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分的《我不是药神》:失望与希望的决斗中,胜利属于希望

我是用文字温暖你的夕言,点击上方蓝色按键关注我哦。

《神曲》里有句诗:入此门者,当放弃一切希望。

这句诗是写地狱之门的,但在看《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一直回荡着这句话。

这部2018年上映的电影,在豆瓣上保持着9.0的评分,是这些年除了无间道以外唯一一部评分如此高的国产电影。

剧情不算复杂,徐峥饰演的程勇是个一事无成的男人。前妻因为难忍家暴和他离婚,唯一的儿子也要被妈妈带出国生活。没有什么能力的他只能靠着卖印度神油为生,生意并不好,连租金都付不起。

机缘巧合之下,他遇到了王传君扮演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于是做起了从印度走私仿制药的生意。他的初衷是为了赚钱,却无心插柳救了很多人。

这条路并不顺畅,警察盯上了他,假药贩子也恨上了他,为了明哲保身,他决定金盆洗手,拿着卖仿制药攒下的第一桶金开了公司,当了小老板。

可后来,吕受益因为没药吃去世让他深受打击,终于,他重新开始卖仿制药,不但不赚钱,还倒贴了许多钱。最后,被警察抓走的他成为了病人们眼里的救世主。

这部电影其实没什么特别有新意的地方,但处处都透着压抑。被命运的大手推着向前走,残酷到没有任何退路的感觉,让人胸口发闷,呼吸困难。

看电影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哭,或是感动,或是无奈,毕竟在面对生死的时候,我们都是那么渺小脆弱。

可是啊,我依然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希望,它很微弱,但也顽强。

穷是一种病,我们都有病

在影片中,假药贩子张长林利用大家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出售假药骗取大家的血汗钱,遭到了程勇一众人的鄙弃:“拿人命赚钱,你就不怕生孩子没屁眼?”

而张长林的一句话犹如一盆冰水淋在每个人的心头:“我卖药这么多年,发现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是啊,所有生过病,家里有病人的人都明白,在医院里,钱是命,但钱也是纸。无论多么富有的人,只要生了病进到医院,你就没有了任何尊严和希望。过不了多久,所有人都会变成一个“穷”人,而这种穷,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多的,是因为没有钱而衍生出来的自私。

片中老吕媳妇跪求程勇重新出山的时候,我就在想,神父有印度人的电话,思慧有病人们的联系方式,老吕了解一切渠道,为什么谁都不肯牵头自己干?

没错,因为程勇知道这件事的风险,大家也知道,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余生在牢狱中度过,这何尝又不是一种自私呢?

老吕死的时候,老吕媳妇不原谅程勇,黄毛不原谅程勇,病友们在老吕家门口冷漠地瞪着程勇。

可是老吕的死,是程勇的错吗?他也上有老下有小,他不是救世主,他只是个普通人。

最终,程勇还是为了救人把自己送进了大牢,明明是那么多人一起作案,明明是那么多人受益,可最终坐牢的只有程勇一个人,这就公平吗?

可是啊,这部电影的无奈之处就在于,你站在谁的角度去想,都没错。穷人想要活命而购买印度走私药,情有可原;程勇不想坐牢明哲保身,合情合理;警察打击违规药品,义不容辞。

谁都没有错,可谁也都有错,自私本就是人的原罪,如此而已。

会越来越好的,对吗?

“命运和现实总是血淋淋的,他们逼得人吃人,他们才是最大的反派。”

这是和我同去看电影的朋友告诉我的话。她去年刚送走了得癌症的爸爸,她说在肿瘤科里陪护的那段日子里,她见到了很多电影中那般绝望的眼神。

在肿瘤科的病区里,到处都是痛苦的呻吟声,那些穿着纯棉居家服,没有头发戴着帽子的病人,他们很多人都被疼痛折磨到想死。

让她最难忘记的,是同病区里一位试图自杀的女病人,她是农村人,卵巢癌,病情很重了才送来,肚子里全是腹水,看着像怀孕了一样。

她一直在化疗,每天抽一次腹水,几个月以后,钱花完了,她也绝望了,割腕自杀。虽然最后没死成,可是没过多久,她还是去世了。

那一抹鲜红的血,一直在朋友眼前挥之不去,和她去世的父亲一起,成为了她的梦魇。

我有很多当医生的朋友,他们都给我描述过类似的场景,他们说:“看着病人没钱吃药,没钱打针,没钱做手术,刚开始会特别难受,可慢慢的,就接受了这个事实,我不是神,我真的救不了所有人。”

所有的不治之症,最后的结果基本都是人财两空,疾病夺走了健康、希望、尊严、感情、金钱,病人不知道要怨谁,家人不知道要靠谁,这种让人窒息的无奈,在看完《我不是药神》后,格外深刻。

可是啊,和朋友一起回家的路上,我们又聊到了电影里的几个场景。

卖假药的张长林落网后,被各种逼供,却始终没有供出程勇。老吕查出病的时候,他的媳妇只怀孕六个月,却坚定地告诉医生说要做骨髓移植,完全不去想是否会人财两空。黄毛在看到警察后眼神坚毅地开着车冲过护栏,用生命保护了程勇。曹斌最终为了良心,拒绝领导继续查案,背下了处分。

他们都让我看到了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还是有一些普通人在温柔地活着,他们用一己之力努力与命运抗争,用微弱的个人力量写下了生命的赞歌。

我们平凡生活中的那一点点英雄梦

每个人,一定都有过英雄梦,保护自己爱的人,或者保护这个世界。

看《我不是药神》时,很多人之所以哭得那么难过,就是因为这部电影足够真实,不仅仅是那些病人真实,还因为程勇这个人物的真实。

程勇不是杜撰出来的,他的原型叫陆勇,出生于1968年,家境殷实。他自己创业开了一家纺织厂,欣欣向荣。

可就在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他得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突如其来的灾难打垮了他。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这种病分为三个阶段,慢性期、 加速期和急变期。

在慢性期间还可以通过药物来维持生命,就是电影中大家买的高价药格列宁,但在加速期和急变期的时候这些药物已经无力回天,需要通过骨髓移植或化疗来保命。

骨髓移植需要高昂的手术费,还需要你有天选之人的运气,才能够遇到合适配型的骨髓,大部分进入了加速期和急变期的病人,都没有这个幸运,只能在化疗中痛苦地死去,就如同电影中的吕受益。

所以,很多得了这个病的病人都愿意服用瑞士产格列宁来控制病情,陆勇也是一样。但在两年后,因为格列宁的昂贵药价和各种其它医疗支出,陆勇积攒多年的百万存款已经开销大半。

现实的无奈下,陆勇不得不寻找其他的救命方式。就在这时,他从韩国病友的口中得知了印度格列宁的存在。

印度格列宁与瑞士格列宁药性相似度达99.9%,但两者之间的价格鸿沟可谓是天差地别。原因就在于印度格列宁是通过印度政府启用的“强制许可制度”为穷人所制造的仿制药,直接绕过专利权这一环节被世界贸易组织所认可。

陆勇找到了渠道,服用印度格列宁两个月,确认无副作用后,在病友群内分享了关于自己服用印度格列宁仿制药的经历,并详细介绍自己买药的过程。

就这样,有不少患者因为不熟识英语而找上陆勇,希望他可以帮自己买药。不同于《我不是药神》中的程勇,陆勇没有在这些病友头上赚一分钱,而是义务帮大家买药。

在他的帮助下,许许多多病友吃上了平价药,病情得到了控制,而他,也被诸多病友尊称为“药神”。

但在2013年,陆勇因为用在银行卡贩卖团伙那里买到的银行卡向印度公司汇款,被警方抓获。

他被人民检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销售假药罪”的罪名提起公诉,一度面临数年牢狱生活。

陆勇告诉检察官:“犯的错我都认,只是看到病友们心里难受,但我知道一切都会好起来,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吧。”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于风雪”,一封有着1002名病友签名的联名求情信递交到了检察院,陆勇终于被撤回起诉,避免了牢狱之灾。

那之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药品进入医保,仿制药价格不断下降,陆勇一直想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点什么,他做到了。

这样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他不仅仅成为了千千万万病友生命中的光,也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心中的那道光。

罗马哲学家普里尼说:“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这个世界可能没有那么好,它让你失望了无数次,可这个世界也一定没有那么坏,因为它总是会在远方给你留下一丝微光。

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因为我们这些普通人只是为了活着就已经拼尽了全力,可这个世界也有救世主,他就是我们自己。

不管你遇到了什么,都请不要绝望,珍惜你爱的人,为她们再多坚持一下。请记得,你在,对她们来说,就是希望。


我是夕言,专栏作者,人不老心也不老的大龄少女,喜欢写温暖的文字,做感性的节目,已出版《你的余生,与我有关》,如果你有故事,记得来找我。

(0)

相关推荐