭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疑问,对于中外的教育方式,家长同样褒贬不一,有的父母认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更加具有优势,有些父母认为外国的教育更加开明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随着中外文化不断融合,很多父母都开始学习国外的“育儿经”,这些全新的理念也在不断挑战着我国多年来传统的育儿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比国内外的教育差异

生活方式不同

中国家长习惯把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顾的特别周到、每时每刻都紧张着孩子的一举一动,而国外的父母会让孩子更随性的玩耍,有时候衣服脏了也无所谓,对于孩子的小磕小碰不会太紧张,两种家长的心态有所不同,所以说中国父母的累并不一定是身体上的累,有时候也是精神上的累也就大家常说的“心累”

中国家长为孩子做的太多,衣食住行面面俱到,宁愿牺牲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也要把孩子照顾好,虽然家长有照顾孩子的职责,但是孩子从来都不做任何事情,就没有自理能力,对家长太过依赖,反而造成了导致家长越做越多、越来越累的情况

国外妈妈养孩子更倾向于让孩子自我发展,除了一些必要的事情他们伸手之外,其他小事都会试着让孩子自己做,这样一来家长自己需要做的少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也会逐步变强,甚至会反过来照顾家长,那么家长带孩子自然也是轻松愉悦的

完全照搬国外的育儿方式也不一定适合我们,太紧张了会让我们身心疲惫,“散养”过分又放心下,所以可以适当借鉴他们的方式“中和”一下我们的紧张和焦虑

家庭氛围不同

国外家庭教育的真谛,更多的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启蒙和引导,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培养良好的个性,启迪智慧,享受快乐

懂得互相尊重的父母,把子女视为一个享有同等权益的人,尊重子女本人的意愿,他们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孩子量体裁衣,提出生活学习的要求,他们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权,放弃了对孩子的支配欲望,只要孩子遵纪守法,不危害社会,不伤及他人和自己,他们愿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根据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做出各种选择,尤其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他们也一定是先和孩子商量解释,让他们知道父母非常尊重他们的看法和决定

在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成长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父母更多是作为指引者和扶持者,他们尝试更多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和行为,带着更多的尊重,去引发和鼓励孩子的兴趣,他们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孩子的爱,直白了当,而国内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爱都是含蓄而羞涩得

教育观念不同

国内可能更加注重孩子的应试教育,从小到大给孩子灌输最多的大概就是类似“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这类的理念,知识确实能够改变命运,但也不是唯一途径,孩子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而应接不暇,被压得喘不过气,背负着父母和老师的深切期盼,压力山大,通过各种考试优胜劣汰,选出优秀的种子选手,他们有更好的空间和发展机会从而变得更加优秀,而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他们可能不得已去一些没那么好的学校继续学习,国内的家长也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估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拿自己的成绩单回家交给父母签字的情况,大部分孩子考得好可能会有奖励,考得不好一定会有一顿责怪更有甚者可能会遭到父母的打骂

国外的家庭更加注重孩子的素质培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教育选择也是极其自由的,比起国内的教育方式是放松且积极的,不是古老和死板的应试教育,这也导致很多人家长都选择送孩子去国外留学深造,追求更好的教育升华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光是父母,老师对于孩子的意愿也是是十分尊重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地讨论问题,可以随时反驳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说出自己的见解,无论对错都没有关系,老师都是鼓励的,且毫不吝啬的表扬与赞赏,这种鼓励会大大激增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老师也会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其实无所谓哪一种教育方式更好,各有千秋,不同的教育方式应用于不同的教育环境,国内教育如果可以更好地注重孩子全方面发展情况,而不是一味地只知道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结合国外教育方式的精华,那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能够更加优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