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松树最知名的诗,看似写树,却处处透露着哲学,诗中精品
相关推荐
-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或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 ...
-
“曹刘坐啸虎生风”中“曹”指曹植,但这个“刘”可猜到是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元好问诗中"曹刘"所指被认为是曹操和刘备,而如今对所指是曹植.刘桢的观点已经没有太大疑问.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年建安时代的著名诗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从他与曹植并 ...
-
与雪同往,与风同行,刘桢《赠从弟》其二赏析
赠从弟其二 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文大意: 长在高山之巅的青松迎着山谷间呼啸而来的狂风,丝毫没有畏惧! ...
-
【第1823期】秋日闲读,漫卷诗书:八年级课外古诗背诵篇目整理
西风漫卷,黄叶满地,正是秋日欲尽时.在这满目黄澄澄秋光里,正在为理解性默写而头疼的你,不妨慢下脚步,细细品诗,深深思考,以感促记,将这些或温润.或激昂.或坚韧.或苍茫的文字真正内蕴. 01 庭中有奇树 ...
-
松之品格 亭立不屈
赠从弟(其二) --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 ...
-
【第228期】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7章》成语“岁寒松柏”出典于何处?
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7章>成语"岁寒松柏"出典于何处? 9·27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这里的"彫"字,与 ...
-
唐代不知名的诗人,写下一首诗,却成为天下文人学习的典范
众所周知,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年代.仅<全唐诗>收录的就有诗人二千三百多个,诗歌近五万首.但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是,这个数目对于跨度近三百年的唐代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因为没有流传下来的占 ...
-
杨万里特别有趣一首诗:看似写孩童玩闹,实际寓意深刻,堪称经典
大家有没有发现,古代的诗人似乎都是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很多时候在我们眼中非常平凡无奇的景象,可是在他们眼中却变得鲜活而又有趣,挥笔之间就能写出一首首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在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唐诗宋词 ...
-
南北朝不知名诗人王籍写下一句诗《入若耶溪》,已是千古名句,不料王安石改后,更为精妙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在神宗一朝几度拜相,并主持了熙宁变法,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有人称其为千古名臣,也有认为他是宋朝的罪人. 同时他还是十分出色文学家,不仅以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歌更自成一家,世 ...
-
朱熹最有哲理的一首诗,看似写得很普通,但却充满了深刻的哲理!
朱熹作为南宋时期最著名的理学家,他的思想更是直接影响了后世的明清两朝,以至于当时的科举考试,那也是以他的答案为准.更是把他的思想当成治国之本,这也正是朱熹最伟大的一个地方.那他的这种思想也可以理解为是 ...
-
唐代一位不知名诗人,却写出著名的送别诗,最后7字是神来之笔!
所谓送别诗,就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古人往往一别就很难再相见,因此古人特别看重离别,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文人墨客更是吟诗话别.如我们所熟知的"海内存知己, ...
-
元朝不知名诗人的采莲曲,看似写爱情,却寄托家国情怀,堪称经典
说到我们国家的古典文化,首先浮现在大家脑海中的是什么呢?是唐诗还是宋词?这两大类别占据了我们古典文化的大半江山,历朝历代的诗人文人们,为我们贡献出了无数的佳作.很多时候诗人们尤其喜欢用以小见大的写法, ...
-
李贺最知名的鬼诗,写出一代名妓的哀伤,成就西湖的别样景致
<我的中国梦> 张岱在<西湖梦寻>中,写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女子,拿现代的话来说,在那个时代,她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精神自由"" ...
-
宋朝不知名诗人赵抃写下一首诗《次韵孔宪蓬莱阁》,其中一联超越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媲美杜甫《登岳阳楼》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渲染得入木三分,历来被视为咏洞庭湖之千古名作. (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
-
李商隐特别孤独一首诗,看似写嫦娥,实则映射自己,读完直戳人心
嫦娥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她是居住于广寒宫中的仙女,终日只能与一直捣药的玉兔相伴,想一想这样的人生实在是过于孤寂,过于清冷.每当我们在抬起头的时候,总会想起嫦娥的故事,古代的诗人都是非常浪漫的,在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